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梅
(江 梅: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 廣東廣州510630 責任編輯:羅旭舟)
近年來,經典教育受到不少學校的高度重視。如何避免經典教育活動只停留在“之乎者也”的吟誦或背誦之上,讓經典文化真正走進學生生活,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經典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嘗試將經典教育與鳶尾花 (IRIS)綜合課程模式相結合,借助天河部落Moodle(魔燈)平臺構建、實施鳶尾花(IRIS)“經典教育”綜合課程。天河部落是天河區教研室創辦的一個網絡教學研究平臺,Moodle(魔燈)則為基于互聯網電子教學平臺的軟件包,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課程管理系統之一,也是非常適合中小學基礎教育選用的一種交互功能強的學習平臺。自2012年9月開始,筆者嘗試通過鳶尾花 (IRIS)“經典教育”綜合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高級思維能力,實現“傳承經典文化,形成知行合一品格”的德育目標。課程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鳶尾花 (IRIS)是由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吳向東老師提出的學科教學模式,該模式分為四部分:引言(Introduction)——閱讀(Reading)——探究(Inquiry)——分享 (Sharing)?!癐RIS”是模式四部分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的簡稱,其中文含義正好是“鳶尾花”。〔1〕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筆者一直在探索鳶尾花 (IRIS)綜合課程模式,并于天河部落Moodle(魔燈)平臺構建了十七個專題的鳶尾花(IRIS)綜合課程。
作為鳶尾花 (IRIS)綜合課程的一個類別,“經典教育”課程重在引導學生通過仿寫發展“創造”維度的高級思維能力,通過主題實踐活動形成“知行合一”的品格,后者是課程的德育目標?!爸泻弦弧睆娬{由知而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從而形成內外一致、和諧統一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關系。人們只有把道德認知內化為自己的價值準則、行動準則,才能產生相應的道德行為。所以,道德教育最忌簡單說教。說教式、口號式德育極有可能催生只說不做、知行脫節的學生。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創立了具有很強實踐性的智德雙修、內外兼通、知行合一的“大綜合”教育理念。這也啟示當今教師,實施綜合課程,除了重視能力目標的達成,還需關注其內在的德育追求,即“做人”的教育,“終身發展”的教育。一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要著力挖掘綜合課程豐富的德育因素,利用特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內化。
筆者建構鳶尾花 (IRIS)“經典教育”綜合課程的思路是,從 《詩經》開始,精選國學純文本及主題可視化資源作為課程架構,形成貫穿中國古代詩歌脈絡的、蘊含德育教育價值的系列綜合課程??梢哉f,國學純文本是“點”,選“點”很關鍵。中華經典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所選經典篇目首先要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其次,必須具有“讀—寫—實踐”等關聯特征。找準了“點”,由此發散開來的“面”上的主題可視化資源就不難搜集。例如,《詩經》中的 《秦風·無衣》表現了戰士準備抗擊西戎入侵者的高昂士氣:他們互相召喚、互相鼓勵,舍生忘死、同仇敵愾,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從軍曲,也是早期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這種豪氣沖天的愛國詩歌,即便只是吟誦,都能對學生的心靈造成一定的震撼,如果延伸至生活,無疑錦上添花。再如,《小雅·蓼莪》哀痛父母生養自己,恩德無極而不能終養,是最早表現“子女贍養父母,孝敬父母”美德的文學作品,被稱為“千古孝思絕作”。這種對后世影響極大的詩歌,也很適合選作“知行合一”綜合課程的純文本。
