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器人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優秀平臺,但是在機器人教育的普及方面,受場地及實驗器材等原因制約,效果不理想。嘗試應用Proteus仿真系統,將程序設計的學習與智能機器人硬件系統建立聯系,在初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中開展機器人教學實驗,嘗試通過機器人教學,解決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機器人教學;機器人教育;仿真Proteus
近年來,機器人作為一個融合多學科內容的學習領域,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得到了學校以及信息教師的重視,特別是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將“簡易機器人制作”列入中小學選修內容,使得我國機器人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很多學校開展了機器人教學,并且在常規課堂中進行了智能機器人的教學嘗試。
一、機器人教育的價值
1.增加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技術”含量
基于機器人技術的教學內容,包括了數學、電子、程序、機械、自動控制等相關領域的內容,通過機器人技術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硬件及軟件協調工作的基本原理,認識基本的電子元器件、簡單電路設計、程序設計、基本算法等方面知識,了解智能機器人處理信息的全過程,這樣的內容設置,有利于整合信息技術中的科技含量,普及機器人科學與技術知識,消除學生與現代科技的隔膜。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學生在機器人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完成任務,探究問題、激發創造的欲望,享受創造的樂趣。通過機器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維能力以及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能力。機器人制作強調心智與動作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充分地提高自己的設計與制作能力、技術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機器人是科學教育與現代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教學載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研究性學習能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引導學生進入技術世界,增強其社會適應性
機器人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了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與責任感,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變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術的存在,更理性地看待技術,并利用技術更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性。
二、對機器人教育的認識
彭紹東①教授認為機器人教育是指學習、利用機器人,優化教育效果及師生勞動方式的理論與實踐。智能機器人的本質是單片機技術,是指在程序控制下,控制外部電路以及機械裝置,并利用傳感器檢測外部數據,自動完成一定操作的智能設備。智能機器人技術融合了機械造型、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硬件和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綜合了多學科的發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術的發展前沿。作為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交集,智能機器人教育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智能平臺,對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技術素養的提高具有奠基、引領的作用。
我校從2007年開始機器人教育,但是由于設備、場地等原因,只能有少數的同學參與到機器人項目的學習。2013~2014學年上學期,我在初二的三個班級中進行了“智能機器人教育走進常規課堂”的教學實驗,嘗試將智能機器人引入到信息技術的常規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智能機器人的內容。
三、虛擬技術為機器人教學提供支持
虛擬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生成一個逼真的、三維的、具有一定的視、聽、觸、嗅等多種感官參與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使用了Proteus仿真軟件,它是著名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從原理圖布圖、代碼調試到單片機與外圍電路協同仿真、PCB設計,是目前唯一將電路仿真軟件、PCB設計軟件和虛擬模型仿真軟件合為一體的設計平臺,Proteus虛擬技術為程序設計與智能機器人的硬件控制系統架起了一座橋梁。在機器人教學中應用仿真軟件,有很多優點:
1.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驗、探究的機會
虛擬系統中所創設的實驗環境,可以更多地給學生提供嘗試、探索的機會,不用擔心會損壞設備、造成人員傷害,擺脫了對硬件設備的依賴,同時也避免了意外因素干擾影響實驗結果的不利現象,更符合學生自主建構的學習方式。
2.為程序設計與算法教學找到了更有生命力的契合點
信息技術學科需要加強程序與算法內容的教學。程序與算法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一種思維,在中學階段進行相應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是極為有益的。在機器人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仿真系統,將抽象的程序直觀化,提高了學生對程序設計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實例分析——創意“心”型彩燈
任務:在下圖所示的仿真環境中,編程實現“心”型小燈創意閃爍。
教學目標:能夠獨立編程,實現“心型”小燈的創意閃爍。掌握程序的編譯方法;掌握仿真系統的調試,能夠理解“心”型小燈的電路原理。
教學重點:程序的編寫與調試是重點,難點是程序與電路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策略:為降低學生編程的難度,老師提供了程序的主體框架,學生可在此基礎上修改和補充;虛擬結合:將學生編譯生成的文件,下載到實際的電路中,進行演示,讓學生理解仿真系統與實物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嘗試,通過仿真效果檢驗所寫的程序是否正確。
教學過程:(略)
五、來自學生的教學反饋
學期末,我讓學生同時提交一份Word文檔,談一下這學期的課堂收獲與教學建議。在此,摘錄部分同學的反饋內容與大家分享。
馮××:我對這個學期的這門單片機課程很感興趣,它能用電腦中C語言控制現實中的電路,這讓我很感興趣。
耿××:這學期的微機課我收獲很大,學會了編程序,課余的時間也變得豐富起來,希望下學期有更精彩的內容。
王××:我覺得金老師的這個課很有意思。它不僅開啟了我們的物理電學思維,而且對我們今后的各科學習會有許多好處,回歸學生愛創造的天性。
魏××:老師,我想這一學期的信息課是我收獲最多的信息課,您帶我們走進了真正的科技世界,學習了真正的信息語言。希望老師能夠將仿真系統的課程要領繼續傳授給我們,很期待接下來更神奇的計算機語言!
