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題成果基礎上,具體分析中醫學專業認證的激勵機制,從外部環境、作用機理、知識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結合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和市場引導的作用,對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認證相關的改革和培訓做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中醫學認證;激勵機制;組織機構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201-02
一、組織機構與運行模式的研究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價值
建立具有國際性水準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進行專業認證勢在必行。課題前一部分從績效的理解、操作、解難、改進和創新五個層次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進行了分析,從系統理論的角度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在五個層次中的內在聯系進行了詮釋,提出了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以期提高中醫學專業認證的質量管理水平。本部分基本框架如圖:
二、激勵機制分析
研究建立與專業認證相配套的以鼓勵中醫學專業良性發展的激勵機制,包括環境激勵、能力激勵、物質激勵等。與激勵機制相關的是價值最大化、社會監督和人才資本的推動力。從價值最大化來說,中醫學認證的管理本身就旨在實現知識和人才的價值最大化,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8年。當然,中醫學認證離不開社會的監督,天津中醫藥大學以及下屬的一附院、二附院、中醫藥研究院等共同起草監督條款和原則,并且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審和外審的原則,持續改進,與時俱進。人才是最根本的推動力,本身天津地區的中醫學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受到歡迎和好評,多年來中醫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就業率也很高。中醫學認證的成功會更加促進招生和就業。
在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中,作用的機理來源于市場引導的動力,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以及高校的專業結構調整。中醫學的市場中醫學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從《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一些古代經典論著中,我們這幾千年來卻鮮有理論上的創新,只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解釋古籍上。中醫學習的規范性是今后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生工作的中心。中醫的未來必須有所創新,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中醫學需要加強基礎理論,使中醫的理論更加科學化。在《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到2015年醫學普通本科專業設置的目標是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藥學、中藥學和護理學專業。
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市場的引導起到了相當的作用,是中醫學專業認證的動力;政府的扶持方面,從中央到地方,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支持加大。隨著國家不斷對中醫的幫扶和支持,中醫臨床應用領域不斷發展,人們對中醫保健養生方面的認同,人們不斷更新的理念,都對中醫行業的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天津中醫藥大學堅持“以實踐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做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了寶貴經驗。本校的專業機構調整也按天津市教委的要求在按部就班地進行,2014級新生的培養計劃已經在修訂進行中,根據教育部的專業培養計劃的指導意見,結合中醫學專業的方向,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進行也考慮到專業機構調整的各方面影響。
知識創新方面,弘揚創新精神,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和輸送創新人才,生產和傳播知識,是高等院校的職責。高等院校智力高度密集,是知識的生產場所和創新的知識源,不僅創造新知識和新技術,而且通過教育,培訓以及成果轉化等方式,有效促進知識、信息、技術等的轉移和擴散。
天津中醫藥大學2014年上半年進行了多項培訓和改革,包括教務處進行的教師教學設計、慕課等等,對于中醫學專業認證的管理機制是一個推動,從管理學的角度,持續改進是我們的任務。天津中醫藥大學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使用,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主要的五大模塊,角色和權限分配清楚明了。SAGE學術期刊及科研成果輔助,湯森路透的圖書引文索引,已經成為社會科學、藝術人文領域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
始于2013年的BB平臺的建設,其中變化最大的要屬考試部分了。管理器中有考試和測驗,由各學院任課教師建立,平臺中有成績中心,成績中心是測驗數據、學生成績的中心存儲庫。無論選修課還是必修課的成績中心都由學生信息的“行”和可評分項目的“列”組成。行和列形成一個個網格,網格中的單元格是某個學生某一作業、測試或者論壇的成績。有關各科的作業,是跟前面說的成績中心綁定的。對學生提交作業的截止時間系統有自己的設定,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正確提交作業,不然就沒有成績。然后在成績中心里,教師可以查看學生提交的作業并分別給學生批改。學生根據老師的建議修改或繼續進行討論。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能更生動地給學生展示所講授的內容,有助于理解和加深記憶。尤其在中醫學專業中,可以創建學習小組,實現組內互動,在系統中導入題庫,對相關課程進行評價,并開展有關課程材料處理技術系列講座等。
“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通過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宣言指出:“在當今日新月異的世界,高等教育顯然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視角和新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理論依據:(1)哲學基礎:內因決定論。(2)心理學基礎。(3)教育學基礎:符合學習與認知規律。從學習結果分析。
以學生為中心是與以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相對而言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首先在中醫學和中藥學專業中展開,對中醫學專業認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中醫學專業認證新的推進過程中,課堂形式在變化:傳統課堂的粉筆黑板;多媒體;跨越時空的網絡虛擬教室、MOOCs、翻轉課堂等。教學設計是一門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尋求解決教學問題、優化教學總體設計成效的一門應用學科,中醫學專業認證激勵機制中教師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傳授知識,更要教授方法,還要創建充滿求知和探索氣氛的學習環境(課堂、課外);除了了解學生整個群體之外,還要考慮學生各方面差異;更新知識,不斷變換教學方法等。課堂組織嚴肅活潑,語言深入淺出有啟發性,嚴防照本或照屏宣科。中醫學課程的講課內容科學性系統性,注重用教材內、學科間和相關知識的聯系。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講課有重點,注重學生課堂吸收率,重視教學方法的學習與交流。2013年起,天津中醫藥大學啟動了教師教學狀況動態檢測與反饋系統,有了這樣一個系統,教師也真正參與到測評中,對科研和教學工作都是很好的促進。
上述新知識的不斷引入,對高校教師是很好的充電和提升。完善中醫學知識的拼圖——以高影響力的圖書擴充研究信息來源,也是中醫學專業認證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天懿,等.從績效五層次分析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13,(6).
