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摘 要:隨著我國計劃生育的執行,中國目前有20%以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龐大的群體的出現不僅給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還給人類生命史帶來了重大課題,使得教育工作者面對獨生子女教育問題顯得非常重要。該文主要分析了獨生子女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獨生子女 解決對策 教育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114-01
1 獨生子女教育面對的問題
1.1 心理脆弱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計劃生育實施以來,獨生子女家庭對他們的教育過于局限,只是加強了孩子的成長環境、生活環境、物質條件、學習環境,對于孩子的獨立成長沒有給與他們足夠的空間,甚至是一手包辦,把孩子身邊出現的一些困難和挫折直接阻隔,最終讓孩子在保溫箱中生活,一旦出現困難和挫折時,便難以應對,在面對比較強大的心理沖擊時孩子就無法自我控制、自我調節,非常容易導致極端行為的出現。
1.2 自我意識強
計劃生育發展到今天,我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普遍都是四個老人、兩個獨生子女父母、一個獨生子女孩子,這種結構非常容易造成家長溺愛孩子,這種以孩子為中心、眾星捧月式的教育方式讓獨生子女在潛意識里變得驕傲、專斷,進行事情的評判、解決時,總是帶有個人主義的自我實現、自我突出、自我追求傾向,所以獨生子女在生活中的變現為不顧約束、我行我素。
1.3 缺乏能力
近幾年總會出現父母陪大學生上大學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就說明了我國的應試教育存在不可取之處,家長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忽略了素質教育,家長覺得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只要孩子可以好好學習,父母就包攬孩子生活中出現的所有事情,最終導致孩子從小就過著父母過于細心照顧、無憂無慮、父母百事包辦的生活,讓孩子缺乏生活體驗,孩子一旦進入社會開始生活,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出現無法生存的情況。這種家長過于溺愛的教育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感和習慣性,從而使孩子缺乏主見、自信、判斷能力、自理能力。
1.4 性格孤僻叛逆
獨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結構使得這些孩子從小就是一個人生活,環境比較孤獨,缺少朋友和兄弟姐妹,非常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和不合群的性格,當孩子去適應知識學習、周圍環境時,就會導致他們因為無法與同學相處而受到阻礙,從而產生情緒多疑、遠離集體、過于敏感、孤芳自賞的情緒,以及逃避、壓抑的心態。我國孩子的叛逆年齡已經開始提前,越來越多的孩子對于家長的專制和管教不滿。
2 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成敗直接關系著我國國運興衰,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問題,學校作為教育獨生子女的機構,把他們教育好是責無旁貸的。
2.1 加強學生的人格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獨生子女的人格失衡發展是目前最大的一個缺陷,所以老師需要加強學生自身的人格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一個人不管能不能成才或者有沒有卓越成就都與人格因素密不可分,也就是說學生將來發展的成敗中人格因素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為此學校需要通過教育來對青少年學生中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進行矯正,從而培養學生判斷正確是非的進去意識以及能力,讓學生的道德品德與社會公認的標準道德品德相一致。學校的責任是在對技能和知識進行傳播的同時,也對青少年自身所擁有的人格進行教育加強,讓學生知道正義感、自尊、責任感、自重、表里如一、禮貌到人、胸懷坦蕩、有同情心、言行一致等做人的準則,并可以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強,不僅需要教育學生愛老師、愛祖國、愛父母、愛勞動、愛人民、愛集體等愛一切好人,還需要教育學生為他人愿意做出貢獻,從而讓學生的勇于改正缺點、團結協作、不怕困難、勇敢堅強以及謙虛謹慎品質得到培養,有助于學生遠大理想的樹立。學生一旦有了感情基礎和立項基礎就有了身體鍛煉和文化知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可以全面發展體、智、德方面,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就可以拿出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對困難進行克服,做到創造輝煌人生、開拓進取、為社會作貢獻。
2.2 老師要為人師表
獨生子女學生接觸做多的是老師和父母,所以他們的教育來源也是老師和父母,作為老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這些行為都會成為他們模仿以及學習的對象,也就是說教育者作為一名長輩必須時時刻刻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檢點、注意,在學生心中樹立老師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來標榜學生,學生不可以去做的事情老師堅決不做,讓學生感到不服的事情不做,必須有學生來完成的事情老師要先做到,做到不憑一張嘴來對學生進行道理教育,要從學生身邊出發,既讓學生感到佩服,又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少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疏于管理,最終讓這些學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對于不良習慣老師一定要嚴厲批評,讓學生明白自己是怎么錯的、錯在哪里、怎么改正,老師在教育學生時要做到嚴而有慈,不能一味的只當朋友,學生做錯事情時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批評教育,老師只有通過嚴格才可以讓學生遵守紀律、聽從安排、言行謹慎。嚴格的時候如果不能對學生進行關心,就會讓學生產生對抗、反感,所以當學生面對困難時,千萬不能一味的嚴格,要想方設法的對他們進行幫助,像父母一樣對待他們,并及時給予知錯就改的學生鼓勵和肯定。
3 結語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計劃生育實施以來,獨生子女家庭對他們的教育過于局限,使得獨生子女呈現自我意識強、心理脆弱、缺乏能力、性格孤僻叛逆,面對這些性格特點教育者必須做到為人師表、嚴而有慈,并加強學生的人格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彩霞.關于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探討[J].科海故事博覽,2011(8):70—71.
[2] 李文瓊.獨生子女教育問題與解決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0(14):162—163.
[3] 李風玲.關于學校中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思考[J].家教世界,2012(7):51—52.
[4] 胡卓南.試論獨生子女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8(9):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