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強
摘 要: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對華反傾銷愈演愈烈,對我國的產品出口帶來了極大威脅。本文分析了我國企業屢遭外國反傾銷投訴的原因和對我國企業如何應對來勢迅猛的對華反傾銷應采取的措施和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反傾銷 措施和對策 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36-02
Study on Measures and Strategy Against Anti-dumping
Chen Xinqiang
(Quzhou Rong Qiang Chemical Co Ltd of Zhejiang Quzhou 324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nti-dumping against China in the world is intensified,which brings extraordinary threat to export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anti-dumping complaints repeatedly by foreign countries to our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studies on measures and strategy against anti-dumping.
Key Words:Anti-dumping;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Business Management
1 國際對華反傾銷案逐年遞增
反傾銷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股是對傾銷的外國商品除征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此種附加稅稱為“反傾銷稅”。如美國政府規定:外國商品剛到岸價低于出廠價格時被認為商品傾銷,立即采取反傾銷措施。雖然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中對反傾銷問題做了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各國各行其是,仍把反傾銷作為貿易戰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來,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一致居高不下.據統計2005年我國貿易出口占全球比重為7.26%,而對華反傾銷占全球比例占27.5%,2006年分別是7.99%和35.6%;2007年為8.71%和37.4%,2008年則是 8.86%和35.1%。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已處于國際貿易摩擦的中心地帶。
在制冷劑方面,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013年12月13日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一種制冷劑產品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政府將繼續對此類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此次接受“雙反”調查的產品是1,1,1,2-四氟乙烷及同類化學產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名委員當天一致裁定,由于從中國進口的這種制冷劑產品以低于公平價格在美國銷售,以及中國出口商獲得政府補貼,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損害。
此前,美國商務部已于2013年12月3日對此進行初步調查。美國商務部說,發起這項調查是回應Mexichem Fluor有限公司的申訴。該公司稱,中國出口到美國的1,1,1,2-四氟乙烷傾銷幅度高達198.52%,補貼幅度也超過2%。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政策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當天的裁決意味著商務部可以繼續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產品進行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預計分別于2014年1月15日和3月31日前后作出初裁。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2013年從中國進口的這類產品金額為5320萬美元。[1]
印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也將反傾銷的矛頭對準了中國,成為對華反傾銷的另一支需重點防范的力量。印度商業和工業部下屬反傾銷和聯合稅收總局在2013年5月10日公布的終裁結果中建議,向從中國進口的四氟乙烷征收每公斤1.15美元至1.41美元反傾銷稅,對從日本進口的四氟乙烷征收每公斤0.69美元反傾銷稅。
印度媒體援引的印官方數據顯示,印度在2007年至2008財年的調查期中,分別從中國和日本進口1123 t和992 t四氟乙烷,共占印度當年48.7%的市場份額[2]。
2013年6月9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席阿希姆·施泰納發表聲明說,中美兩國元首在加州會晤時宣布兩國將開展合作,減少并逐步停止使用氫氟碳化物。另根據歐盟F-gas法規,自2017年1月1日起,歐洲境內生產和銷售的所有新車禁止使用GWP>150的制冷劑,廣泛作為汽車空調制冷劑的R134a的逐步淘汰將成為必然趨勢。因此,隨著國內制冷劑產業的發展,國際制冷劑的市場競爭也必將更加激烈。
2 中國屢遭外國反傾銷投訴的原因
2.1 低價傾銷是反傾銷訴訟的導火線
中國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協調力度,企業為了各自利益在其出口的銷售上競相采取低價傾銷策略。據香港某刊物對我國160種出口產品的調查中發現,有l20種商品價格比應有的價格低20%。由此可見以低于正常價格向外國銷售產品的現象的確在一定的范圍內存在[3]。
