謝新
摘 要: 學困生的學習和轉化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重大考驗。本文從學困生的特點分析入手,深入總結歸納了導致學困生群體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策略
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客觀存在導致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不同。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差,這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教學中被稱之為學困生。學困生群體是影響化學教學整體質量和水平的短板。因此在化學課程教學中深入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據這些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向中上等學生轉化成為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化學學困生的總體特征分析
高中化學學困生在總體上表現出一些共性,這些普遍性特征也是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學生的這些共性特征對于完善教學,促進學生成績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學困生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以下方面。
1.學困生在學習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較差。高中化學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表現得自主性較差。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自己發現問題,甚至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都不能產生明確認識。這種心理導致他們在學習中的自信心不足,即使在解題過程中得到了正確答案,也不能確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1]。獨立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凡事先想到問老師,不能充分調動自主性,綜合所學知識完成推理。自主性和獨立性較差是他們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2.心理素質不好。在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中,心理素質對于學習效果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在化學這門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中。在化學課程的學習中,任何學生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題。針對這些難題,教師大都選取一些比較典型的例題講解,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解題方法和策略。在練習中學困生一旦用這種方法不能成功解題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其實這種挫折感在任何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都存在,只是有的學生心理素質較好,能夠突破這種挫折感繼續學習。但是對于心理素質不強的學困生來說,一旦產生挫折便會完全放棄,由此產生的消極被動的心理狀態一直制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新的突破。
3.學困生在學習中的意志力不夠強大。意志力是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普遍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他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并有改變現狀的想法[2]。有的學生甚至會在某個階段制定科學的學習和補習方法。但是這些計劃和規劃往往在執行過程中無疾而終。歸根結底就是他們的意志力不強,造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自動退出或者放棄學習計劃。不能堅持是他們最大的敵人。這對化學課程來說是一個致命的硬傷。因為化學知識的系統性較強,每一個知識點都包含之前學過的小知識點,只有點滴積累才能使他們在最終的學習中取得顯著效果。而點滴累積的過程需要他們持之以恒地學習和補習。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也必然導致他們學習效果不理想。
4.學困生的自控力較差。自控能力就是指學生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突破自己的能力。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在聽課過程中常常有習慣性走神的現象。筆者對這些學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告訴他們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性,并幫助這些學生深入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談話過程中學生認真反思了自己的錯誤。之后的表現比較令人滿意,但是在兩三堂課之后他們又回到原來的狀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戰勝不了自身的不良習慣,總而言之,自控能力較差。
二、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
1.家庭教育質量不高是一切問題的源泉。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重大的。學困生的形成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隱性素質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二是顯性素質造成的影響。所謂隱性素質就是那些我們看不到的學生意識層面的存在的問題。例如學生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創新能力、意志力等這些因素都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其中一些習慣性因素甚至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養成。而家庭教育如果不科學就會造成學生的隱性素質不健全,影響學習。當前高中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百般寵愛,凡事都依賴他人,沒有形成獨立意識,同時沒有經歷過苦難和挫折,這是造成他們隱性素質的主要問題。
2.學困生改變現狀的主觀意愿不強。有的學困生雖然知道自己的處境,但是改變現狀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困難重重。在這些困難面前,他們主動放棄了改變現狀的主觀愿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消極。這類學生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學生自己不努力,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技巧和方法也無濟于事。而且這些學生長期在低層次徘徊,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課堂上完全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造成主觀意愿不強烈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困難太大,二是找不到頭緒。就算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有所改善,但是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后,脫離了教師的監督和關懷便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因此這種嘗試在經歷過幾次失敗之后,老師和學生的信心都被消磨殆盡。
3.教師原因造成學困生故步自封。對于學困生的轉變,教師起十分關鍵的作用。首先,學困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需要教師的特殊照顧,教師應當找到這些學生深層的問題,例如學習興趣不足,教師關懷不夠,等等,并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制定與其他學生完全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模式。但是,學生數量過多,教師能力有限。而且有的教師在幫助這些學生的過程中無法做到持之以恒,只是在給學生做了思想動員之后,便任由學生自己安排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困生來說是難以取得實效的。
4.化學課程特點的原因。化學課程是一門系統性和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門很難的課程。知識點瑣碎,需要大量記憶,而且這些知識點會在今后的學習中經常出現,如果一個知識點掌握不牢很可能就會導致一個大問題難以解決。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每一個知識點都熟練掌握,因為化學知識是環環相扣的。但是學困生偏偏又是這方面的弱者,他們欠缺的知識太多,而且補習一段時間不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很多學困生感覺化學最難學,也最不愿意在化學學習中花費精力。
三、高中化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做好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工作,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給學生注入動力。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學生隱性素質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單單就無法以正確的形態面對困難和挫折這一點就會對他們的化學學習產生很大的阻力。為此,家庭教育中必須做好學生精神意識的總動員。具體而言,教師首先應當認真分析學困生的性格缺陷,以及這些性格缺陷在化學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并結合化學知識的學習,不斷完善他們的性格與學習過程之間的結合。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困生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不積極、不主動,這就使得他們成為知識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被動學習的狀態效率是非常低的。為此,化學教師應當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多給這些學生表現的機會,幫助他們克服對化學課程的恐懼和消極心理,使他們能正確面對課程學習中的困難。
3.教師自身應當轉變教育理念。教師因素是影響學困生轉化的關鍵。在當前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存在意志力不足的問題。學困生的轉化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甚至比優等生的提升和維護要多出成倍的精力。因此,教師在面對這種困難和阻力的時候,也表現出和學困生同樣的恐懼心理,進入產生放任不管的不良現象。教師應當對自身所從事的事業進行再認識,教書育人、傳道授業不僅僅是對好學生而言的,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教師應當從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立場出發,認真對待每一位學困生。
4.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學困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需要教師認真研究這個群體的特點,并以此為依據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要求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所謂因材施教,學困生的特殊性應當成為化學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突破口,盡最大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武智玲.學困生短期內如何學好化學[J].學周刊,2013(35).
[2]馬國富.化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1(10).
[3]李玉梅.探討新課標下解決學生學習化學障礙的策略[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