[2] 張伯禮,于越,周桂桐.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思路 探討[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87-88.
[3] 許抗抗,等.中醫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困境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3).
[4] 楊天仁,等.對中醫學專業認證實踐的認識與體會[J].中醫教育,2009,(1).
[5] 李敏.德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及其借鑒意義[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9,(2):114-117.
[6] 于越,張伯禮.以質量立校,以質量強校——教育教學質量再討論[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3-94.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
摘 要:在課題成果基礎上,具體分析中醫學專業認證的激勵機制,從外部環境、作用機理、知識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結合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和市場引導的作用,對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認證相關的改革和培訓做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中醫學認證;激勵機制;組織機構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201-02
一、組織機構與運行模式的研究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價值
建立具有國際性水準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進行專業認證勢在必行。課題前一部分從績效的理解、操作、解難、改進和創新五個層次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進行了分析,從系統理論的角度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在五個層次中的內在聯系進行了詮釋,提出了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以期提高中醫學專業認證的質量管理水平。本部分基本框架如圖:
二、激勵機制分析
研究建立與專業認證相配套的以鼓勵中醫學專業良性發展的激勵機制,包括環境激勵、能力激勵、物質激勵等。與激勵機制相關的是價值最大化、社會監督和人才資本的推動力。從價值最大化來說,中醫學認證的管理本身就旨在實現知識和人才的價值最大化,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8年。當然,中醫學認證離不開社會的監督,天津中醫藥大學以及下屬的一附院、二附院、中醫藥研究院等共同起草監督條款和原則,并且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審和外審的原則,持續改進,與時俱進。人才是最根本的推動力,本身天津地區的中醫學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受到歡迎和好評,多年來中醫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就業率也很高。中醫學認證的成功會更加促進招生和就業。
在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中,作用的機理來源于市場引導的動力,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以及高校的專業結構調整。中醫學的市場中醫學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從《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一些古代經典論著中,我們這幾千年來卻鮮有理論上的創新,只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解釋古籍上。中醫學習的規范性是今后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生工作的中心。中醫的未來必須有所創新,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中醫學需要加強基礎理論,使中醫的理論更加科學化。在《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到2015年醫學普通本科專業設置的目標是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藥學、中藥學和護理學專業。
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市場的引導起到了相當的作用,是中醫學專業認證的動力;政府的扶持方面,從中央到地方,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支持加大。隨著國家不斷對中醫的幫扶和支持,中醫臨床應用領域不斷發展,人們對中醫保健養生方面的認同,人們不斷更新的理念,都對中醫行業的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天津中醫藥大學堅持“以實踐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做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了寶貴經驗。本校的專業機構調整也按天津市教委的要求在按部就班地進行,2014級新生的培養計劃已經在修訂進行中,根據教育部的專業培養計劃的指導意見,結合中醫學專業的方向,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進行也考慮到專業機構調整的各方面影響。
知識創新方面,弘揚創新精神,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和輸送創新人才,生產和傳播知識,是高等院校的職責。高等院校智力高度密集,是知識的生產場所和創新的知識源,不僅創造新知識和新技術,而且通過教育,培訓以及成果轉化等方式,有效促進知識、信息、技術等的轉移和擴散。
天津中醫藥大學2014年上半年進行了多項培訓和改革,包括教務處進行的教師教學設計、慕課等等,對于中醫學專業認證的管理機制是一個推動,從管理學的角度,持續改進是我們的任務。天津中醫藥大學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使用,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主要的五大模塊,角色和權限分配清楚明了。SAGE學術期刊及科研成果輔助,湯森路透的圖書引文索引,已經成為社會科學、藝術人文領域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
