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
常務會為深化醫改定調
深化醫改要政府和市場“兩手并用”。8月27日的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對醫改的進一步深化定下了調子,在這“并用”的兩手中,商業保險的介入被反復強調。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鼓勵醫療機構成為商業保險定點,降低不合理醫療費用支出;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開發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的保險產品;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補充醫療保險費的企業所得稅政策。會議形成了商業保險介入醫改的具體要求。建制度、降支出、減負擔是具體要求的關鍵詞。
中科院
開啟新一輪改革大幕
中科院以研究所分類改革為突破口,全面啟動實施《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力爭到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在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有的骨干引領作用,到2030年左右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為把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影響和制約創新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激發創新動力與活力,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帶動和引領我國實現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轉變。
發改委
牽頭混合所有制試點 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
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關于在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的草案”,近期正在多部委和中央企業間流轉,廣泛征求意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年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由于壟斷性行業、一般競爭性行業的國企并存,而同一企業中可能又有壟斷性業務和一般競爭性業務,因此多部委在設計改革方案的時候都避免“一刀切”的做法,而主張實施分類施策的方式。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時間表進一步排定,從試點入手推進改革,預計用兩年左右時間形成一批不同類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成功案例,并計劃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
財經委
預算制度改革與創新的路徑選擇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在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體系中處于重要地位。預算是國家的財政收支計劃,決定并集中反映國家機關活動的范圍、方向和政策。財政預算制度不僅涉及經濟體制,也涉及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體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預算法實施以來,我國預算制度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修改預算法,認真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對預算制度改革與創新的路徑選擇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