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娥
摘 要:針對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程設計三個層次漸進式的教學方法指導課程的實踐教學,同時采用案例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嘗試和實踐發現,這些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C#程序設計 實踐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167-01
《C#程序設計》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絡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也是整個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實踐性較強的程序設計類課程。《C#程序設計》課程以C#語言和Visual Studio開發環境來介紹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程序設計思想,并通過課程實踐環節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指導下,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語言的語法、語句的教學,忽視程序編程思想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講授知識老化,與實際應用脫節。最后,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相互孤立,對學生程序設計思想和能力的培養鍛煉沒有連續性。針對以上問題,需要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進行研究。
目前,有關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研究方法中,多側重于教學體系和模式的改革[1,2]、課程建設的研究[3]、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4]等方面。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研究不多,本文在分析現有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程設計三個層次(漸進式教學)介紹如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采用案例教學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來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 漸進式教學方法
1.1 理論課程教學
理論課程,即課堂教學是學生直接學到課程知識的途徑。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理論教學不能像其他理論課程那樣只為了講解理論,而是要為實踐教學服務。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的類比。例如JAVA程序運行需要安裝JAVA虛擬機(JVM),而C#程序運行則需要安裝.NET框架(.NET Framework);JAVA程序編譯時首先編譯成字節碼,然后再變成.exe文件,而C#程序的編譯過程則是先編譯成中間語言(MSIL),而后再編譯成.exe文件。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習,學生不僅熟悉了C#的編譯過程,而且還清楚了C#與JAVA編譯過程的區別。
(2)啟發編程思想。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編程思想,課堂講解一個問題時要注意其編程的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選擇多種實現方法,灌輸算法設計的思想;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針對實踐教學過程中經常要用到的知識,借助課堂教學的方式予以講解,讓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必須要掌握,使學生學習更加有目的性。
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網絡技術搭建課程教學網站。通過網絡可以發布學習輔助資料(包括:課件、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手冊和教學案例等)。這樣可以極大地方便學生的學習,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了支持。
1.2 實驗教學
C#的實踐教學是C#教學中的重要一個環節。通過學生上機實驗,使學生掌握使用C#開發Windows窗體應用程序、數據庫程序的相關方法。
《C#程序設計》實驗包括:基礎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兩種類型。基礎型實驗按照章節介紹的知識點進行設置,重點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具體內容包括:Visual Studio開發環境熟悉,C#基本語法練習、Windows窗體界面設計、數據庫操作等,這些實驗不完全是驗證性實驗,在驗證的基礎上增加了設計的內容。綜合型實驗綜合考查基礎型實驗中用到的知識,以開發一個簡易銀行業務管理系統為例,熟悉C#開發Windows窗體應用程序和數據庫操作的基本方法。
除此之外,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實驗監督和實驗考核等環節。實驗監督環節主要由教師完成,由教師檢查學生的上機實驗,一方面給學生打分計入最后實驗課程成績;另一方面可以發現學生的在某些方面知識的欠缺,便于及時解決問題。實驗考核方式中增加上機考試環節,進一步督促學生重視實驗課程,加強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的鍛煉。
1.3 課程設計
C#課程設計是《C#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C#課程設計以分組的形式進行組織。每組由4~5人組成,每組選擇一個負責人。小組負責人給同組內的同學安排具體的開發任務。C#課程設計采用任務驅動模式進行設計,由教師給出一些課程設計任務,供每個小組進行選擇,然后由小組內的學生分工合作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的設置不僅需要綜合運用課程所學的知識,同時也貼近實際項目開發。為了便于監督管理,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進行中期檢查,由學生匯報課程設計任務進展情況,同時為學生當前的進度進行評估和打分。最后,做好期末項目答辯工作。學期末,由每個小組在課堂上演示其設計和完成的成果,由各組組長和教師統一打分。
2 案例輔助教學
為了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充分利用程序設計案例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任課教師準備內容豐富的案例,然后分發給學生,由學生進行參考和學習。專門設計了一些和游戲相關的教學案例,例如:打地鼠、打飛鳥、黑白棋、找茬等案例,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功能完善或者鼓勵學生開發類似的游戲。與此同時,還準備了一些和實際項目相關的教學案例。比如:任務管理器、文件監控等案例,學生通過研究這些案例學會了如何開發系統類程序的技術。通過實施案例教學,不少的學生自己開發自己的小程序,并在上課前在班級進行演示,不僅給全班學生做了榜樣,而且還帶動了班級的學習風氣。
3 結語
本文提出的漸進式教學方法,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程設計三個環節來強化學生實踐的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在我院的C#程序設計課程中實踐此方法,發覺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顯著的提高。不少學生因為動手實踐能力強,畢業后就找到了好工作。下一步要強化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開發上機考試系統,為實踐教學提供良好支撐,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羅憲,王家偉,周建麗.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精品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9(1):142-143.
[2] 陸汝華,張雯雨.面向對象C++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湘南學院學報,2012,33(2):83-85.
[3] 宋海玉,李錫祚,王玲芬,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9(5):91-94.
[4] 紀良浩,李琳皓.“C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探討[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2009(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