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馬金
現代閱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的課程閱讀同樣也應這樣理解。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在課堂上的閱讀畢竟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課外閱讀成了必然。在長期的課外閱讀指導實踐中,我們做了許多探索,筆者認為充分利用客家地方資源,是拓展學生課外閱讀領域,積累語言,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
長汀被譽為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紅軍故鄉,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典型的客家文化和光榮的革命文化、優美的自然景觀。倘若我們能充分發掘、利用這些資源,則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利用長汀悠久歷史文化積淀,豐富學生課外閱讀。
長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著名的八閩汀州故地和福建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置縣始于唐開元二十四年,從盛唐至清末均為州、路、府的所在地,是閩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源于長汀境內的汀江是客家母親河汀州城是歷史上客家人聚居具代表性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臥龍有一座四合院式的平房(今坐落在長汀一中校內),人們稱其朱子祠,這是北寧波理學名家朱熹來汀講學的地方。朱熹博學,集歷朝理學之大成。當時汀郡長汀邑主簿劉子翔素師事之,特邀請他蒞汀講學,慕名前往聽講者眾,座無虛席。講學完畢,朱熹臨別時特贈劉子翔七律一首:“騰喜君才老更成,伊優叢里見孤撐。官身未免心徒壯,親戚頻違淚欲橫。薄飲不嫌春筍束,廉聲要比玉壺清。枉木投輪段誠甚,安得仁言與贈行。”勉其以清為官。朱熹在長汀的講學深受人們的歡迎,為紀念朱熹在汀的講學,特將其當年講學之院稱為朱子祠,并在歷代中得到修繕保存,今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末年,詩人文天祥被封為右丞相兼樞密院事,督諸路軍馬抵抗元兵。1276年,文天祥率兵從贛州轉戰到長汀,寫下《汀州》一詩:“雷霆輕精銳,斧鉞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慘淡飛云汀。”抒發了率軍入汀軍勢大振的壯志情懷。
長汀的汀州孔廟是福建最大、最古老的孔廟之一,理學、儒學曾在長汀很有地位,這也是客家文化的特征。三元閣是汀州的一座雄偉的古城樓建筑,也是長汀古城的標志性建筑。在三元閣廣場的那頭與三元閣相對應的是占地11370平方米的歷代汀州考試院,清朝大文學家紀曉嵐也來過長汀。乾隆年間,紀曉嵐蒞汀主考,住于汀州試院(今長汀縣博物館內)內有唐代的雙柏古樹,有庭院式的龍山書院、朱子祠等。紅軍革命時期,這里做過福建省蘇維埃政府。這是一座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的幽雅庭院。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些都是我們課外閱讀學習的好資源,經常組織學生到這里參觀學習,借閱歷史文化書籍,查找有關資料,深入研究濃濃的客家文化,學生不但學到了許多客家文化知識,而且激發了熱愛客家文化的情感。
二、利用長汀質樸客家童謠,豐富學生課外閱讀。
客家童謠,即客家鄉村兒童流傳的口頭歌謠。這些歌謠都是客家鄉民在生產生活中口頭創作,供小兒傳唱的歌謠,它使用詩歌的韻律和形式,表現客家鄉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感情,充滿濃郁的農家生活氣息和兒童趣味,反映客家鄉民稹、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對假、丑、惡的控訴和鞭撻。不僅對兒童培養韻律、想象、聯想等感受能力有較大幫助,而且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意義。下面試舉幾例客家童謠。
《蝴蝶仔》:“蝴蝶仔,著花裙,十三歲,嫁給人,十四歲,哭哭啼啼轉娘門。長竹竿,曬衣裙,短竹竿,打媒人。不是媒人錯,盡怪爹娘害死人。”通過蝴蝶仔這美麗動物喻新嫁娘,然后簡單介紹她的經歷,又通過打媒人;爹娘的自責,反映舊社會包辦婚姻給婦女帶來的危害。言簡意賅,語言生動,富有韻味。
《自雞子》:“白雞子,夾梅花,夾到婆婆樹頭下,婆婆出來供雞子,姐姐出來拗茶花,拗枝紅花姐姐插,拗枝白花做石榴,石榴樹上一甕油,分姐分妹搽頭發,頭發搽得溜溜光,田頭田尾栽洋姜,洋姜女子要嫁妝,七擔龕,擔箱,開開箱,好文章,開開龕,香噴噴。”把一幅農家風情圖描繪得惟妙惟肖,充滿了鄉情意趣的韻味。客家童謠自然、樸素的美學特征,給人以別具韻味的感受。
這些客家童謠都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價值意義,我加以收集整理,發揮更大作用。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真切體會客家童謠優美,充滿情趣,是十分寶貴的閱讀資源;二是讓學生唱童謠,編童謠,提高閱讀客家童謠的實效。
三、利用長汀紅色革命資源,豐富學生課外閱讀。
長汀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一塊經過血與火洗禮過的紅色土地。1929年3月,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創建贛南、閩西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至1930年上半年,中共長汀地方組織先后領導南陽、涂坊、塘背、濯田、四都、汀東、古城等地農民暴動,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使伎20余萬農民分得了土地。1930年5月18日,長汀縣蘇維埃政府成立。這標志著長汀蘇區正式形成。而后,又相繼建立汀連、新汀、兆征、汀東、汀西縣和汀州市蘇維埃政權。長汀人民高舉蘇維埃旗幟,艱苦奮斗5年多,取得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政權建立的輝煌成就,使長汀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汀這塊紅色土地上,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陳毅、譚震林、葉劍英、張鼎丞、鄧子恢、郭滴人及陳云、楊尚昆、聶榮臻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工作、戰斗過,他們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革命實踐相結合,探索出許多寶貴的經驗,立下卓越的功勛。這些也是很好的閱讀資源,我讓學生參觀這些遺跡,深入閱讀、研究這些光榮的歷史,豐富學習資源,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除此之外,我還利用長汀美麗的自然風光、現代的工商業等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