下面以 《鳶尾花 (IRIS):誦讀 〈秦風·無衣〉 踐行愛國思想》課程為例,說明鳶尾花 (IRIS)“經典教育”綜合課程的內容建構。純文本指古詩歌 《秦風·無衣》,主題可視化資源包括與 《秦風·無衣》有關的網絡文章、音視頻等。該課程界面包括課程說明和引言、閱讀、探究、分享四個模塊。課程說明簡要介紹本課程所涵蓋的經典內容,以圖片和導語呈現課程的主要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言、閱讀、探究、分享四個模塊則分別利用Moodle的不同功能設置相關資源及活動,指引學生網上、網下逐步完成課程學習任務 (如表1)。
引言模塊,采用設疑式的描述,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在家中或學校登錄天河部落Moodle(魔燈)平臺,點擊“綜合課程”里的 《鳶尾花(IRIS):誦讀 〈秦風·無衣〉踐行愛國思想》課程,就可以瀏覽到這段話。閱讀模塊,內置了網絡文章 《〈詩經·秦風·無衣〉——我喜歡的古詩之一》、《詩經·國風·秦風·無衣》文本和電視劇中歌唱 《秦風·無衣》的視頻片段、《秦風·無衣》朗讀錄音、古軍歌 《秦風·無衣》新唱SongTaste。把圖文、音影頻等放到此模塊,是為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定向閱讀內容,豐富閱讀情感,鋪墊活動之前的各類知識。
探究模塊,超鏈接了 《秦風·無衣》小練習卷,它蘊含著由“低級”至“高級”思維不同維度的考察問題,旨在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可以自行下載,完成電子或紙質稿后上交老師。該模塊還提示了到生活中開展研究的兩點內容:身邊不愛國的行為和生活中愛國不當的行為。由于學生已具有兩年的課程開展經驗,所以此模塊只提示由閱讀走向生活的實踐探究的兩大方向,學生小組選題時可根據實際生成情況加以細化。分享模塊,設計了“探究成果交流”、“仿寫詩經”、“評價作品”、“評選優秀學員”等活動,這是依托Moodle的不同功能為學生提供“可視化”場所,方便交流、評價及管理?;顒雍笃?,各小組可以把總結匯報PPT上傳到這一模塊分享,還可以不定時、不定點地發布仿寫的現代詩經,評價同學的作品,給本組優秀組員投上一票。

表1 《鳶尾花 (IRIS):誦讀 〈秦風·無衣〉踐行愛國思想》課程的架構
筆者實施“經典教育”綜合課程所采用的策略,是鳶尾花 (IRIS)綜合課程實施慣用的“四步走”:引言激發活動興趣;閱讀獲取各類知識,聚焦探究問題;探究融入生活實踐,踐行知行合一理念;分享提升高級思維能力,擴大成果影響。
筆者布置了課程的學習任務之后,由于新搬入的瑞安校區還沒開通多媒體及網絡線路,家里有上網條件的學生才得以登錄天河部落Moodle(魔燈)平臺,對課程界面進行瀏覽。這些學生自主閱讀課程內容之后,回校在課堂上表現出較高的興致,也提出了疑惑。如,從哪里可以觀看《詩經·秦風·無衣》的歌舞?解放軍軍歌寫的是什么?為了克服教學硬件的滯后,解決部分無法上網學習學生的困難,筆者把 《秦風·無衣》抄在黑板上,堂上誦讀,針對學生的疑惑適當講解詩歌所蘊涵的文學知識,重點了解“重章疊唱”創作手法,再把打印好的 《秦風·無衣》練習卷下發給學生,讓他們在練習卷的完成中嘗試“文本探究”活動,獲得仿寫的基本文學知識的同時,訓練高級思維。一些學生畏于材料的艱深,加上認知水平和生活體驗的欠缺,完成練習題的質量尚差強人意。
學校的課室多媒體設備可以使用后,學生也得以在課堂上進行“大閱讀”活動(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閱讀):觀看鏈接到課程里的文本、音影頻資源,模仿朗讀、吟誦或哼唱。通過閱讀模塊的學習,他們從文本、聽覺、視覺等不同角度初識了 《秦風·無衣》,了解了經典文化的傳承、演繹可以古為今用,有不同的形式、載體。這種程序性知識的獲得,為后階段的班級展演奠定了基礎。同時,筆者引導學生聚焦核心探究問題:《秦風·無衣》這首古軍歌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為它彰顯了一種怎樣的思想?可以說,核心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明白了“愛國主義思想”是 《秦風·無衣》傳唱至今的關鍵原因。
在后來的“選題”課堂上,筆者運用頭腦風暴策略、概念圖支架引導學生圍繞班級主題“誦讀 《秦風·無衣》踐行愛國思想”發散思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根據選題原則,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規整、篩選,確定6個左右的小研究主題:釣魚島的主權歸屬調查 (集思廣益組);愛國不當行為調查 (仁人志士組);韓國人愛國探秘 (雷厲風行組);反日游行的利與弊 (盼島回歸組);不愛國行為大調查(啄木鳥組);愛國,我們在行動(愛國者聯盟組)?!斑x題”課結束后,各小組學生又在“方案制定課”上合作制定了活動方案。
