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小組合作;分組科學合理;自學與討論;評價
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往往能事半功倍。許多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得不夠深入,認為在一節課上有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匆忙地分組討論,就是合作學習。這種認識并不準確,教師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應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進而培養英語學習能力的合作。
一、課前做好合作準備
首先,合作學習必須充分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認知前提能力是指與學習新知識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情感前提特性是指學習的動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弄清學生這兩方面的現狀之后,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分組時一定要科學、合理,合作小組一般以4~6人為宜,人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其次,要讓學習上屬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以利于優勢互補,互相促進。組與組之間盡量保持相對平衡的水平,這樣有利于形成各組之間的公平競爭,也便于教師指導。除此以外,還應指派一名組長,負責小組合作的活動。
二、分組活動,全班交流
分組活動應分為兩階段,即個人自學和組內討論。個人自學是小組討論的基礎,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提綱或討論題通過自學,對教師布置的任務經過粗加工,形成初步感知。此時就要求教師把合作學習的任務布置清楚,要讓每個小組都明確自己的任務,并且明白通過怎樣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同時,學生通過自學也產生了一些疑問,這樣就為組內討論做好了準備。學生經過自學,在小組發言時要向其他組員解釋材料,多對別人的疑問進行解答。這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小組討論中,學生相互交流個人見解,進而轉化為勸阻共識,在交流和轉化過程中,還可能產生新的思想,從而激發起更大的學習興趣。
整個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做好個別學困生的工作。教師要對所有合作學習小組的活動進行調控,要巡回觀察,掌握情況,了解帶有共性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和矯正。對小組的活動情況,教師一般還要及時做出評價。
三、形成評價,進行總結
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這里的總結評價一般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合作學習的成果的評價,這要對照上課開始時提示的學習目標去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合作學習活動本身的評價,包括對自學、小組討論,班內交流中的行為表現和態度加以評價。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按照學生的習慣、成績、學習品質等條件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正確引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關鍵問題是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奏效。
作者簡介:孔翔飛,女,1960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吉林省敦化市第五中學,研究方向: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