于××:本學期教學內容很讓人感興趣,內容豐富,引人深思,不過希望老師能多進行指導,希望下學期還能繼續做這類程序。
趙××:希望期末過后展開興趣小組,在程序上可以教一些更難的、比較貼近生活的,興趣小組可以教一些自己動手做的。
周××:老師,我很喜歡你在課堂上所教的東西,很實用,我很愿意學您的課程。老師,下學期還要你教哦。
王××:學習單片機課程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全新的計算機世界??吹阶约旱膭趧映晒?,甚是欣慰。希望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單片機技術,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學生對這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很感興趣,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繼續完善相應校本教材的開發,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和同學們一起收獲學習與創造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改霞,樸姬順.國內機器人教育研究發展綜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2):14-18.
[2]王益.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機器人教學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9(3):90-92.
[3]葛文雙,傅鋼善,史婷.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發展中的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08):4-7.
[4]鐘啟泉.國外“科學素養”說與理科課程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97(1):16-21.
[5]彭紹東.論機器人教育(上)(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2(6):3-7,2002(7):16-19.
作者簡介:金書輝,男,1971年4月出生,博士,就職學校: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大附中,研究方向:教育技術。
摘 要:機器人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優秀平臺,但是在機器人教育的普及方面,受場地及實驗器材等原因制約,效果不理想。嘗試應用Proteus仿真系統,將程序設計的學習與智能機器人硬件系統建立聯系,在初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中開展機器人教學實驗,嘗試通過機器人教學,解決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機器人教學;機器人教育;仿真Proteus
近年來,機器人作為一個融合多學科內容的學習領域,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得到了學校以及信息教師的重視,特別是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將“簡易機器人制作”列入中小學選修內容,使得我國機器人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很多學校開展了機器人教學,并且在常規課堂中進行了智能機器人的教學嘗試。
一、機器人教育的價值
1.增加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技術”含量
基于機器人技術的教學內容,包括了數學、電子、程序、機械、自動控制等相關領域的內容,通過機器人技術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硬件及軟件協調工作的基本原理,認識基本的電子元器件、簡單電路設計、程序設計、基本算法等方面知識,了解智能機器人處理信息的全過程,這樣的內容設置,有利于整合信息技術中的科技含量,普及機器人科學與技術知識,消除學生與現代科技的隔膜。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學生在機器人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完成任務,探究問題、激發創造的欲望,享受創造的樂趣。通過機器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維能力以及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能力。機器人制作強調心智與動作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充分地提高自己的設計與制作能力、技術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機器人是科學教育與現代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教學載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研究性學習能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引導學生進入技術世界,增強其社會適應性
機器人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了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與責任感,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變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術的存在,更理性地看待技術,并利用技術更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性。
二、對機器人教育的認識
彭紹東①教授認為機器人教育是指學習、利用機器人,優化教育效果及師生勞動方式的理論與實踐。智能機器人的本質是單片機技術,是指在程序控制下,控制外部電路以及機械裝置,并利用傳感器檢測外部數據,自動完成一定操作的智能設備。智能機器人技術融合了機械造型、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硬件和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綜合了多學科的發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術的發展前沿。作為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交集,智能機器人教育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智能平臺,對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技術素養的提高具有奠基、引領的作用。
我校從2007年開始機器人教育,但是由于設備、場地等原因,只能有少數的同學參與到機器人項目的學習。2013~2014學年上學期,我在初二的三個班級中進行了“智能機器人教育走進常規課堂”的教學實驗,嘗試將智能機器人引入到信息技術的常規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智能機器人的內容。
三、虛擬技術為機器人教學提供支持
虛擬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生成一個逼真的、三維的、具有一定的視、聽、觸、嗅等多種感官參與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使用了Proteus仿真軟件,它是著名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從原理圖布圖、代碼調試到單片機與外圍電路協同仿真、PCB設計,是目前唯一將電路仿真軟件、PCB設計軟件和虛擬模型仿真軟件合為一體的設計平臺,Proteus虛擬技術為程序設計與智能機器人的硬件控制系統架起了一座橋梁。在機器人教學中應用仿真軟件,有很多優點:
