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輝
摘 要:中國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選擇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正確的選擇,人民幣匯率改革有利于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必須下決心搞好戰略協調和戰術配套。
關鍵詞:匯率;浮動匯率;經濟發展;配套措施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006-02
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盯住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盯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經國務院批準,自當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一、中國匯率制度的特點
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的大幅波動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會造成較大的沖擊,不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
中國匯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備自由浮動的條件。目前全球經濟并不平衡,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后會有較多的調整,同時,國際資本流動性較強,中國經濟體制還不能承受急劇的非秩序化調整。從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也強調在宏觀上要有管理,因此,匯率制度也應當是有管理的浮動機制。
新興市場經濟體在選擇匯率政策的時候往往傾向于保持更穩定的匯率水平,這些國家一般會呈現出三個特征:(1)擁有大量的國際儲備;(2)匯率的波動性很小;(3)國內利率的波動性很高。
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都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應當考慮介于兩者之間的、較有彈性的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較優的選擇,是因為它吸收了浮動匯率制下匯率的靈活性和固定匯率之下匯率相對穩定性的特點,是一種較為靈活的匯率機制,比較適臺中國的國情以及中國經濟、金融未來發展的態勢。
首先,中國的經濟金融市場還不完善,宏觀經濟預期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金融市場還不是完善、有效的市場,還不具備健全的金融法規、高水平的監管隊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良好的投資理念等條件。
其次,中國的經濟自由化程度還比較低,中國在貿易領域、投資領域還存在著較多的管制,人民幣利率還是非市場化利率,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價格就不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
再次,目前人民幣還未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因此也就不宜采取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但是,面對日益頻繁的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從長期來看,放松對資本流動和外匯管制是必經的過程。而且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國大部分都采用了靈活的匯率制度,因此中國采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是科學的正確的選擇。
中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管理表現在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方向被明確為: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里就一籃子貨幣而言,是按照中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這里不僅有幣種問題,更重要的是有權重問題。
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不等于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即使計算出各幣種的權重,但是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調節只是參照調整,不是直接掛鉤,而是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其靈活性和可控性是很大的。這就相對增加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同時又給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從而保證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管理還表現在人民幣匯率改革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
主動性是主要根據中國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決定匯率改革的方式、內容和時機。可控性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要在宏觀管理上能夠控制得住,既要推進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現金融市場動蕩和經濟大的波動。漸進性是根據市場變化,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驟地推進改革。
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匯率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杠桿,不僅影響可貿易品,而且影響非貿易品;不僅影響涉外部門,而且影響整個國民經濟;不僅影響短期經濟增長,而且影響長期經濟發展。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要條件和基本要求。
第一,人民幣匯率改革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在新世紀新階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努力構建良好的對外經濟貿易關系,力求營造寬松的國際環境,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穩步發展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持續擴大。從目前情況看,中國儲蓄率偏高的狀況短期內很難根本改變,而國內投資增長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儲蓄持續大于投資的現象將長期存在,保持出口增長和適度貿易順差將是必然的戰略安排。為此,必須盡可能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支持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平穩較快發展。
第二,人民幣匯率改革有利于改善人民幣匯率預期。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居高不下,既有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和經濟規模擴大的正常影響,也有國內外一些機構和個人炒作的非正常因素;既有合理而實在的因素,也有夸大而虛增的成份,人民幣大幅升值缺乏實體經濟基礎,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第三,人民幣匯率改革有利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近幾年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既有經濟內在動力增強的因素,也有經濟政策運用得當的作用。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不僅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而且有利于人民得到更多實惠;不僅有利于經濟總量的擴大,而且有利于經濟結構的優化。但是,從國際經驗來看,匯率改革如果處理得好,會促進內外經濟平衡和國內經濟發展;如果處理得不好,也有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出現大幅波動,有的甚至會導致經濟失控和政權更替。抓住有利時機,在可控范圍內主動進行小幅調整,從國內外反映來看,改革沒有對經濟造成明顯的收縮作用,這對中國在戰略機遇期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人民幣匯率改革有利于維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近幾年,在持續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作用下,外匯大量流入,外匯儲備大幅增長,通過外匯占款的被動貨幣投放大幅增加,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受到較大限制。匯率改革如適度升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國內貨幣政策受到的限制,為貨幣政策的自主調控騰出一定空間。
三、匯率改革的配套措施
人民幣匯率問題關乎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關乎國內經濟金融的穩定,關乎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協調,關乎國家安全和長期穩定。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必須進一步做好戰略協調和戰術配套,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關于戰略協調。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應突出以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中心環節,努力創造和維護良好的內外環境,集中做好三項協調。一是搞好人民幣匯率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的協調,二是搞好人民幣匯率戰略與經濟發展戰略的協調,三是搞好人民幣匯率戰略與對外經濟發展戰略的協調,在匯率戰略安排上必須與中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充分協調,避免出現兩張皮和相互沖突的現象,匯率要有利于促進內外經濟關系協調,要有利于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發展。
關于戰術配套。應重點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套,二是匯率調控機制改革與外匯市場發展的配套,三是匯率政策與其他金融改革的配套和協調。
匯率政策是中國宏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匯率政策必須與利率政策、貿易政策、外匯監管政策等方面密切配合,否則,匯率政策不可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四、展望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內外經濟協調和國民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我們還面臨非常艱巨的任務。當前,尤其要重視金融企業改革與匯率政策的協調,國家傾注了大量財力支持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和其他金融機構改革,為了鞏固和發展改革的成果,匯率政策在下一步進程安排上應與金融企業改革相配套,要避免走得過快。除此之外,還應搞好匯率政策與財稅政策、匯率政策與外交政策等方面的配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