始于2013年的BB平臺的建設,其中變化最大的要屬考試部分了。管理器中有考試和測驗,由各學院任課教師建立,平臺中有成績中心,成績中心是測驗數據、學生成績的中心存儲庫。無論選修課還是必修課的成績中心都由學生信息的“行”和可評分項目的“列”組成。行和列形成一個個網格,網格中的單元格是某個學生某一作業、測試或者論壇的成績。有關各科的作業,是跟前面說的成績中心綁定的。對學生提交作業的截止時間系統有自己的設定,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正確提交作業,不然就沒有成績。然后在成績中心里,教師可以查看學生提交的作業并分別給學生批改。學生根據老師的建議修改或繼續進行討論。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能更生動地給學生展示所講授的內容,有助于理解和加深記憶。尤其在中醫學專業中,可以創建學習小組,實現組內互動,在系統中導入題庫,對相關課程進行評價,并開展有關課程材料處理技術系列講座等。
“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通過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宣言指出:“在當今日新月異的世界,高等教育顯然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視角和新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理論依據:(1)哲學基礎:內因決定論。(2)心理學基礎。(3)教育學基礎:符合學習與認知規律。從學習結果分析。
以學生為中心是與以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相對而言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首先在中醫學和中藥學專業中展開,對中醫學專業認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中醫學專業認證新的推進過程中,課堂形式在變化:傳統課堂的粉筆黑板;多媒體;跨越時空的網絡虛擬教室、MOOCs、翻轉課堂等。教學設計是一門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尋求解決教學問題、優化教學總體設計成效的一門應用學科,中醫學專業認證激勵機制中教師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傳授知識,更要教授方法,還要創建充滿求知和探索氣氛的學習環境(課堂、課外);除了了解學生整個群體之外,還要考慮學生各方面差異;更新知識,不斷變換教學方法等。課堂組織嚴肅活潑,語言深入淺出有啟發性,嚴防照本或照屏宣科。中醫學課程的講課內容科學性系統性,注重用教材內、學科間和相關知識的聯系。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講課有重點,注重學生課堂吸收率,重視教學方法的學習與交流。2013年起,天津中醫藥大學啟動了教師教學狀況動態檢測與反饋系統,有了這樣一個系統,教師也真正參與到測評中,對科研和教學工作都是很好的促進。
上述新知識的不斷引入,對高校教師是很好的充電和提升。完善中醫學知識的拼圖——以高影響力的圖書擴充研究信息來源,也是中醫學專業認證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天懿,等.從績效五層次分析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13,(6).
[2] 張伯禮,于越,周桂桐.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思路 探討[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87-88.
[3] 許抗抗,等.中醫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困境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3).
[4] 楊天仁,等.對中醫學專業認證實踐的認識與體會[J].中醫教育,2009,(1).
[5] 李敏.德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及其借鑒意義[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9,(2):114-117.
[6] 于越,張伯禮.以質量立校,以質量強校——教育教學質量再討論[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3-94.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
摘 要:在課題成果基礎上,具體分析中醫學專業認證的激勵機制,從外部環境、作用機理、知識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結合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和市場引導的作用,對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認證相關的改革和培訓做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中醫學認證;激勵機制;組織機構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201-02
一、組織機構與運行模式的研究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價值
建立具有國際性水準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進行專業認證勢在必行。課題前一部分從績效的理解、操作、解難、改進和創新五個層次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進行了分析,從系統理論的角度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在五個層次中的內在聯系進行了詮釋,提出了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以期提高中醫學專業認證的質量管理水平。本部分基本框架如圖:
二、激勵機制分析
研究建立與專業認證相配套的以鼓勵中醫學專業良性發展的激勵機制,包括環境激勵、能力激勵、物質激勵等。與激勵機制相關的是價值最大化、社會監督和人才資本的推動力。從價值最大化來說,中醫學認證的管理本身就旨在實現知識和人才的價值最大化,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8年。當然,中醫學認證離不開社會的監督,天津中醫藥大學以及下屬的一附院、二附院、中醫藥研究院等共同起草監督條款和原則,并且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審和外審的原則,持續改進,與時俱進。人才是最根本的推動力,本身天津地區的中醫學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受到歡迎和好評,多年來中醫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就業率也很高。中醫學認證的成功會更加促進招生和就業。
