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物理教學在課堂上要加入創新元素,逐步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物理真正成為一門“活”學科,進而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推動科學和經濟的發展進步。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能力;培養
物理是一門應用范圍廣、實踐性強及具有發展創新前景的學科,物理學的這幾個特點使得初中物理教學容易實現創新,并且能培養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創新能力。當前的環境下,創新已成為一種無法扭轉的趨勢,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的教學時要注意跟隨時代以避免被社會無情地淘汰。因此,物理教師首先就要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物理素質,讓學生養成創新的好習慣。那么,對于老師們來說具體應該如何做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發掘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作為最主要的教學手段,它的重要地位從未被取代。既然如此,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從課堂教學做起,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而輕松的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這樣的課堂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條件進行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思考中創新。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給學生一點兒時間,讓他們自行分組或獨自探索,避免扼殺學生的活躍性,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個人能力有更充分的認識進而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和能力的多方位發展。老師在平時也要注意調節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抽出時間多和他們交流意見,建立起融洽的兩者聯系。這樣的話會讓學生沒有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學習中迸發出最大的潛能,進而加快創新思維的形成。
老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樹立信心,鼓勵他們對自己發現的問題疑難進行主動探索、創新。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作用,并且隨時關注學生在探究中的發展動態,把握住探究的正確方向。當學生在摸索中遇到困難時要給予鼓勵,有必要的話還可以提供知識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在自行探究中獲得更多知識,收獲更多益處。同時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還可以用名人故事激勵學生進行創新。在講述的過程中老師還要對其進行分析總結,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名人創新的整個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啟示。
舉一個牛頓的例子,當他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了的時候,并不像普通人那樣發出牢騷或產生抱怨,反而在思考蘋果熟透了之后為什么不是飛到天上。在對問題的思考和證明中牛頓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并流傳至今。沒錯,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實現創新的重要因素:隨時思考,善于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后不懈的研究和總結。
二、合理布置課后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由于課后的作業大多是以老師為主導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加深鞏固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能聽從老師的安排,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很難產生積極性和創新的興趣。為了解決這一困擾,教師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布置作業這一環節中,改變以往傳統的作業模式,創造性地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作業并完成它,這樣就能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那么,老師要怎樣引導學生設計作業呢?首先,老師可以先設計一道題讓學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知識點及解題思路,其次,分析老師設計這道題的目的和著手點,在對題目有初步和進一步的了解后,再對題目進行創新。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在學生設計作業的同時也是他們及時鞏固課堂新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大大
提高。
三、成立興趣小組,推動學生創新
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時候,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建立起自由發展的空間。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分出一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行組隊分成多個小組進行大膽的發明創造,提高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為學生能夠實現創新提供保障
學生的創新離不開老師的幫助。一個具備創新思維及科學素質的教師對學生是否能夠創新、創新能否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要堅信一點:只要在平時不斷地探索,培養出創新人才將指日可待。
本文通過對物理學科特點的研究得出要培養學生在物理中的創新能力,并且對培養創新型學生提出了幾點相關策略和分析。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老師的素質,讓學生和老師得到思想上的解放,形成創新意識;在設計作業時讓學生加入其中,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幾個人組成一隊搞一些小的發明創造,有利于增強學生創新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汪光輝.淺談物理課的激趣教學[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2]呂玉光.創新型物理教師應具備的能力[J].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04(11).
作者簡介:楊佩芝,女,1979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新疆伊犁特克斯縣喀拉托海鄉寄宿制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