1.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驗、探究的機會
虛擬系統中所創設的實驗環境,可以更多地給學生提供嘗試、探索的機會,不用擔心會損壞設備、造成人員傷害,擺脫了對硬件設備的依賴,同時也避免了意外因素干擾影響實驗結果的不利現象,更符合學生自主建構的學習方式。
2.為程序設計與算法教學找到了更有生命力的契合點
信息技術學科需要加強程序與算法內容的教學。程序與算法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一種思維,在中學階段進行相應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是極為有益的。在機器人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仿真系統,將抽象的程序直觀化,提高了學生對程序設計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實例分析——創意“心”型彩燈
任務:在下圖所示的仿真環境中,編程實現“心”型小燈創意閃爍。
教學目標:能夠獨立編程,實現“心型”小燈的創意閃爍。掌握程序的編譯方法;掌握仿真系統的調試,能夠理解“心”型小燈的電路原理。
教學重點:程序的編寫與調試是重點,難點是程序與電路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策略:為降低學生編程的難度,老師提供了程序的主體框架,學生可在此基礎上修改和補充;虛擬結合:將學生編譯生成的文件,下載到實際的電路中,進行演示,讓學生理解仿真系統與實物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嘗試,通過仿真效果檢驗所寫的程序是否正確。
教學過程:(略)
五、來自學生的教學反饋
學期末,我讓學生同時提交一份Word文檔,談一下這學期的課堂收獲與教學建議。在此,摘錄部分同學的反饋內容與大家分享。
馮××:我對這個學期的這門單片機課程很感興趣,它能用電腦中C語言控制現實中的電路,這讓我很感興趣。
耿××:這學期的微機課我收獲很大,學會了編程序,課余的時間也變得豐富起來,希望下學期有更精彩的內容。
王××:我覺得金老師的這個課很有意思。它不僅開啟了我們的物理電學思維,而且對我們今后的各科學習會有許多好處,回歸學生愛創造的天性。
魏××:老師,我想這一學期的信息課是我收獲最多的信息課,您帶我們走進了真正的科技世界,學習了真正的信息語言。希望老師能夠將仿真系統的課程要領繼續傳授給我們,很期待接下來更神奇的計算機語言!
于××:本學期教學內容很讓人感興趣,內容豐富,引人深思,不過希望老師能多進行指導,希望下學期還能繼續做這類程序。
趙××:希望期末過后展開興趣小組,在程序上可以教一些更難的、比較貼近生活的,興趣小組可以教一些自己動手做的。
周××:老師,我很喜歡你在課堂上所教的東西,很實用,我很愿意學您的課程。老師,下學期還要你教哦。
王××:學習單片機課程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全新的計算機世界??吹阶约旱膭趧映晒?,甚是欣慰。希望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單片機技術,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學生對這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很感興趣,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繼續完善相應校本教材的開發,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和同學們一起收獲學習與創造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改霞,樸姬順.國內機器人教育研究發展綜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2):14-18.
[2]王益.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機器人教學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9(3):90-92.
[3]葛文雙,傅鋼善,史婷.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發展中的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08):4-7.
[4]鐘啟泉.國外“科學素養”說與理科課程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97(1):16-21.
[5]彭紹東.論機器人教育(上)(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2(6):3-7,2002(7):16-19.
作者簡介:金書輝,男,1971年4月出生,博士,就職學校: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大附中,研究方向:教育技術。
摘 要:機器人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優秀平臺,但是在機器人教育的普及方面,受場地及實驗器材等原因制約,效果不理想。嘗試應用Proteus仿真系統,將程序設計的學習與智能機器人硬件系統建立聯系,在初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中開展機器人教學實驗,嘗試通過機器人教學,解決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機器人教學;機器人教育;仿真Proteus
近年來,機器人作為一個融合多學科內容的學習領域,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得到了學校以及信息教師的重視,特別是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將“簡易機器人制作”列入中小學選修內容,使得我國機器人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很多學校開展了機器人教學,并且在常規課堂中進行了智能機器人的教學嘗試。
一、機器人教育的價值
1.增加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技術”含量
基于機器人技術的教學內容,包括了數學、電子、程序、機械、自動控制等相關領域的內容,通過機器人技術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硬件及軟件協調工作的基本原理,認識基本的電子元器件、簡單電路設計、程序設計、基本算法等方面知識,了解智能機器人處理信息的全過程,這樣的內容設置,有利于整合信息技術中的科技含量,普及機器人科學與技術知識,消除學生與現代科技的隔膜。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學生在機器人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完成任務,探究問題、激發創造的欲望,享受創造的樂趣。通過機器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維能力以及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能力。機器人制作強調心智與動作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充分地提高自己的設計與制作能力、技術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機器人是科學教育與現代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教學載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研究性學習能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引導學生進入技術世界,增強其社會適應性
