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珂
摘 要:使用文獻綜合敘述的方法結合高校排球理論知識闡述教學的重要意義所在,側重分析一些與高校排球理論有關的教學因素,探究高校排球理論的發展與構建,因而反映出排球理論知識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提升學生排球基礎知識的同時,對于學生在排球方面綜合能力及素質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排球的理論教學也符合時代發展所需,可以全面推進校園排球的發展及相關教學的進步。
關鍵詞:高校排球 理論教學 發展現狀 影響發展的因素 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204-02
排球是我國傳統三大球項目之一,也是我國球類運動中的傳統優勢項目,歷史久遠,是一項涵蓋了娛樂休閑、強身健體、競技比賽多種形式的運動,在我國有著極高的群眾基礎,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多年來,排球運動一直是我國高校在體育教學中的重點科目之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增強學生身體身心健康,鍛煉學生集體榮譽感及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等方面。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制約,高校排球教學更加看重的是學生在技術技能方面的培養,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本文將對高校排球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和發展途徑進行闡述,希望通過增加排球理論知識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視度來優化高校排球教學,使高校排球教學得以不斷完善、發展。
1 重視高校排球理論教學
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是組成高校排球教學的兩大要素,普通高校在排球教育上更加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教授排球基本技術,這與專業體院在教學目標方面相比有著很大差異。高校體育教師往往忽視了理論基礎知識的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排球教育應能夠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而不僅僅在于技術層面上,這就體現出了理論知識的重要之處。
1.1 結合素質教育,滿足發展所需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在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本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宗旨,在以往教學時僅僅重視技術層次的基礎上更多的結合理論知識來完善整個排球教學體系。通過對學生講解排球的起源、發展、場上位置分工及戰術戰略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豐富學生的閱歷,這樣結合排球技術的教學,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日后的排球活動也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1.2 提高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認知水平及運動機理感知
排球運動有著復雜且完善的戰術體系和縝密的運動機理,如果想要掌握對排球運動內在的理解,全面發展學生在排球運動中的綜合能力,就必然需要在理論知識方面增加教學力度。原因有三:第一,理論知識是實踐活動的基礎,它保證了實踐活動的完成效果;第二,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完善排球綜合能力體系,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排球運動;第三,理論知識可以提升學生的排球素質體系,從而使整個排球教學體系得以不斷完善,進步。所以,增加基礎知識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比重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提升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認知水平,促進其全面發展,增加學生對于排球運動機理的感知都有著極大的意義和作用。
1.3 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正確引導其在排球學習過程中養成理性思維
在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造成教師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不正確的學習行為的原因就在于高校教育太過重視技術層面的教育。所以學生缺少理性的思維模式及思考方法,只重視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官體驗,這樣的教學手段只能讓學生在排球教學中掌握皮毛,想要更深層次的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實屬不易。通過對學生進行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易于掌握排球技術的機理所在,更好地理解這項運動的組成因素。用理性、科學、全面的方式從理論知識的角度著手構建系統的排球技能體系,從而更好地改善學生一些傳統的、不正確的學習行為,規范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理性學習的思維模式,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2 高校排球理論教學發展現狀
2.1 高校排球理論教學被忽視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技術的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被忽視。所以,高校學生對于排球技術的理解只停留在掌握考核達標內容的范疇內,無法更深層次的對這項運動進行理解,固然有些學生在技術水平上相當高,但因為基礎知識的匱乏,導致其綜合素質能力無法提高,制約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這對日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時是個不小的考驗,沒有理論知識的支撐,讓學生無法更好的理解一些技戰術的內容,理解一些場上位置的作用等等,足以說明問題所在。所以高校排球教育應當建立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滿足社會發展之需、構建排球素質體系,從而得以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的發展。
2.2 教學配置嚴重不足
由于高校在排球教學基礎知識方面的忽視,致使理論知識課程與技術技巧課程的配比嚴重不均,這樣的一種“偏袒”教育方式使得學生非但不能更好地掌握這項運動的核心、關鍵所在,也無法在掌握技術的同時尋求更高的突破,教學效果及其低下,不利于日后學生開展相關的排球實踐活動。
3 影響高校排球理論教學發展的因素
3.1 忽視理論知識,過分追求考核達標率
現如今,過于追求在考核目標上的達標率成為了普通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通病,帶著這樣一種“畸形”的教學心態,教師為了能在考核中讓學生順利通過,同時圓滿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只會更加注重技術的傳授,加大相關的技術方面練習,而越來越不重視理論基礎知識。參照國外運動教學模式,這種“重技能,輕理論”的教學模式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也是不利于高校排球理論知識教學發展的。
3.2 理論知識單一乏味,無法激發學生興趣
對排球運動的運動機理進行科學分析是排球理論知識的基礎,也是對排球運動的發展過程做一個回顧和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所以具備相當高的完善性和縝密性特征。因此,排球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技術實踐相比較而言的確顯得單一、乏味,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致。但想要深入探究這項運動,學生就必須做到對理論知識的充分理解,而一些復雜的,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產生了排斥及逆反心理,不利于對學生興趣方面的提升,甚至抑制了學生的興趣培養。怎樣完善、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成了高校排球基礎知識發展的重中之重。
4 高校排球理論知識教學發展的途徑
4.1 提高理論知識課程的配比,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
就目前形式來看,推動高校排球理論知識教學的發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無疑是提高理論課程的所占比重。原因有三:第一,教師對排球理論教學課時的增加,可以更好地為學生講解排球理論知識,讓學生提高對排球理論的認知與感悟;第二,提高理論課時的配比,可以更好地構建高校排球教學體系,并使之日益完善;第三,學生全面地掌握排球理論知識,可以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使學生的排球綜合能力得以發展和提高。基于上述原因,學校必須推翻原有的傳統教學課時分配方式,丟掉“重技能,輕理論”的錯誤思想,在保證教學正常發展,適應學生學習所需的前提下,合理并且科學地增加理論課時的數量,進而逐漸提高理論知識教學的受重視程度。
4.2 打破理論與實踐分開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
當今高校的排球教學,不管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都采用的是理論與實踐分開授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先講理論知識,簡單、片面地講授給學生,再使用極高的比例進行技術教學。這種理論與實踐分離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無法將兩者很好地結合為一體,不但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把握與理解,在實踐中也無法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術,導致教學效率每況愈下。針對這樣的情況,高校排球教學應當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用理論支撐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對推動高校排球理論教學的發展,新形勢下的教學體質改革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5 結語
沒有實踐課程的保障,學生無法理解理論知識的內容;而沒有理論知識的支持,學生更是無法掌握基本技術,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背景之下,我們在重視基本技術提升的同時不能忽視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真正做到了提升高校排球理論知識的受重程度,才可以達到學生全面發展,排球教學體系全面發展的目的。共同推動高校排球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黃新年.高校排球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構建途徑探析[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5):200-201.
[2] 趙林.談排球運動的校園文化作用[J].科技信息,2011(19):645-646.
[3] 李曉瑩.試論提高校園排球文化[J].科技信息,2009(1):565.
[4] 蒙祖兵.高校排球文化的功能及實現途徑[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25-126.
[5] 康帆,孫杰.校園排球文化的結構審視[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