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諾金
摘 要:龍門縣位于廣東省的中部,由于地理條件和歷史等原因,經濟發展緩慢,交通不夠便利,信息傳遞遲緩,群眾文體生活較貧乏,是廣東省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總面積2058 km2,總人口33萬,農村人口25萬,十個山區鄉鎮。本文從目前我縣鄉鎮文體設施建設現狀入手,講述文體設施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鄉鎮文體設施建設 必要性 重要性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218-01
新時期,山區鄉鎮文體設施建設的普及已迫切需要。文體設施是文體活動的物質載體,它包含文體活動的場所和用于開展文體活動的設備。它對豐富山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山區群眾的綜合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政府對山區群眾文體設施的投入逐步增加,山區鄉鎮文化站已經逐步上等級,文體設施緩慢地向著各個村級配備起來。村級文化廣場向著高標準、高層次、多樣化、綜合性的方向發展,成為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在我省,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文化廳和計委制定的《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 《廣東省山區文化建設工程》,同樣把文體設施建設,特別是山區文體設施建設擺到了首要位置。那么如何把握機遇,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把山區鄉鎮文體設施建設推上一個新臺階,就成了山區鄉鎮群眾十分關注,各級領導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1 當前山區鄉鎮文體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鄉鎮文體設施的建設需要一大筆資金的投入,對于貧困鄉鎮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發展山區文體事業,辦好山區鄉鎮文體設施建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體生活已是人們的精神糧食,農閑時間沒有文體活動,人們會尋迷于賭博,甚至是聚眾鬧事,給社會穩定造成負面的影響。當然,開展文體活動要有個場所,文化廣場是開展文體活動必不可少的陣地、配備文體設施是社會經濟發展、人們身心健康、幸福指數提高的必需。
當前各級黨委和政府正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農業發展步伐,特別是加大扶貧的力度,幫助貧困山區盡快脫貧,這無疑為山區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扶貧生力軍就是扶貧掛鉤單位,以龍門縣龍華鎮的大坪村、長灘村和馬嘶村為例。他們在扶貧單位的幫助下,分別建設起文化廣場,使到群眾有了文體活動的場所。值得一提的是龍華鎮馬嘶村,在帶動村民種植準山搞活經濟的同時,還為村民建設起4500平方的文化廣場,籃球場,配備了一系列的運動器材。有了這些文體陣地和設施,人們早晚到球場打球的、來廣場跳舞的、進行其他運動的男女老小都有。尤其是迅速興起的廣場舞,已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人們既增強了體質,又活躍了文化生活,并且減少了歪風邪氣、聚眾打牌賭博、聚眾鬧事的事情發生,社會公德、社會治安都得到好轉,人們的集體觀念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加快山區文體事業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對于提高山區群眾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文化發展跟上時代步伐的標志。
2 當前山區鄉鎮文體設施建設必需從實際出發
山區鄉鎮文體設施建設必須要從山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既不能超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又不能搞一個模式。山區由于受自然條件限制,群眾居住分散,甚至單家獨戶,文體設施的建設必需就簡為主,文化室和其他活動場點建設,要選擇接近群眾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方便群眾活動為原則。在人口相對比較集中的自然村,可以以行政村為單位興辦文化室,使之成為群眾樂于參加的文娛活動場所。也可以與鄰近行政村共同聯辦文體活動場地。這樣聯辦,首先有利于針對山區群眾居住分散,文體活動以小型分散為主的特點,無論文藝活動,電影放映或體育類活動均在活動中心舉行,便可以解決周圍多個自然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問題。其次也可以集中物力才力,資源共享,有利于開辟山區文化發展。有了這些場地,龍華鎮文化站經常組織到沙逕廣場舉辦文藝晚會、放電影、籃球比賽等項目。也給上級送戲下鄉提供適合的場地和條件。一個廣場就有鄰近村、居委受益,可見聯辦也不失為一件好辦法。按照山區的實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爭取領導重視、掛鉤單位扶持、廣大村民的支持,山區鄉鎮文化設施建設將會不斷完善和發展的。
3 對建設山區鄉鎮文體設施應采取的對策
鄉鎮綜合性文化站是國家設立的全民所有制基層文體事業機構,是進行思想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交流經濟信息,開展文體活動的綜合性事業單位,是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鄉鎮文體設施建設必須審時度勢,把握機遇,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有關文化的方針、政策、法規。在加強領導,增加投入,穩定隊伍、改善設施,豐富內容等方面,下大功夫,加大力度,采取有效對策,加速鄉鎮文體設施建設。
首先,思想認識要到位,爭取領導的重視。鄉鎮黨委政府要把文體建設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經濟建設和鄉鎮公共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把文體設施建設經費納入鄉鎮財經預算計劃當中。只有提高認識,擺正位置,積極投入,加強建設,才能真正使文體事業與經濟同步發展,文體建設才有保證。近年來,文體活動已引起上級領導的逐步重視,場地設施的建設已是基層工作的任務,各掛鉤單位已多渠道扶持搞好村級的文化廣場,配備所需設施,我縣龍華鎮已經有五個行政村,在掛鉤單位幫扶下建設好文化廣場并配備好設施,還有一個行政村正在建設中,可見全方位重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次,國家要對山區實行“文化扶貧”。發展山區的文化,主要靠山區本身的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改善內部環境,采取得力措施。但國家給予必要的“扶貧”支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是必要的。近年來,經濟發展,省、市、縣已有一定經濟上的支持。村級的文化室已經全部普及,去年通過政府扶持的五個村級文化廣場,籃球場也驗收完畢。到目前為止,我縣龍華鎮有22個村居委,有文化廣場和配備設施的一半還不到,國家的“文化扶貧”當然要扶起來為止。《廣東規劃綱要》提出的“十項工程”應該一項一項落實,推動山區鄉鎮大發展大繁榮。
最后,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強鄉鎮文體設施建設的后勁。在得到領導的重視,國家的扶持下,村居委的干部也要積極和重視起來,爭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場地的建設,要有足夠的地方。場地是前提,建設是保證,這就需要我們村居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多渠道去籌集資金。有企業的爭取企業的扶持,也可以爭取經濟雄厚的村民的支持。村民們也必須全力支持和配合,該出錢時要出錢,該出地時要出地,該出力時要出力。共同把我們的文體設施建設好,我們只有把文體設施建設好,才可以保證我們群眾的文體生活的開展。為農村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造福子孫萬代。
參考文獻
[1]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2012年4月)[Z].
[2] 廣東社會文化[Z].
[3] 龍門縣宣傳文化工作規劃(龍門縣內部文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