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旭 范卿瑞 呂世斌
摘 要:本研究運用薩提亞模式的理論和技術在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方面進行一次探索,借助問卷了解被試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現狀,自尊情況和薩提亞模式的溝通情況,并對輔導員進行薩提亞模式的系統培訓,輔導員采用薩提亞模式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進行干預,結果表明薩提亞治療模式應用于輔導員工作是一種有效的嘗試。
關鍵詞:薩提亞模式;溝通方式理論;宿舍人際關系;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0-0260-02
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宿舍問題的層出不窮,給輔導員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如何提高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解決宿舍問題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前人的研究發現,薩提亞模式的理論與治療手段對改善人際關系有很大的幫助,將薩提亞治療模式中的溝通方式理論應用于輔導員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溝通中,既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自己和他人,理解人際溝通中方式和方法,也有利于輔導員力有效地解決和改善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問題。
一、薩提亞模式中的溝通理論
溝通方式理論是薩提亞總結出來的關于人們在面對壓力時,對自我、他人以及情境所采取的應對方式。當個體處于不平衡和低自尊的狀態時,他們會通過使用生存姿態,來保護自己免受威脅、貶低和傷害。薩提亞提出的溝通方式包括以下五種: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在五種溝通方式中,前四種都是低自尊應對方式的表現,而人們使用這些溝通模式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們的自我價值免受那些來自他人言語或行為上假定存在的威脅。表里一致型溝通方式是一種高自尊的溝通模式,薩提亞模式治療的目的就是讓人們學會認清自己的溝通模式,并努力學會表里一致的溝通模式。
薩提亞模式的溝通理論在人際關系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吳燕霞(2007)在其碩士論文中運用薩提亞治療模式對大學生的自尊和人際關系進行干預,以幫助大學生挖掘自我內在資源,提高自尊,改善人際關系;李志宏、陳明星(2013)以質化研究為工具探索薩提亞模式成長工作坊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干預效果,發現工作坊活動達到預設目標;梁蕓芳(2012)以薩提亞模式為理論依據,編制了大學生宿舍溝通方式問卷,考察了大學生宿舍人際溝通模式與自尊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我們結合前人研究,嘗試將薩提亞模式中的溝通理論應用于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研究中。
二、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心理咨詢室征集被試,有3名輔導員(其中男輔導員1人,女輔導員2人)和30名學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自愿參加。本研究尊重研究對象的個人意愿,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研究對象不會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使用《癥狀自評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編制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問卷》。
2.研究過程
本項研究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對自愿參加的輔導員進行薩提亞治療模式的理論學習和技術培訓,共計8次,每周1次,每次1個小時,為期2個月;第二階段,運用《癥狀自評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質量調查問卷》對被試學生施測;第三階段,依據調查結果,以及薩提亞理論制定團體活動方案(具體見表1),由三名輔導員各自對被試學生進行7次團體輔導,每周1次,每次1個小時,為期2個月。第四階段,參加研究的輔導員各自對被試學生進行實驗滿意度和效果的調查,心理咨詢室教師對輔導員和隨機抽取的部分被試學生進行每個人約20分鐘的訪談。
活動結束后,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評估研究效果。被試學生填寫《團體活動滿意度問卷》、《團體活動效果評估問卷》。再次使用《癥狀自評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質量調查問卷》進行施測,分別對研究前后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檢驗。此外,本研究還使用個案研究和半結構化訪談對研究效果進行評估。
■
三、結果
薩提亞治療模式對改善被試學生的心理癥狀起到了積極作用,學生在SCL90的人際敏感因子、焦慮因子、和抑郁因子干預前后有比較明顯的差異;結合問卷結果和培訓中了解的被試學生的溝通方式,女生在表里一致型和討好型的溝通方式上顯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打岔型和超理智型溝通方式上顯著高于女生;結合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培訓中了解的被試學生的溝通方式,獨生子女、來自大城市的學生自尊度更高,更多地使用表里一致型的溝通方式。
從對團體輔導的主觀感受來說,90%的學生非常喜歡這個團體輔導;認為這個團體凝聚力非常強的占56%;從開展的實際效果來看,58%非常喜歡這個團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53%的學生認為參加這個團體活動對自己的幫助非常大;68%的學生愿意參加再次類似的團體活動。
團體活動結束后,通過對輔導員和部分被試學生的訪談以及團體活動中的觀察歸納和學生的分享和反饋材料,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培訓和團體活動都成功地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學生從團體輔導開始時的沉默和觀望,到逐漸開放自己,積極參與和分享,慢慢有效地結合團體輔導的練習進行個人察覺和成長,逐漸表現出對團隊成員的信任、團結互助、真誠有愛。
四、討論
(一)薩提亞模式在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適應性
經過3名輔導員對被試學生進行的7次薩提亞模式團體輔導,被試學生的自尊的得分有顯著提高,訪談結果也表明,被試學生的宿舍人際關系也得到了改善,此次團體輔導是有效的。
(二)薩提亞模式適用于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本研究是探索薩提亞模式在解決大學生宿舍問題的一個嘗試,符合高校心理輔導工作的需求和目標。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薩提亞模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提高學生自尊、改善人際關系的高效率的方法。本項研究也表明,學生知覺自己產生了改變,并對過去不當的溝通模式有了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尊,改善了宿舍人際關系。
(三)薩提亞模式在輔導員心理輔導中應用的可行性
本次研究是薩提亞模式在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中的應用進行探索,研究結果表明,90%的學生非常喜歡3名輔導員老師主持的團體輔導,68%的學生愿意參加再次類似的團體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輔導員有參與心理輔導的優勢,他們在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和正規的心理咨詢技術培訓之后,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本項研究豐富了大學生心理輔導途徑,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還將進一步證明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的可行性,為加強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四)本項研究的局限性
被試的樣本比較小,有待于在更大范圍的樣本中做進一步的研究;由于時間有限,對學生的問題無法進行更深入的解決,更多的是起到了啟發引導作用;長期的效果跟蹤研究和他人觀察評價的客觀指標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維吉尼亞·薩提亞.與人接觸[M].吳就君,譯.臺北:臺灣張老師出版社,1993.
[2]維吉尼亞·薩提亞,密雪兒·鮑德溫.薩提亞治療實錄逐步范式與解析[M].李瑞玲,等,譯.臺北:臺灣張老師出版社,2001.
[3]吳燕霞.薩提亞治療模式在改善大學生自尊和人際關系中的應用探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4]梁蕓芳.薩提亞模式的大學生宿舍溝通方式問卷編制及應用[D].太原:山西大學,2011.
[5]李志宏,陳明星.對高職學生參加薩提亞模式成長工作坊的質化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