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摘 要: 本文分析現階段國內企業開展的“以人為本”管理,肯定了多數企業擇取的有效途徑,指出不完善之處,并提出相應的完善“以人為本”管理舉措。
關鍵詞:以人為本;和諧企業;職業素養;宣傳;與時俱進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已成為了構建和諧企業的一個重要課題,尤其是對于現階段職企關系的問題而言,企業在“以人為本”的管理過程中,應明確要以職工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工作,以實現職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構筑和諧的企業需不斷完善 “以人為本”的管理。
一、企業“以人為本”管理有待完善
(一)“以人為本”的思想工作路線,有待拓寬
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是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頭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緊緊依靠職工群眾來發展企業,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切實解決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結合起來。
一是尊重職工的主體地位,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數企業能堅持每年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全體與會代表聽取和審議企業年度總結報告和年度發展規劃、財務報告等,審議和表決企業出臺的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各項規章制度,并簽訂《集體合同》。同時企業大力推進廠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充分發揮職工在企業和諧發展中的主人翁作用。但是,職工代表大會的與會代表不僅在數量受到限制,且不能保證與會代表的質量最優化,在一定范圍內不能達到最大范圍的民主,發揮企業最大范圍內的職工的“主人翁”力量。
二是了解職工的思想動態,進行換位思考,為職工解決燃眉之急,力求職工在企業愉快工作。多數企業會采取召開職工代表座談會等方式,使企業管理人員積極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訴求,與職工進行平等對話,拉近與職工的距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及時開導思想偏激的職工擺正觀念,化解職工間的矛盾,增進共識。努力解決職工的實際問題,使職工感受企業的溫暖,有利于增進為企業服務的熱情。但是,企業聽取和處理職工訴求、解決職工困難的渠道還是有限的,不能做到全面和有效的解決。
(二)“以人為本”的勞動關系,有待最優化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企業更加重視和諧職企關系的建立,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法規處理好職工與企業的利益問題。
一是嚴格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規范勞動用工。按照法律規定企業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履行相應的告知義務,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五項社會保險,企業工會代表企業職工與企業通過平等協商,就勞動合同管理、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有效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做好職工勞動紀律、勞動法規的宣傳教育和勞動爭議的預防工作,保證申訴通道順暢,及時調解、處理公司內發生的勞動爭議,維護和諧融洽的勞動關系。但多數企業在勞動關系管理方面目前仍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存在不明確的用工方式、薪資水平增長速度慢等都不利于企業的規范化管理。
二是企業采取多種渠道為職工提供了各種獎勵政策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評選及獎勵等措施極好地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采用優先發展企業內部優秀職工的辦法,不僅做到人員的合理調配,且調動了各崗位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學習的熱情。對于有空缺的關鍵崗位,實行在企業內部公開招考的方式,公平競崗,持續不斷為關鍵崗位輸送高質量人才。但目前在實際工作的操作過程中,很多企業容易流于形式,還不能將“創先”、“評優”的激勵效果最大化。
(三)“以人為本”的職業素養提升,有待進步
近年來,企業職工的培訓工作日益得到重視,企業積極創造條件和機會,組織職工學習培訓,進行技能深造。兩年來,不少企業按照國家政策,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組建培訓師隊伍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緊缺工種培訓。除此之外,企業也組織新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定期進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開展職業道德學習、后備人才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等培訓。在培訓對象的選擇上,上至企業高層領導,下至生產一線員工,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培訓,培訓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是而多數企業的培訓工作還停留在一些傳統的方式上,對培訓的重要性的認識有所偏頗,對于培訓效果評估的缺失及建立激勵機制的忽略等。
二、完善“以人為本”管理舉措,助企業和諧發展
逐步完善“以人為本”的管理是使企業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和可靠保證,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真正落實到實處是構建和諧企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
(一)堅定行動方向,擴大行動范圍
“以人為本”是管理的行動指南,企業“以職工為本”是行動方向,在管理過程中要做對的事,做實在的事。一是在職工代表選送的方法上采取統一原則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擴大代表的數量,廣泛聽取民意,提升代表的素質。二是重視在新的發展階段職工的思想動態和需求,采用超前工作方式,消除職工的擔心和疑慮,防患于未然。在平時工作中,應及時對新職工進行勞動紀律、遵守職業道德的教育,增強職工遵章守紀的意識,提高職工的道德素質。拓展傾聽職工呼聲的渠道,加強與職工的溝通,注重人文關懷,針對不同時期職工個體發展目標展開工作,激發職工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二)嚴格管理流程,完善勞動關系
完善“以人為本”的管理,要完善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雙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是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企業要積極推進勞動關系調整工作,依法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證工資分配關系的合理,加快職工工資增長速度。針對目前用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嚴格管理流程,統一職權部門。在勞動爭議的處理中,除了要做好宣傳教育和預防工作外,要發揮好企業調解委員會的作用,及時有效處理各種勞動糾紛。同時,要準確把握勞動關系的階段性特點和發展趨勢,以服務和促進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為出發點,以人為本,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努力推進勞動關系和諧發展。
(三)轉變觀念,加大宣教力度,提升管理效率
企業在加強和改進對員工的培訓工作,應從根本上認識員工培訓的重要性,認真地開展員工培訓工作,不流于形式;應不斷創新培訓載體,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并建立完善的培訓系統和考核、激勵機制,形成以點帶面,以面帶體的職工素質提升長效機制,做好培訓評估工作,提高培訓效果。同時,應該把宣傳工作提上日程。許多管理工作能夠得到高效的處理,取決于職工的知曉程度和理解程度。在管理過程中,如能在相關工作實施前做好各項宣教,取得職工的理解,那將事半功倍。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普及化,用“以人為本”的管理最大程度地調動起最具廣泛性的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管理效率,促進職工和企業的和諧發展。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完善“以人為本”管理
和諧企業的內涵十分豐富,但其中最基礎的是維護企業內部員工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企業管理應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方針和指導原則。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及時改變舊思路和模式,根據時代特點,立足黨的十八大,通過學習和交流探討“以人為本”管理的新方法;立足工作實際,面對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新矛盾,應采用新的方式,拓寬解決問題的途徑;勤于實踐,積極吸收相關的“以人為本”管理的好想法,借鑒其他企業在管理中走出來的好做法。與時俱進就是要以新的眼光來看待“以人為本”的管理,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學習,堅持以全局的觀念和發展的眼光來構筑和諧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