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決中小學教師在課題研究操作層面上的問題,通過“確定研究方向;擬定課題名稱;組建研究團隊;查閱課題資料;確定研究內容;選定研究方法;設計研究方案;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召開開題大會;實施課題研究;申請結題”等11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以期解決中小學教師在課題研究選題、申報、實施以及總結等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課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對于教師來講既熟悉又陌生。說到熟悉,是因為各級教育科研部門乃至學會都一直在開展課題研究,新課程實施也要求學生學習并完成一定的課題研究任務。說到陌生,是因為教師確實不明白要研究什么,怎樣開展研究,不能將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和課題研究聯系起來,不能將自己平淡而每日都在進行的學科教學納入課題研究。認為課題研究是一項高深莫測的活動,是專家學者們從事的神圣的教育活動。面對教育科研的平民化,面對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多樣化,面對教師職評的一項硬性要求,教師對課題研究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和需求,為了解決教師在課題研究操作層面上的問題,我從以下11個方面做以詳述。
一、確定研究方向
課題,通俗地講,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感覺到意識到的問題(經驗、體會、困惑等),經過提煉、概括、總結,最終確定為要思考研究解決的問題(問題即課題——只要對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事件問個為什么?怎么樣?就可初步確定為課題)。問題一旦確定為研究課題,就要求研究者要全力關注和思考,要將對問題的探究融入研究者的生活和工作。
教師課題的來源要盡量切近生活,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聯系教學實際,可以擬定一下課題方向:一是對教師職業的思考;二是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三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思考;四是對教育教學經驗、教學模式的總結;五是對教師間、師生間和社會等信息交流的思考;六是對課程改革、教育現象的思考;七是對實踐課程和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的總結、概括和思考;八是對班級管理、教學管理乃至教育管理的思考;九是對教師學習報刊雜志等文獻資料的思考;十是對教師培訓、教師專業成長的思考;十一是對課標、教材、教輔資料應用的思考;十二是對教學方法技巧、教學基本功要求的思考;十三是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和思考;十四是對體育鍛煉與促進學生文化課學習的關系研究與思考;十五是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開發和培養研究等等。以上課題研究方向總結只是拋磚引玉,以期能引起教師對教學問題更多的關注、思考和研究。只要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為研究對象,相信可選擇的研究課題很多也會很實際。
來源于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
一是直接性問題。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生對液體壓強只與液體深度有關不理解,怎么辦?學生學習成績提不上去,怎么辦?學生不喜歡學習,怎么辦?為什么學生覺得物理難學?學生學習的動機是什么?等等。
二是探索性問題,也叫創新性問題。就是教師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比如,探究式教學應該怎樣操作;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如何提高大班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等等。
三是反思性問題,也叫總結性問題。就是針對某一教育現象或者教學活動,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回顧和思考,提出“應該做哪些調整和改進”的問題。
對學科教師而言,選定研究課題還要把握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學科基礎。就是教師選定研究課題要盡量與自己的學科教學結合。這是因為,在成為學科教師之前,教師已經學習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科知識,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成為學科教師之后,從事了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也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有了理論和實踐作支撐,開展學科教學研究也就有了基礎。另外,將課題研究和學科教學相結合,也體現了“教學即研究”、“研究教學化”的理念。
二是研究經驗。要求教師作為課題成員積極參與并熟悉課題研究過程,熟悉資料搜集、問卷制定、開展實驗研究、總結研究成果等,在研究過程中,激發教師的思考,使其產生獨特的見解,不斷總結和探索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不斷進步,由參與到申報,最終成為課題研究的深化者和引領者。
三是興趣愛好。就是課題研究要與教師的專業興趣相結合,因為課題研究是一個深奧的話題,也是一項艱澀枯燥的工作。課題研究若能與教師的專業興趣相結合,則會使枯燥的活動變得有意義和有興趣。
四是教學意義。就是課題研究應在化解教學難點、重建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五是實際可能。即滿足開展課題研究的必要條件。如資料、人員素質、時間投入、經費保障以及學術環境等。
六是研究價值。即確定為研究課題的教學問題目前尚無人研究或者研究不足,沒有形成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二、擬定課題名稱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擬定一個好的課題名稱就標志著課題研究成功了一半。好的課題名稱應滿足以下條件:
一是準確。就是課題名稱能說明課題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有的還說明了研究方法。比如“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實驗研究”,研究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
二是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不能用似是而非的詞,更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例如“手口腦并用,輕松學英語”,一看就是一篇經驗總結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這個題目作為課題的名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在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語言。課題研究要解決的是“怎么樣、怎么做”的問題,即怎么樣“手口腦”并用,達到“輕松學英語”的目的。
三是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四是醒目。就是課題研究新穎,凸顯熱點、難點問題,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關注的欲望。endprint
三、組建研究團隊
課題研究的特征:一是依靠團隊力量;二是采用科學方法;三是針對有價值的問題。所以組建研究團隊對于開展課題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課題組成員的確定,要根據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并不是越多越好,建議盡量選擇“有識”和“有志”的同志參與課題研究。“有識”可以使課題研究質量和水平高,“有志”可以保證課題研究順利完成。
