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吾
摘 要: 現代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學習策略,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湖北科技學院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期幫助非英語專業學生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和方式,培養合理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結合自身優勢,達到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 英語學習策略 英語學習 學習能力
一、引言
自20世紀70年代起,有關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就引起廣大研究者的重視,二語習得領域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學習主體的個別特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語言技能、語言任務的難度、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學習者的年齡、動機等因素,對語言學習者學習策略的使用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采取相應的手段或方法,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但面對特定的學習內容,如果學生不會使用甚至不知如何使用學習方法,就難以或無法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學習策略,幫助學生用良好的學習策略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調節和控制自身的學習過程。學生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和方式,培養合理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結合自身優勢,達到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湖北科技學院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的問卷調查,了解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基本情況,探求如何讓學生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成績。調查共發放問卷199份,回收問卷199份,有效問卷133份。有效問卷中,文科學生74名,理科學生59名,女生71名,男生62名。以研究對象第一學期期末考英語成績和本次半期考英語成績為成績指標,每次各占50%。確定133名研究對象中高分27%處和低分27%處的得分,以此為根據確定高分組和低分組。133的27%為35.91,高分的第36名成績為125分,因此決定高于125分的為高分組。133名的倒數第36名是第98名,第98名的成績是98分,因此決定低于98分的為低分組。
二、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情況分析
1.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
為了了解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對英語學習策略問卷的相關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情況如表2-1:
表2-1 英語學習策略的描述統計結果
從表2-1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策略的總體運用上平均得分為2.8989,表明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況一般。而比較學習策略的六個維度: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及社交策略的分量表的得分平均數發現,學生使用最多的是補償策略(M=2.1992),其次是認知策略(M=2.8577),緊接著是元認知策略(M=2.9699),情感策略(M=3.0464),而記憶策略(M=3.1153)與社交策略(M=3.1165)使用得相對比較少。
2.不同成績水平的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上的差異
為了了解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對英語學習策略問卷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差異比較的T檢驗。如表2-2差異檢驗的結果所示,高分組與低分組在英語學習策略使用上(P=0.183,P>0.05),及維度記憶策略使用上(P=0.475,P>0.05),認知策略使用上(P=0.401,P>0.05),補償策略使用上(P=0.552,P>0.05),情感策略使用上(P=0.680,P>0.05)和社交策略使用上(P=0.141,P>0.05)不存在顯著差異;高分組與低分組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P=0.034,P<0.05)存在顯著差異。從元認知策略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在元認知策略使用的平均值上,高分組學生要比低分組學生低。這一結果表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成績較好的學生比成績較差的學生更頻繁地使用元認知策略。
表2-2 不同成績水平的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上的差異檢驗結果
三、研究結論與啟示
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情況一般。在六種學習策略中,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補償策略,其次是認知策略,接著是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而記憶策略與社交策略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不同成績水平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策略的元認知策略使用上有顯著差異:成績較好的學生比成績較差的學生更頻繁地使用元認知策略。
學習活動真正的主人是學生本身,學生是否會使用學習策略是決定學生成績的關鍵性因素。劉電芝(1999)指出,元認知監控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元認知策略就是學生對整個學習活動進行監控和調節。元認知策略使用得好的學生,會花時間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反思,并正確地對學習進行評價,針對學習任務的不同,對學習策略進行相應調整。總的來說,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的元認知方面發展水平要高些,他們善于用這些豐富的元認知知識監控自身的學習過程,靈活地運用學習策略,從而有效地實現學習目標。另外,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和運用學習策略的水平充滿自信,常常選擇符合自己能力水平而富有挑戰性的英語學習任務,并主動地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監控,對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會努力克服以保證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實際,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有意識地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調節。
教育旨在教會學生學習。學生進行英語學習,需要培養策略意識,使用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責任讓學習者充分認識到學習策略的意義,對學習者現有的學習策略及使用情況進行正確診斷,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鼓勵和指導學習者積極嘗試多種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陳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學習策略及其習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4.
[2]何瑛.英語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6,7.
[3]劉電芝.學習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馬廣惠.高分組學生與低分組學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研究[J].外語界,1997(2).
[5]彭瑞紅.高中生英語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0.
[6]文秋芳.學習和運用第二語言的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7]吳本虎.英語學習策略—英語教師發展叢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張慶宗.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1.
[9]莊智象,束定芳.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7.
[10]莊智象,束定芳.外語學習者策略研究與外語教學[J].現代外語,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