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酥
老債積壓,新債不斷,債務不斷,“找錢”和“欠債”不可調和,鄉鎮欠條竟成了地方“流通貨幣”,可笑還是可悲?這是一個擺在全國很多鄉鎮面前的現實問題,也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著力解決的問題。
“老債”積欠日久 ,“融資平臺下鄉”催生新債 ,多數鄉鎮幾無化債能力這幾個方面的原因導致鄉鎮欠條成了地方“流通貨幣”,在化債過程中來縮小債權人個數或平衡債務。
債務就像雪球,越滾越大,越積越多,急需解決。
首先,理順鄉鎮債務,打好債務清償的基礎。鄉鎮債務難以及時清除與債務本身瑣碎,債務涉及面廣,債務處理不完善存在很大關系,所以在債務清理前必須要理順鄉鎮債務的具體明細。村鎮兩級應引起高度重視,改變過去流水記賬、隨處記賬的壞習慣。一方面組成專門小組,進行專門審計,逐筆賬目細查,特別是對于賬戶資金和項目金額適用不匹配,以及一些應收未收和應繳未繳的款項,此外,應對欠條上主要事項進行打包,深解原因,另一方面,要專事專項,專人專事。資金牽涉很多人切身利益,也容易滋生腐敗等問題,村鎮兩級在管理資金和債務上,不僅是要有專門的財會人員,及時培訓學習,更要保證錢賬分離,很多鄉鎮債務賬目不清,深究在于村級存在錢賬混亂,私人挪用等情況,這就直接造成了鄉鎮難以統計審計,對很多債務不清不楚。
其次,多方位的償還舊賬,是債務清償的重點。舊債不償,新債不斷的惡性循環,勢必對政府和整個隊伍的形象甚至行政執行力造成嚴重影響。債務清理,重要的一步就是對舊債的償還。我們不能走過去那種通過融資這種單一的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來解決舊債問題。融資要的不僅僅是好的平臺和項目,其后續的投入和監管造成的資金壓力更不能忽略,光靠融資只是在變相的滾大債務這個“雪球”。對于舊債,要分清別類,針對產生不同的原因進行具體解決。比如鄉鎮一般的接待支出,就應該嚴格規范支出接待標準,從嚴把關;對于那些因債權人過高償還要求的債務,就要協商調解,及時償還;還可以擴寬鄉鎮經濟發展渠道和方向,不一定非要去找新的發展平臺,融資項目,像對一些農業大鎮,可以向市場化和規模化發展,對鄉鎮的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以典型農戶帶動全鎮經濟,增加全鎮財務收入和非稅收收入,為償還舊債創造經濟條件。
最后,規范融資平臺,不增加債務清償新壓力。鄉鎮融資平臺融資成本偏高,項目缺乏回報,償債嚴重依賴土地,自身缺乏經營管理與盈利能力,管理機制也不健全,此外政府的擔保這些弊端無形中混亂了整個融資環境。融資確實可以創收,也是現今經濟發展有效途徑,但是鄉鎮融資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一味追求高規格的融資項目,也不能任何項目都不拒。融資項目的選擇要根據本鄉鎮的實際進行,壓縮融資成本,盡力擺脫過去那種以土地為生存的融資平臺;在融資過程中,細節需要把握清楚,經營投入產出比必須明確,項目回報率、回報周期,項目市場存活率和發展潛力等都要有充分的摸底調查,因地制宜是融資選擇的唯一標準。融資是創收不是增壓。比如成功的長陽模式并不適合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我們在融資時要做的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斷總結,細心發展。
鄉鎮債務是個長久的問題,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牽涉面廣,復雜程度高,解決手段艱難,需下大力氣,下苦功夫,但是我們不能不解決,隨他而去。讓鄉鎮債務不再是一張張欠條,讓鄉鎮債務問題煙消云散,關乎大局,關乎發展,關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