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
摘 要:《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發展學生合作能力及培養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筆者認為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能較好地實現上述目標。本文作者結合自己教學經驗簡述一下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合作 探究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92-01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圍繞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引導探究、激發思維,實施教師教學主導作用兩大主線展開。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能力。合作探究式課堂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也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能創設輕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在“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氛圍中發展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1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特點
“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是通過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組與小組的交流來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環境中合作學習,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主動創造,以達到培訓記憶、思維、想象能力,開啟其創新潛能的目的。
2 建立合理有效的小組,培養合作精神
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體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合作學習中的每個組均為一個小集體,合作學習就是讓每個學生在這個小集體中,探索發現,互相配合,完成任務。所以,小組內成員編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能力、愛好,進行異質分組。分組完成后,讓學生選出小組負責人,并協助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調配。小組負責人在完成自己任務的前提下,應檢查小組內其他成員的完成情況,并負責講解。在小組學習中,他們一起朗讀、背誦、預習、復習、互相提問、會話、復述課文、講故事、研究并討論疑難問題,還要相互評改作業、舉行小測驗或自我測試等等。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根據教學內容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調動學生發散思維為指導思想,以營造培養發散思維的語言環境為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教學目標”的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模式。
3 教師注重引導技巧,靈活處理課堂
小組在展示探究成果是,會暴露小組探究中的學習方法問題,這是教師要適時引導思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探究的結果及問題的生成是教師無法掌控的,這時教師一定要靈活處理課堂,要放得出去,也要收得回來.如果問題復雜抽象,三言兩語解釋不清的話,不如留在課外,讓學生思考延伸,下節課在進行處理,避免占用大量時間做無用功.比如在總結break構成的各種短語時,學生們只是羅列在一起,看到這么多的陌生短語,聽的人頭疼,沒有例句,沒有意群很難掌握。我建議他們組織各個短語的意群,便于掌握,而且選擇性地去記憶。經過修改,短語形象精煉,便于掌握,且在提出問題及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們掌握了詞組處理技巧,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4 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小組內意見不統一,出現爭吵這就需要培養合作意識。
(2)小組成員各干各的這就需要培養合作技巧。
(3)后進生逃避學習。教師關注的是小組,后進生混在小組中感覺很安全,不會被老師批評了,合作學習成了后進生的避風港,這對后進生是很不利的。要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合作,分工合作必然產生各種角色,每種角色都要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4)優生霸占話語權。這對后進生非常不利,而且,這樣一來就又變成了一個“微縮課堂”,一人講大家聽,違背了合作學習的本義。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創設多種情境,巧妙設置問題,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培養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靈活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單純的教教材,盡量避免機械回答的單一式問題,多提能夠發揮學生自主思考的未知性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鼓勵學生通過與他人討論、合作學習來尋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5 有效的形成性評價,保證合作學習
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無法全面體現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個性差異和風格,如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策略等。而這些都是形成性評價的優勢。其中,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形成性評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合作學習中,關注評價結果的同時更要注重結果形成的過程,著重強調學習活動本身的意義。給學生每人一張評價表,從課堂表現,作業,默寫,訂正,錯題收集,課外提問,背誦,學習資料袋整理等多角度地進行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小組成員間的互評,教師對小組的評價和教師對小組每個成員的評價等多種方式進行。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合作學習追求的一種境界,只要學生有了進步和提高,教師就應該及時給與表揚。同時,應該改變原來的評價方式,把從鼓勵個人競爭的做法改變為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中心,及時評價小組學習,以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使組內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取得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興趣,進一步明白小組學習的意義,從而能更好地開展小組學習活動,調動每位成員參與的積極性,打消一些學生依賴別人的思想,從而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相同的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學習方式。合作探究式的模式可以讓學生降低緊張感,增強信心,促進人際交往,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在學習時更能感到愉快,但是合作探究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不斷的創新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馬志芬.“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