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超
摘 要:勞務派遣與傳統的聘用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具有節約人力資源、靈活機變等優點,。但是由于我國相關法律的空缺,導致勞務派遣三方之間的關系相對復雜,常常使勞動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造成勞務糾紛。新出臺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三方的義務以及權益進行了明確規定,對三方主體行為進行了規范,勞務派遣進入了規范化管理時期。本文分析我國勞務派遣現狀,并提出加強勞務派遣規范化管理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勞務派遣;規范化管理
1.我國勞務派遣現狀
1.1 勞務派遣概念與特點
所謂的勞務派遣,指的是勞務派遣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承擔相應的雇主責任,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并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將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派遣到用人單位,同時向用人單位收取一定的勞務派遣費用。
勞務派遣的主要模式為“三方主體,兩種協議”,及勞務派遣公司、用人單位以及勞動者三方主體,勞動合同以及勞務派遣協議兩種協議。這就造成了勞務派遣最大的特點——三角互動。其中,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但實際上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從事勞動,與勞務派遣公司之間由勞動關系,但無實質勞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著部分勞動關系以及勞務服務關系,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勞動崗位,同時對其實施管理,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為其提供勞務服務。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務關系。
1.2 現階段我國勞務派遣現狀
勞務派遣用工形式適應于市場經濟下的行業發展,在我國也被廣泛推廣應用,然而目前我國的勞務派遣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的制約關系。
首先,勞務派遣有區域性發展趨勢,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勞務派遣制度、規模等都迅速發展,而在西部內陸地區發展相對緩慢。另外,在外企、國企中勞務派遣形式很受歡迎,特別是一些知名企業,如三星、華為、富士康等等。
其次,勞務派遣涉及行業廣泛,如服務業、建筑業、制造業等。據統計,電信系統的電信、網通、移動、聯通等四大集團共有職工125.3萬人,其中勞務派遣制度用工52萬人,占職工總數的五分之二。此外,由于近年來服務業在我國的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其所需的人員越來越多,勞務派遣作為新興的用工形式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大量勞動者被派遣從事服務行業,如銀行、醫院、飯店、家政等崗位,大大推動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費,帶動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在維護社會安定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最后,現階段我國勞務派遣的勞動者職業類別復雜,勞動者的素質良莠不齊。從事勞務派遣的勞動人員主要集中在外來打工人員、中專技校畢業生、下崗工人、專業人才等,特別是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走進城市,但是由于其缺乏專業技能,文化程度相對低,所以大多數從事職業為體力勞動,以建筑行業為主。另外,下崗工人由于以往從事較為單一的工作,所以參與勞動派遣只能從事簡單的勞動。此外,由于連年的擴招,使得大學生、中專技校生畢業就業壓力大,所以很多畢業生不得不選擇勞務派遣用工制度。
2.加強我國勞務派遣規范化管理
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勞務派遣進入了規劃化管理時期,特別是勞務派遣企業,作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連接紐帶,更需要加強規范化管理,在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滿足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
第一,不斷的完善勞務派遣行業管理制度,逐漸形成規范化管理模式,建立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行為規范,形成統一管理的組織模式,使勞務派遣有章可循。對于市場準入、監管、運作、退出等機制環節都要實行規范化管理,推行道德自律規范,有工會對違反行業行為準則的會員實施調查,并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第二,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勞務派遣公司應該重視勞動者,真正了解勞動者的需求,保證勞動者勞動所得,增強其歸屬感,這樣能夠構建和諧的勞務關系,促進勞動者更好的勞動。勞務派遣公司還應該及時的與用人單位聯系,了解用人單位所需的人力資源形式,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用人單位派遣合適的人員。
第三,要加強對從事勞務派遣行業人員的規范化管理。首先要求其具有專業的人力資源知識,這樣才能保證其更好的為勞動者以及勞務派遣公司服務;其次,實行上崗等級管理,加強對所有從業人員專業性要求,促進勞務派遣制度向著規范化方向發展。
3.總結
勞務派遣用工形式與傳統的直接聘用形式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在用工形式上也更加靈活。根據我國總工會統計,全國勞務派遣工達到2500萬人次,其中建筑系統中勞務派遣工人數最多,可達1000多萬,在一些知名企業中,勞務派遣工占有比例正在逐漸擴大。為了保證勞動者權益,維護勞務派遣三方利益,就必須加強勞務派遣規范化管理,從行業制度出發,加強對勞務派遣三方的管理,為減少勞務糾紛、促進我國勞務市場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少波.我國勞務派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流通經濟.2012,15(4):125-126.
[2]黃樂平,朱茂林,楊永奇.勞務派遣群體性糾紛如何處理[J].工程施工.2012,23(4):36-37.
[3]采菊.勞務派遣進入規范化管理器[J].特別關注.2013,34(11):
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