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
摘 要 在生態文明建設當中,林業發揮中巨大的作用。森林資源的管理監督是有效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基礎,有利于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也是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安徽省歙縣徽城鎮在生態文明建設當中積極開拓,依托森林城鎮的建設,大力保護發展森林資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此,在對成果的介紹的同時,提出對于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條件下做好森林資源監督的方法。
關鍵詞 生態文明;森林資源;管理監督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02
森林資源是林業發展的命脈,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今后國家建設的著力點,并強調了森林生態系統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安徽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總體規劃》(2012-2016年),這是安徽建設良好生態、實現綠色發展的迫切需要。而要實現這些,就必須強化森林資源管理監督,完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提升森林生態建設,促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1 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森林資源建設現狀
徽城鎮,是歙縣人民政府駐地,位于歙縣中部,東經118°23′20″—118°33′45″,北緯29°49′20″—29°54′20″,總面積61.5 km2,人口近10萬,轄14個行政村,9個社區居委會。徽城鎮地處中亞熱帶北緣,水熱及土壤條件適合杉、松、闊葉樹及竹林、茶葉等多種樹種生長需要。林業用地面積5.3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4.6萬畝(其中竹林0.6萬畝),灌木林地0.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2萬立方米,毛竹140萬株,森林覆蓋率60%。人均林業收入1300元。徽城鎮城鎮建成區總面積11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8.6萬人,綠化覆蓋面積396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園林綠地面積385萬平方米,綠地率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城鎮道路綠化率達95%,已建歙州大道、練江路、七花路、紫荊大道、紫陽路、百花路、新安路等。該鎮道路兩側、沿河兩岸、休閑廣場及庭院等規劃、綠化都較為完善,已建成張曙音樂廣場及新洲、紫陽、古關、黃賓虹、行知、多景園、新安等公園,基本能滿足居民日常休閑游憩的需要。近年來,通過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改革創新、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分片實施;因地制宜、科學造林,徽城鎮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在森林生態體系建設、森林生態文化建設、森林生態保護建設、義務植樹及生態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為森林城鎮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徽城鎮的經濟、社會、環境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和整治,但不可否認,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離上面的目標、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任務還十分艱巨,我們必須要堅定信心和決心,深入貫徹實施森林城鎮生態戰略,加快發展步伐,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與監督,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全面發展。
2 生態文明建設條件下做好森林資源監督的方法
2.1 充分提高對森林資源管理監督的認識
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主題,森林在人類的社會生產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森林的發展,從1999年開始,全面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 2011年10月,安徽省第九次黨代會做出了打造生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的戰略決策。2012年10月7日,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推進生態強省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創建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等三項創建活動,計劃到2016年,全省要新增森林面積67萬hm2,森林覆蓋率由27.53%提升到33%。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提高對森林資源管理監督的認識,要加大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下決心、花力氣,從思想、認識、行動等多方面來增強自身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識。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要求,圍繞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建設目標,以中心城鎮建設為核心,鎮村聯動進行森林生態建設,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監督工作,保障植樹增綠,美化環境,打造城鎮森林景觀,塑造城鎮形象,提升城鎮品味,為全鎮居民創造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美好環境,推進徽城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 充分提高森林資源的監測工作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當中,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被納入到了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當中,這與森林資源管理監測工作息息相關。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當中,森林覆蓋率、森林儲蓄量這個指標也被列為到約束性指標當中,這都對森林資源的監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建設森林資源建設體系,統一技術標準,整合檢測成果,加大高新技術的研發,使國家與地方森林資源結合在一起,大范圍地提高清查監測的效率和質量。林業信息化作為傳統林業管理轉向現代林業管理的橋梁,從2009年《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和《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技術指南》這兩份文件正式頒發后,在我國的森林資源管理監督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不僅提高了森林資源的監測精度,也增加了監測信息的豐富度,包括了森林蓄積量和面積、森林資源消耗量和消耗結構、森林采伐限額的執行情況、造林成活率和新成林面積、 森林資源消長變化及發展趨勢預測等等。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林業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建立科學高效的森林資源信息通訊與管理系統 將自上而下的資源監測體系聯系在一起,及時準確地監測森林資源的變化和經營情況。
2.3 充分提高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
生態效益是從生態平衡的角度上來衡量效益,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環境聯系在一起,關系到人類發展和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森林資源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生態效益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森林資源建設,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投入、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大力推進可持續經營,提高林業生態建設質量,實現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徽城鎮森林城鎮建設總投資為2 966萬元,其中:城鎮綠化936萬元,交通干線綠化1 130萬元,河流綠化180萬元。森林公園、廣場建設720萬元。從2012年以來,通過這些資金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城鎮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構建以森林和林木為主體的城鎮生態保護屏障,通過喬、灌、花、草合理配置,實行喬灌結合、常綠樹與落葉樹結合、生態效益與景觀效果結合,不僅改善城鎮生態環境,還增加了城鎮生物多樣性和景觀豐富性。今后,政府應進一步,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加強生態森林補償基金的建設,擴大森林可持續經營示范試點范圍,調動全鎮居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為徽城鎮森林城鎮建設盡最大的努力。
2.4 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監督機制建設
要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監督機制建設。首先,必須要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監督機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森林監督隊伍,提高監督工作執行力、增強監督實效。其次充分落實監督責任制,嚴格落實到負責人,防治出現工作懈怠和事后無法追究責任的現象。然后是做好預防性保障措施,對于督查過程中隱藏的對森林資源建設不利的因素及時進行排查,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出現更大的損失。最后是加強對于林地的綜合稽查,對于惡意占用林地、超過采伐限額、甚至破壞森林資源等惡劣現象進行嚴肅處理,特別嚴重的要扭送公安機關進行處理。對于徽城鎮而言,在推進區域生態建設的整體工程過程中,鎮各相關部門要把創建森林城鎮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鎮政府將成立森林城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鎮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統一指揮、組織協調、監督檢查等工作,建立健全責任體系,加強目標管理,落實創建方案、創建措施。加強考核獎懲,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沒有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的,予以通報批評。
3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森林資源的管理監督工作對森林資源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也使森林資源實現了生態效益,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發展。這給林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此每一個森林資源管理監督工作者,一定要肩負自己的使命,刻苦努力,為實現生態文明的大戰略而奮斗。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