完成課程上的文本探究和“大閱讀”活動之后,各小組學生的“閱讀”其實還在延續:查找與本組研究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其后,他們按照活動方案走進與研究主題相對應的社區場所,開展觀察、調查、訪談等探究活動,在此過程中鍛煉自己綜合運用訪談、調查等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及時記錄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筆者則利用課余時間的詢問、反饋和“中期匯報課”掌握各小組的實踐情況,了解學生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供幫助。
活動后期,學生在智囊團 (一般是小組聘請的家長)的指導下初步統計、分析、總結活動數據,鍛煉“分析、評價”維度的高級思維能力。整理成果時,集思廣益組得出的研究結論是:“我們組的資料表明,從古至今,每一絲歷史都體現著釣魚島是歸屬中國的。日本為什么敢爭呢?釣魚島爭端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國力。我們的祖國還不夠強大,不能嚇倒日本。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我們要理直同時氣壯。少年強則國強,希望大家今后努力學習,振興中華!”這樣的總結文字,雖顯稚嫩,但初步體現該組學生已將方案付諸行動,把知識變成觀點,通過研究展現愛國思考。知行合一的理念,在他們的生活實踐中悄然得到踐行。
課程的最后學習任務,就是要求學生網上網下交流、展示、宣傳小組研究成果。網下,全班同學在學校的舞臺上表演了 《誦讀 〈秦風·無衣〉踐行愛國思想》情景劇,在全校師生面前呈現這種融經典誦讀、實踐探究和思想教育于一體的課程實施模式;各小組還在堂上的“總結匯報課”上積極展示,傾聽的同學踴躍提出意見或建議。在共享智慧中,在多元評價表的填寫中,學生學習著頗有深度的反思和評價。
網上,學生模仿 《秦風·無衣》的“重章疊唱”之法,結合閱讀、實踐體驗就社會熱點時事“釣魚島事件”有感而發,寫出了像模像樣的“現代詩經”。布盧姆認知目標過程維度分類表中,“創造”維度的下位指標是“生成”、“計劃”和“產生”。在筆者研制的“小學生閱讀高級思維能力評價體系”之中,“產生”的評估標準為:將閱讀文章產生的聯想和領悟遷移到其他情境之中,解決問題。這些仿寫的小詩基本符合“產生”評估標準,初步彰顯了學生“創造”維度的高級思維,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愛國熱情、衛國決心。
學生仿寫作品示例:
保釣之歌(周宇涵)——豈容竊?。坑惺窞樽C。堅決保釣,不共戴天。豈容竊取?欺我忍讓。堅決保釣,同仇敵愾。豈容竊???重拳反制。堅決保釣,還我河山。
豈敢(袁樂明)——豈敢奪島,軍民一心,以死相拼。豈敢占海,軍民攜手,還我疆土。豈敢忽視,炎黃子孫,焚身礁島。
心相伴(蘇俊樺)——中國母親,感恩予命。血脈相連,不可更改。中國母親,感恩命名。經歷滄桑,我心不變。中國母親,感恩相伴。敵人叫囂,我心依舊。中國母親,感恩守衛。重歸懷抱,指日可待。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在天河區經典教育大講壇系列活動上,上海電視大學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鮑鵬山先生認為,當前中小學、幼兒園教育中開展中華文化經典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以及引導孩子學會思考?!?〕眾所周知,“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學科課程里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目標,往往會落空于寬泛的、口號式的說教。然而,《鳶尾花(IRIS):誦讀 〈秦風·無衣〉踐行愛國思想》主題活動通過多種方式把鮮活的教育場景呈現給學生。當學生們“由閱讀走向實踐”,由書本走向真實的、有意義的生活世界,探究釣魚島事件真相,探究愈演愈烈的打砸搶等“愛國”行為……理性愛國的種子,已不知不覺地種進他們的心田。因此,很多家長在主題活動的多元評價表中寫道:這種“經典教育”綜合課程的實施,讓自己的孩子受益匪淺。
注釋:
〔1〕吳向東.數字時代的科學教育——鳶尾花(IRIS)數字化探究之旅 〔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116-124.
〔2〕天河區開展經典教育大講壇系列活動 〔EB/OL〕.〔2012-03-27〕 http: //epaper.nfdaily.cn/html/2012-03/27/content_7070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