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姣

任學鋒:
1965年10月生,河北邢臺人, 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12月參加工作,河北工學院高分子材料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教授、高級工程師。曾任香港津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等職。現任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
8月28日,時年49歲的任學鋒“空降”羊城擔任廣州市委書記,從而打破了廣州31年來,本土提拔市委書記的官場“慣例”。而在此之前,任學鋒在政壇22年職業生涯中,只與天津一個城市有關,卻給外界留下了年輕、高知、英語好、懂企業、接地氣的印象標簽,一來“空降”羊城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二來對于任學鋒而言,或許新的工作、新的使命并不輕松,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天津的“三步”政治積淀
任學鋒被認為是改革開放的標志性人物,這一認知無不得益于其在天津22年的仕途政績,按照時間與任職劃分,大致可分為三段,從而完成飛躍積淀。
參與創建濱海高新區(前身為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是任學鋒事業的起點。1992年,27歲的任學鋒加盟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最初只是業務處的一名普通工程師,接下來的12年間,他從工程師一路干到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開發總公司總經理,并兼任管委會副主任。在此期間,任學鋒主導重組了天津早期上市公司津百股份的資產重組,運營了當時國內最早的“以創業園區附帶帶動工業地產與產業投資”的工業園區第一概念股海泰發展的成功借殼上市。2004年他又主導了海泰發展與天津信托發起設立國內最早的產業信托基金。調任天津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津聯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是其事業發展的第二步,三年后又升任董事長。2004年,正值各地政府在港窗口公司遭遇轉型難題,津聯公司經營不好的情況下,任學鋒臨危受命。在津聯工作4年,任學鋒不僅成功讓津聯集團得以轉型為資本管理、資本運作、投融資為核心業務的新型窗口公司,還對香港國際市場水性得以熟悉和了解,此間亦在香港積累了政商兩界大量人脈。而長達16年的一線企業管理與運營的經驗更是讓任學鋒“深入懂得企業和市場”,2008年出任天津市副市長的任學鋒分管服務業、商務、旅游、外事僑務、涉港澳臺事務的諸多領域中,均正是其所擅長和熟悉的。
天津模式或可助粵發展
近年來,天津發展快速,已形成以“大項目”、“高投資”、“園區發展”為特征的發展模式。2009年,濱海新區正式設立,多個先行先試的政策相繼落戶。一時間,重大項目扎堆濱海新區,“百萬噸”大乙烯、千萬噸煉油、大推力火箭、空客等大項目紛至沓來,而據相關方面透露,天津“天河1號”、天津航空航天基地、歡樂谷等大項目的落戶,任學鋒都起了關鍵作用。
任學鋒在行政出訪時會留心當地有無可以“談得上”的項目。每次出訪前,他也會下到各個區去了解招商實際需求。一位曾陪任學鋒考察在津投資的穗籍企業的政府人士稱,任學鋒到了該企業,姿態很低,非常客氣,只圍繞一個問題,你們還缺什么幫助?需要政府做什么?最后企業留吃飯,他婉拒。“是務實、干事的人。”該人士評價。
任職天津市副市長期間,任學鋒曾多次會見香港商貿代表團,注重增加天津對港商和外商的投資吸引力。作為珠三角中心城市,廣州與港澳之間的交流十分密切。分析認為,任學鋒這段任職經歷使其對港商脈絡了解甚深,對廣州今后與港澳的交流頗有助益。
“空降”破粵31年慣例可解凍人事
任學鋒此次被任廣東省委委員、常委和廣州市委書記。消息一經發出,輿論界便一片嘩然,主要是因為本土任命的官場慣例隨著“空降”而被打破。
據統計,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委常委及廣州市委書記的職務,幾乎都由廣東籍或是在廣東本土長期工作的官員擔任。其實最早之前廣州也曾有“空降”市委書記的經歷,1973年3月,廣州第一任市委書記楊尚昆從北京“空降”到羊城;1980年到任廣州市委書記的梁靈光此前擔任工業部部長,也屬“空降”而來。若是將1983年作為明確的分水嶺的話,其本土任命的特征便非常明顯。有公開的資料顯示,自1983年第三任市委書記許士杰開始,廣州市委書記的人選都在廣東省內選拔產生,除第四任市委書記朱森林曾在北京短暫任職外,其余諸人的仕途均在廣東起步,且均在省內升遷,在任職前均有在廣東省內長期工作的經歷,部分官員還是廣東籍。
任學鋒是繼楊尚昆、梁靈光之后,第三位“空降”廣州的市委書記,而且在此之前,他沒有在外省、更沒有在廣東工作的任何經歷。此次“空降”,也被認為打破了31年來廣州市委書記在廣東省內選拔的傳統。目前,由于廣州市原市委書記萬慶良的落馬使得廣州官場人事長久處于停擺狀態,而任學鋒的到任或可解凍廣州目前的官場人事。
年輕、高知、外語流利成為其特寫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任命,大多數媒體不約而同的將關注點放在了“65后”、“高知”、“外語流利”這些特寫標簽上。
據資料顯示,任學鋒,1965年10月出生,此時還不滿49歲,已經是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目前在任的15位副省級城市市委書記中,任學鋒是年齡最小的唯一的“65后”。把比較的維度放大到全國,27個省、自治區的省會(首府)城市市委書記中,比任學鋒年輕的也只有出生于1968年的福州市委書記楊岳。
1984年,任學鋒考入河北工學院(今河北工業大學,位于天津市)化學工程系有機化工專業,擔任過該院學生會主席。本科畢業后的任學鋒繼續攻讀本校,獲高分子材料專業碩士學位,期間擔任河北工學院團委副書記。從教育履歷看,任學鋒具有深厚的理工科背景。同時,身兼天津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的任學鋒外語相當流利、思路非常開闊,他在濱海新區任職時接待外商,都不需要翻譯。2010年在天津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多場以英語為主的推廣活動都是由任學鋒出席。任學鋒還多次在不同國家、不同場合用流利的英語介紹濱海新區的戰略地位及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