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戀戀
摘 要:當前高校創業導師存在內在工作動力不足的問題,根據期望理論,要達成創業教育目標,需要重新影響創業導師的內在需求或動機,增強工作熱情、提升工作能力則是創業導師激勵機制建設的兩大路徑。
關鍵詞:創業導師;期望理論;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191-02
一、創業導師現存問題
創業導師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基礎,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理念,指導創業實踐,提供創業服務,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當前,中國高校創業導師隊伍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1)創業導師數量不夠。創業教育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現有師資隊伍尚未滿足創業教育教學需求。(2)創業導師結構不合理。現有創業導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都不盡合理。從學歷來看,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還比較低;從專業背景來看,學生輔導員和管理干部居多;從職稱來看,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導師偏少,中級及其以下職稱的人數偏多;從年齡來看,中青年教師占多數,缺少創業教育名師和學科帶頭人。(3)創業教育理念不清晰。部分導師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只是把創業教育視為宣傳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應聘技巧等知識的突擊性、臨時性行為,沒有把創業教育納入到系統的學習和課程體系中來。(4)創業導師業務水平不強。導師自身缺少創業經歷和系統的創業教育知識,為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教學時,生搬硬套現象嚴重,純理論知識的講授往往多于實戰中的“真知灼見”,難免陷入“紙上談兵”的尷尬??傊瑒摌I導師被看作是兼職性的工作,導師內在動力不足,身份面臨“認同危機”。
二、期望理論概述
期望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期望理論認為,只有當人們預期到某一行為能給人帶來有吸引力的結果時,個人才會采取特定的行動。用公式表示為激勵力=效價×期望值。期望理論的基礎是自我利益,它認為每一員工都在尋求獲得最大的自我滿足。期望理論的核心是雙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員工的行為,員工期望管理者的獎賞。期望理論的關鍵是,正確識別個人目標和判斷三種聯系,即努力與績效的聯系、績效與獎勵的聯系、獎勵與個人目標的聯系[1]。期望理論對于高校創業導師激勵的啟示是,高校管理者的職責是幫助創業導師滿足個人利益需求,同時實現創業教育的目標。當前,創業導師普遍缺乏創業經歷和實踐能力,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要教學模式,部分導師教學經驗不豐富、教學技能也尚待提升。創業導師知識和能力方面與創業教育教學需求之間的不對稱性,直接阻礙了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提高激勵,管理者應該明確創業導師的個人內在需求,界定學??梢蕴峁┑馁Y源,確保每位導師有能力、有時間、有條件去進行創業教學和創業指導。由于創業導師大多具有“兼職性”,承擔了多種任務角色,期望他們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發揮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變得難上加難,原來所給予的工資、津貼、福利等已不足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因而,要達成創業教育目標,需要重新影響創業導師的內在需求或動機,從而加強、引導和維持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
三、創業導師激勵機制的建設路徑
(一)增強工作熱情
1.以績效為尺度
績效本身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創業導師的工作成就以及教學目標實現情況。績效需要測量和評估,“測量能推動工作;若不測定效果,就不能辨別成功還是失敗;看不到成功,就不能給予獎勵;不能獎勵成功,就有可能是在獎勵失敗”[2]。進行績效評估的目的是對創業導師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中的情況進行考查與檢測。有助于發現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從而提高創業教學和指導的質量。對于課堂教學,績效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教學目的、教學設計、教學安排、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課堂聽講情況、接受情況的評估[3]。對于創業實踐指導,績效評估的主要內容為創業導師指導和關心大學生創業企業工作情況,創業導師結對指導大學生創業企業的穩定經營率,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情況,創業導師幫助大學生創業企業籌措資金情況??冃гu估應該采用全方位的評估方式,評估主體不僅包括學校管理者、學生、其他專業課教師,還可以接受社會公眾的評判,當然社會的評價不僅僅是就創業成效來進行,而是著眼于畢業生的總體評價。
2.以薪酬為動力
創業教育作為新的教育領域,正處在摸索階段,創業導師在工資不增的前提下,往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還缺乏足夠的認同和保障機制,這嚴重阻礙了創業導師開展創業教育的積極性。薪酬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高校教師薪酬一般由“國家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影響國家工資的系數有職稱、職務、學歷、工齡等,績效工資是由完成基本工作量的額外部分決定的?;竟べY與績效工資的共存,才能夠真正體現高校教師薪酬的合理性與實效性。為提高創業導師的積極性,我們應該以薪酬為動力,積極落實創業導師獎勵。如對開設創業教育公選課程的教師,對大學生或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導師,傳播創業知識和文化的學生管理工作者,高校創業園、創業實訓實踐基地的指導者實施績效性獎勵。讓創業導師對薪酬滿意,充分發揮薪酬的導向作用和激勵功能,從而充分調動創業導師的工作熱情。
(二)提升工作能力
1.以強化培訓為前提
創業教育不只是面向創業學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大學生,所以從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師應該具有多元化的專業知識,熟悉大學生創業政策、創業流程有較豐富的創業經驗。而現在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往往停留在從理論到理論的層面,其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與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有一定的距離[4]。為提高創業教育課程水平,亟需加強對創業導師的培訓工作,為此,創業導師應該從創業實際需要的角度出發,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就培訓方式而言,培訓可以采用集中培訓和進修培訓的方式,可以邀請創業教育專家、教授來校對全體創業導師進行集中培訓,講授有關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邀請政府部門公務員、企業管理人員對創業企業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分析,使創業導師了解創業政策和創業的實際流程。另外,選送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參加KAB創業教育項目推廣計劃,其核心內容是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中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課程體系,通過KAB項目培訓,可以引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業課程建設。為了迎接國際化的挑戰,還可以通過講學、訪學、國際學術科研合作的方式拓寬創業導師的國際視野。endprint
2.以創業體驗的獲得為核心
創業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教師的經歷、經驗和學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因此高校在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上要注重創業的實踐性。當前不少創業導師缺乏創業實踐經歷,甚至沒有在企業的就業經歷,對創業教育規律把握不夠,直接導致創業教育作用的弱化。為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指導,一方面,學校應當創造條件適當鼓勵教師參與企業掛職鍛煉、企業咨詢、創辦經營企業,通過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扶持一些骨干教師帶著自己設計或研發的具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去創業,增加其管理實踐經驗,培養一批“創業型學者”或“學者型企業家”。教師的成功創業會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為學生提供榜樣[5]。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定期參加創業組織、協會的活動或企業家交流創業經驗的活動,獲取創業教育、教學的新材料和新信息[6]。最后,在企業實訓中需注重體驗式、活動式的培訓方法,深入生產第一線,尋求創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7]。
四、結語
創業導師是影響創業教育開展的最主要因素,然而創業導師的工作績效與創業教育目標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的薄弱已成為創業教育發展的一個瓶頸。創業導師激勵機制的建設可以使創業教育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2-223.
[2] 奧斯本,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家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M].周敦仁,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02-109.
[3] 朱有良,汪延明,張世杰.高校課堂教學評估的理論與技術[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9,(1):130-131.
[4] 臧小林,胡均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11):68-70.
[5] 張莉,李曉波.國外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及其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11,(1):101-103.
[6] 侯貴寶.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4,(27):16-17.
[7] 周楊.試論完善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三大機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127-128.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