機器人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了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與責任感,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變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術的存在,更理性地看待技術,并利用技術更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性。
二、對機器人教育的認識
彭紹東①教授認為機器人教育是指學習、利用機器人,優化教育效果及師生勞動方式的理論與實踐。智能機器人的本質是單片機技術,是指在程序控制下,控制外部電路以及機械裝置,并利用傳感器檢測外部數據,自動完成一定操作的智能設備。智能機器人技術融合了機械造型、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硬件和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綜合了多學科的發展成果,代表了高新技術的發展前沿。作為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交集,智能機器人教育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智能平臺,對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技術素養的提高具有奠基、引領的作用。
我校從2007年開始機器人教育,但是由于設備、場地等原因,只能有少數的同學參與到機器人項目的學習。2013~2014學年上學期,我在初二的三個班級中進行了“智能機器人教育走進常規課堂”的教學實驗,嘗試將智能機器人引入到信息技術的常規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智能機器人的內容。
三、虛擬技術為機器人教學提供支持
虛擬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生成一個逼真的、三維的、具有一定的視、聽、觸、嗅等多種感官參與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使用了Proteus仿真軟件,它是著名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從原理圖布圖、代碼調試到單片機與外圍電路協同仿真、PCB設計,是目前唯一將電路仿真軟件、PCB設計軟件和虛擬模型仿真軟件合為一體的設計平臺,Proteus虛擬技術為程序設計與智能機器人的硬件控制系統架起了一座橋梁。在機器人教學中應用仿真軟件,有很多優點:
1.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驗、探究的機會
虛擬系統中所創設的實驗環境,可以更多地給學生提供嘗試、探索的機會,不用擔心會損壞設備、造成人員傷害,擺脫了對硬件設備的依賴,同時也避免了意外因素干擾影響實驗結果的不利現象,更符合學生自主建構的學習方式。
2.為程序設計與算法教學找到了更有生命力的契合點
信息技術學科需要加強程序與算法內容的教學。程序與算法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一種思維,在中學階段進行相應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是極為有益的。在機器人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仿真系統,將抽象的程序直觀化,提高了學生對程序設計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實例分析——創意“心”型彩燈
任務:在下圖所示的仿真環境中,編程實現“心”型小燈創意閃爍。
教學目標:能夠獨立編程,實現“心型”小燈的創意閃爍。掌握程序的編譯方法;掌握仿真系統的調試,能夠理解“心”型小燈的電路原理。
教學重點:程序的編寫與調試是重點,難點是程序與電路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策略:為降低學生編程的難度,老師提供了程序的主體框架,學生可在此基礎上修改和補充;虛擬結合:將學生編譯生成的文件,下載到實際的電路中,進行演示,讓學生理解仿真系統與實物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嘗試,通過仿真效果檢驗所寫的程序是否正確。
教學過程:(略)
五、來自學生的教學反饋
學期末,我讓學生同時提交一份Word文檔,談一下這學期的課堂收獲與教學建議。在此,摘錄部分同學的反饋內容與大家分享。
馮××:我對這個學期的這門單片機課程很感興趣,它能用電腦中C語言控制現實中的電路,這讓我很感興趣。
耿××:這學期的微機課我收獲很大,學會了編程序,課余的時間也變得豐富起來,希望下學期有更精彩的內容。
王××:我覺得金老師的這個課很有意思。它不僅開啟了我們的物理電學思維,而且對我們今后的各科學習會有許多好處,回歸學生愛創造的天性。
魏××:老師,我想這一學期的信息課是我收獲最多的信息課,您帶我們走進了真正的科技世界,學習了真正的信息語言。希望老師能夠將仿真系統的課程要領繼續傳授給我們,很期待接下來更神奇的計算機語言!
于××:本學期教學內容很讓人感興趣,內容豐富,引人深思,不過希望老師能多進行指導,希望下學期還能繼續做這類程序。
趙××:希望期末過后展開興趣小組,在程序上可以教一些更難的、比較貼近生活的,興趣小組可以教一些自己動手做的。
周××:老師,我很喜歡你在課堂上所教的東西,很實用,我很愿意學您的課程。老師,下學期還要你教哦。
王××:學習單片機課程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全新的計算機世界??吹阶约旱膭趧映晒?,甚是欣慰。希望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單片機技術,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學生對這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很感興趣,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繼續完善相應校本教材的開發,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和同學們一起收獲學習與創造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改霞,樸姬順.國內機器人教育研究發展綜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2):14-18.
[2]王益.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機器人教學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9(3):90-92.
[3]葛文雙,傅鋼善,史婷.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發展中的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08):4-7.
[4]鐘啟泉.國外“科學素養”說與理科課程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97(1):16-21.
[5]彭紹東.論機器人教育(上)(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2(6):3-7,2002(7):16-19.
作者簡介:金書輝,男,1971年4月出生,博士,就職學校: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大附中,研究方向: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