課題組成員必須有明確的分工,不能吃大鍋飯,同時還要加強全體人員的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商討,解決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在課題研究中,課題主持人要發揮好領導、組織和協調的作用,以保障課題研究順利實施并有效開展。
四、查閱課題資料
對于課題資料查閱,一是通過百度直接打上課題名稱搜索,查看有多少相關課題研究資料并打印;二是查看期刊目錄,尋找相關課題資料并復印;三是與本校教師交流,尋找新的觀點和信息,并作好記錄;四是與專家學者交流,深入了解現狀,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和目標。
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課題研究現狀,尋找課題研究切入點,陳述選題意義(理論、實踐、教師、學生)和研究價值(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確定課題研究目標、內容,同時分析課題研究的“三性”:即實用性、可行性、創新性。
五、確定研究內容
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針對現狀,要制定問卷或座談提綱,實施調研;針對歸因,要查找資料,開展個案研究;針對應用,要建立模式,開展實證研究;針對對策,既要調研,還要歸因,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等。比如建立課堂教學模式,就要先學習理論,提出假設,實踐檢驗,總結成果;比如現狀調研及對策,就要了解現狀,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實踐檢驗,形成總結。
六、選定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結合課題研究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研究方法。例如:現狀研究必定離不開調查法;研究如何優化小學生個性宜采用實驗法;研究如何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可采用經驗總結法;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采用個案法。
七、設計研究方案
就是規劃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進度和完成時間。主要階段一般包括:課題申報、開展課題研究、總結結題。
在設計研究方案中,最核心的工作有兩個:
一是尋找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學習相關理論,搜集相關文獻,了解課題研究現狀,明確已有研究結論和經驗,站在研究問題的前沿,尋找研究問題的理論支撐,保證研究工作在理論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
二是提出課題研究假設。這是課題研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假設就是課題研究要驗證的內容或方法,是對開展研究活動的一種預見。一個好的研究假設需要研究者不斷學習、實踐并積極思考,同時還要求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和深化。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智慧的集中體現。
理解和完成以上七項任務后,就可開始課題申報,完成渭南市基礎教育科研課題申請·評審書。等候評審立項。立項后,要做好:
八、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也叫課題研究計劃,就是課題立項后,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包括:課題名稱;題目來源及選題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對象與范圍;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驟;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經費預算與條件保障等。
九、召開開題大會
開題大會的目的:一是向社會(學校)公示課題研究開始;二是爭取社會(全校)各方面對課題研究的支持;三是接受社會(全校)各方面的監督。
內容:宣講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十、實施課題研究
總原則:根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中規定的內容和時間逐步開展行動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要及時記錄出現的新情況、發現的新問題、激發的新思考、產生的新創意,形成活動總結,并將在實施過程中形成的活動總結按順序做出標記。
在課題總結中:做好整理和描述;評價和解釋;修訂與實踐;總結與反思。
整理和描述。即對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記錄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考、新創意,進行回顧、歸納和整理,其中要特別注重對有意義的“細節”及“情節”的描述和勾畫,使其成為教師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學案例。“做自己的事”“說自己的話”,是課題研究要達到和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敘事研究在課題研究中的體現。
評價和解釋。在回顧、歸納和整理的基礎上,對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對有關現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釋,探討各種教學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規律,提高認識,提煉經驗。
修訂與實踐。針對研究方案在實施中存在的偏差或“失誤”,結合新的感悟、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進行修改或重新設計,并付諸實踐,開展進一步的檢驗、論證和探索。
總結與反思。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反思課題研究不足。按照課題結題規范性要求,完成課題工作報告、研究報告及相應的課題研究附件。
十一、申請結題
完成渭南市基礎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成果評審表,包括數據表(課題名稱、課題編號、主持人基本情況,主要研究人員,課題成果主件和附件及簡介)、課題立項書復印件、課題實施方案、課題工作報告、課題研究總結報告、研究經費、課題成果及附件、學校意見、縣市區教科研初評意見、市級評審及鑒定意見等。要求科學規范裝訂成冊,一式五份,報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候專家鑒定結題,通過鑒定的課題由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結題證書,標志課題研究工作階段性完成。
課題研究是一個漫長而又艱澀的話題,開展課題研究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作為教科研部門的專職研究人員,不僅要承擔一定層次的課題研究任務,還要引領教師開展好基礎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以課題研究促進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向縱深發展,以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錢愛萍.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01.
[2]郭九勝.“六個教學實踐”成就專家型教師[J].新課程研究,2012(9).
作者簡介:郭九勝,男,生于1969年3月20日,研究生,陜西省渭南市教育研究所,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教師培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