2.2 對中國產品的歧視性政策
長時間以來,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將中國看作為市場經濟轉型或非市場經濟國家,反傾銷調查我國出口的商品時,不依據我國商品的價格,而是計算傾銷幅度時采用“替代國”標準,而且選擇替代國時故意選擇和我國差距比較大的國家。
2.3 我國企業對國外傾銷指控的應訴不力
反傾銷法規定,在被提起反傾銷調查時,被控方有申辯權和訴訟權,如果能夠積極應訴,尚有可能挽回敗局。一個普遍現象是,我國涉訴企業大多只是消極等待,而不愿意積極應訴。從而帶來的結果是以“不合作條款”為由單方判輸,不戰自敗。endprint
比如2003年美國對中國28個省、市的253家軸承企業,提起反傾銷調查,對此我國200多家軸承企業拒絕應訴,唯有浙江慈興公司積極應訴[4]。
3 企業應對反傾銷應采取的措施和對策
3.1 及時應訴,保護自身權益
反傾銷初裁或終裁建立在損害和傾銷成立的事實上,我國企業不積極應訴,容易導致另一方當事人不提供相關材料的情況發生,從而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反傾銷調查機構會綜合分析現有的材料,最后決定終裁或刊裁是肯定還是否定,就是所說的“缺席判決”。其中現有材料為“可獲得最佳材料”,多數為申請方主動提供的證據材料,以證明我國的出口產品存在傾銷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如進行積極抗辯,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因此,我國出口企業應訴后需進行積極的準備。例如,收集應訴所需的各種材料,尤其調查期間涉及的出口數量、生產成本、生產規模以及產品價格等數據材料,以這種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及利益。既然我國出口企業走向了世界應做好各項準備,以應對各種突發的國際精分。面臨反傾銷等國際糾紛應進行科學、合理的論證,將損失降低最低以確保海外市場地位。同時,企業應在總結其他各國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的國際情況,積極尋找反傾銷調查的有效應對措施,切實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3.2 掌握國際市場竟爭對手信息
在出口經營活動中,為收集市場信息可利用進口商或聘請常年律師等方式,跟蹤調查國際市場,尤其需掌握和認真研究競爭對手的相關情況,例如銷售渠道、生產成本、銷售價格等國內生產要素信息等,為積累相關材料和數據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避免出口數量和出口價格發展失衡。我國企業開展出口經營活動時,應在最短時間內掌握WTO中有關反傾銷的相關規定,并通過調查分析明確貿易伙伴國內反傾銷的法律依據,尤其應注重認定反傾銷的詳細規定。
3.3 積極尋求有關部門的支持
在國際競爭市場中,行業協會組織在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國內企業以及保護國內產業發揮中重要的管理和協調作用。考慮到反傾銷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行業協會應在綜合分析行業特點的基礎上,對反傾銷的操作方法和具體工作程序進行性規范,從而為該行業反傾銷工作順利、及時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3.4 增強國際營銷觀念,提高產品綜合競爭能力
首先,企業要充分利用其他國家和地區所實施的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的優勢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便利,把生產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其次,調查發現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技術層次越高的產品,反傾銷的機率越低。因此,要求企業時刻把握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沿,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不斷研究和探索,努力掌握一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斷提高出口產品的檔次,以確保全球化程度得到提升。
3.5 規范企業內部管理
產品的價格最終被如何認定,關鍵是要看企業的財務報表,財務憑證等。如果該被調查企業有健全、規范、科學管理的財務制度和勤勉盡責的財務工作人員,能夠迅速提供調查機關要求的有關數據并能及時找到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為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保障。當然,企業僅有財務的規范化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企業加強其各個環節的管理,企業應做到能提供從原材料的供應到銷售各個環節的原始數據,以證明自己已經與市場經濟的主體有密切的關系。此外,還要求企業加強和健全資料管理與歸檔工作,并使之制度化。
4 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企業應根據行業所處的國際形勢及特點,加強建立一支專業的反傾銷團隊,著重研究反傾銷事務,以及時掌握國際反傾銷狀況,即便遇到反傾銷情況也能冷靜處置。于此同時,還應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國外市場中相關人才。
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我國企業應注重內部管理的規范,不斷優化出口結構,積極尋找和應用靈活的營銷策略和方法,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制冷快報[EB/OL].2013-12-09.
[2] 制冷快報[EB/OL].2012-8-19.
[3] 陳力.國際貿易救濟體系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場經濟規則一以美國歐盟為視角[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肖偉.國際反傾銷法律與事務WTO卷[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