在績效改進的系統模型中,作用的機理來源于市場引導的動力,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以及高校的專業結構調整。中醫學的市場中醫學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從《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一些古代經典論著中,我們這幾千年來卻鮮有理論上的創新,只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解釋古籍上。中醫學習的規范性是今后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生工作的中心。中醫的未來必須有所創新,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中醫學需要加強基礎理論,使中醫的理論更加科學化。在《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到2015年醫學普通本科專業設置的目標是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藥學、中藥學和護理學專業。
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市場的引導起到了相當的作用,是中醫學專業認證的動力;政府的扶持方面,從中央到地方,對中醫學專業認證的支持加大。隨著國家不斷對中醫的幫扶和支持,中醫臨床應用領域不斷發展,人們對中醫保健養生方面的認同,人們不斷更新的理念,都對中醫行業的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天津中醫藥大學堅持“以實踐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做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了寶貴經驗。本校的專業機構調整也按天津市教委的要求在按部就班地進行,2014級新生的培養計劃已經在修訂進行中,根據教育部的專業培養計劃的指導意見,結合中醫學專業的方向,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進行也考慮到專業機構調整的各方面影響。
知識創新方面,弘揚創新精神,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和輸送創新人才,生產和傳播知識,是高等院校的職責。高等院校智力高度密集,是知識的生產場所和創新的知識源,不僅創造新知識和新技術,而且通過教育,培訓以及成果轉化等方式,有效促進知識、信息、技術等的轉移和擴散。
天津中醫藥大學2014年上半年進行了多項培訓和改革,包括教務處進行的教師教學設計、慕課等等,對于中醫學專業認證的管理機制是一個推動,從管理學的角度,持續改進是我們的任務。天津中醫藥大學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使用,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主要的五大模塊,角色和權限分配清楚明了。SAGE學術期刊及科研成果輔助,湯森路透的圖書引文索引,已經成為社會科學、藝術人文領域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
始于2013年的BB平臺的建設,其中變化最大的要屬考試部分了。管理器中有考試和測驗,由各學院任課教師建立,平臺中有成績中心,成績中心是測驗數據、學生成績的中心存儲庫。無論選修課還是必修課的成績中心都由學生信息的“行”和可評分項目的“列”組成。行和列形成一個個網格,網格中的單元格是某個學生某一作業、測試或者論壇的成績。有關各科的作業,是跟前面說的成績中心綁定的。對學生提交作業的截止時間系統有自己的設定,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正確提交作業,不然就沒有成績。然后在成績中心里,教師可以查看學生提交的作業并分別給學生批改。學生根據老師的建議修改或繼續進行討論。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能更生動地給學生展示所講授的內容,有助于理解和加深記憶。尤其在中醫學專業中,可以創建學習小組,實現組內互動,在系統中導入題庫,對相關課程進行評價,并開展有關課程材料處理技術系列講座等。
“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通過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宣言指出:“在當今日新月異的世界,高等教育顯然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視角和新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理論依據:(1)哲學基礎:內因決定論。(2)心理學基礎。(3)教育學基礎:符合學習與認知規律。從學習結果分析。
以學生為中心是與以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相對而言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首先在中醫學和中藥學專業中展開,對中醫學專業認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中醫學專業認證新的推進過程中,課堂形式在變化:傳統課堂的粉筆黑板;多媒體;跨越時空的網絡虛擬教室、MOOCs、翻轉課堂等。教學設計是一門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尋求解決教學問題、優化教學總體設計成效的一門應用學科,中醫學專業認證激勵機制中教師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傳授知識,更要教授方法,還要創建充滿求知和探索氣氛的學習環境(課堂、課外);除了了解學生整個群體之外,還要考慮學生各方面差異;更新知識,不斷變換教學方法等。課堂組織嚴肅活潑,語言深入淺出有啟發性,嚴防照本或照屏宣科。中醫學課程的講課內容科學性系統性,注重用教材內、學科間和相關知識的聯系。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講課有重點,注重學生課堂吸收率,重視教學方法的學習與交流。2013年起,天津中醫藥大學啟動了教師教學狀況動態檢測與反饋系統,有了這樣一個系統,教師也真正參與到測評中,對科研和教學工作都是很好的促進。
上述新知識的不斷引入,對高校教師是很好的充電和提升。完善中醫學知識的拼圖——以高影響力的圖書擴充研究信息來源,也是中醫學專業認證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天懿,等.從績效五層次分析中醫學專業認證的運行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13,(6).
[2] 張伯禮,于越,周桂桐.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思路 探討[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87-88.
[3] 許抗抗,等.中醫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困境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3).
[4] 楊天仁,等.對中醫學專業認證實踐的認識與體會[J].中醫教育,2009,(1).
[5] 李敏.德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及其借鑒意義[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9,(2):114-117.
[6] 于越,張伯禮.以質量立校,以質量強校——教育教學質量再討論[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3-94.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