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功底,讓學生樂于學,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關鍵詞: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主動性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現代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
師必須改變以往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快樂地學習英語。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發現互動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互動教學的實施和操作
1.創設情境,以興趣為燃點
課堂教學既是師生雙方信息交往的過程,也是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例如,在每堂課的daily report中,我常常設置一些與本堂課有關的專題,進行全班討論或分組討論,嘗試把以課本為中心的活動向以生活為中心的活動轉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本堂課的話題中。在教學“看病”這一話題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醫生和病人進行對話,再配合適當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他們逼真的表演,吸引了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生很快記住了單詞和句型。這些情境的創設都能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語言,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師生互動,以方法為支點
課堂活動是師生交流的雙邊活動,師生之間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有效靈活地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激活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師生之間教學互動是至關重要的。
在學習情態動詞“should”“I must”的時候,我針對我校的校規和班規引導學生造句,要求學生運用“We should...”“We shouldnt...”
“We must...”“We mustnt...”句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踴躍發言,通過大量的例子讓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培養了掌握語言功能的能力,并能準確地運用在交際活動中,這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大大地增加了學生說英語的機會。
3.學生互動,以形式為變化點
學生互動是英語課堂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學習過程中,許
多問題只有學生共同合作才能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發展共同合作的團隊精神,學生交流和分享不同的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共同完成本堂課的教學。英語課堂學生互動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有兩人式、小組式、全班交流等,課堂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
(1)同桌交流
在日常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同桌學生的合作,平時在教單詞時,我會讓同桌的兩人一個說這個單詞的中文,另一個說出英
語,如果正確就算過關,若錯誤就必須重新記憶這個單詞直到記住為止。在做一些句型練習時,我會讓同桌兩人根據本堂課的教學任務互相提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增加學生說英語的機會。
(2)小組討論
通過兩人互動,學生已經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時可以開始小組互動討論交流,小組一般由4~6個程度不同的學生組成,在安排座位和分組方面,我會主要考慮學生的性格特征、個性差異以及英語能力差異等因素,盡可能給學生創設愉快、自由的互動環境,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把各自的問題匯報給小組長,小組長一般是由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他把每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最后把典型性的問題提出來,最后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這些問題逐一進行點評。這樣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全班探討
隨著小組討論的結束,各組的一般問題已經基本上解決,這
時我會對表現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對尚存在不足的小組給予適時的指導和點撥,接著,我給學生布置一些較難的題目,經過小組討論之后,進行全班探討,交流時由各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該組討論的結果,全班學生都可以作出補充和評價。這個環節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們竭盡所能盡量把自己最好的觀點展示出來,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讓學生的討論始終圍繞本堂課的中心話題,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語言功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團結合作、不斷探索的精神。
二、互動教學的要求和效果
1.更新觀念,以學生實踐為出發點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觀念要不斷地更新,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始終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教學新穎有創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面向全體,以運用為落腳點
我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盡量要求學生做到人人參與,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兼顧好、中、后進各個層次的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愉快的情感,產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大膽開口,樂于學英語。
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能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堅持學習新知識,更新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功底,讓學生樂于學,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應海雙.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創建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7(01).
作者簡介:吳曉清,女,本科,就職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互動式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