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達 賀李 王政
【摘 要】農村合作金融投資組織是農村金融投資體系的組成部分,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所在。它產生于19世紀的德國,經歷了近160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農村金融投資體系中發展較為迅速的一個分支,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也為世界農村地區面貌的改善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規范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合作金融投資發展之路,為進一步改善農村經濟和社會現狀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投資支持。
【關鍵詞】農村合作;金融投資;農村信用社;農村資金互助社
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作為我國的農村合作金融投資的主體,已有近六十年的發展歷史,期間經歷了多次改革,以2003年啟動的新一輪改革力度最大,改革取得了許多成績,但也產生了許多遺留問題。農村資金互助社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投資機構,產生時間不長,但是其積極作用較為明顯,但同樣在發展中存在瓶頸。
一、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投資的歷史與現狀
1.自身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催生出了巨大的農村資金需求,特別是廣大農戶和農村企業的多樣化的金融投資需求,而農村合作金融投資機構作為貼近農村、農民的金融投資組織,無論是從機構和人員數量方面,還是從資產規模等方面,都顯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農村合作金融投資機構的資產總額在全部銀行業金融投資機構中的比重也逐步提高。
2.信貸投放持續增加
中國農村合作金融投資機構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等特征,按照利率市場化的原則,不斷加大對當地的信貸支持,各項貸款余額穩步增加,充分發揮了信貸資金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
3.金融投資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長期以來,中國農村合作金融投資機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便民、惠民、利民”的經營原則,不斷加大金融投資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力度,創新出多種信貸模式,同時,不斷優化機構設置和網點布局,形成了覆蓋面廣、功能齊全的農村合作金融投資服務網絡,農村金融投資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二、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投資發展的路徑與制度對策分析
1.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一是激勵戰略投資者入股農村信用社。在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需要優化股權結構、吸引大股東,要注重引進戰略投資者,提高單個法人股東的持股比例,優化股權結構,提高股東素質,增強其行使股東權利的積極性和能力。
二是加強對股東的教育。應當采取多種有效的宣傳措施,加大對股東的教育力度,宣傳股本金的性質,股東的權利與義務,股東行使權利的方式、方法,培訓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業務知識,逐步增強股東的權利義務意識,增強其行使權利的積極性和能力,盡快使農村信用社的股東迅速成長,加快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步伐。
三是切實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嚴格、縝密的內部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推行考試錄用、競爭上崗、優化組合、崗位輪換和末位淘汰制度,形成良好的用工機制,加強風險控制制度建設,建立嚴格的授權授信管理制度,對信貸決策實行問責制。
2.健全管理體制
經過新一輪的農村信用社改革,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級政府負責,這有利于激發地方政府支持鼓勵合作金融投資組織的積極性,同時,地方政府可以依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對農村信用社提供更加貼近實際的政策優惠與扶持政策,從而實現農村信用社和地方經濟發展共贏的良好局面。
由省級聯社專職履行行業管理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并且指導、督促農村信用社完善內控制度和經營機制,通過向農村信用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提高服務性收費收入,滿足農村信用社的公共服務需求。由省級金融投資監管機構承接中國銀監會對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投資監管職能,將目前省級銀監局中履行農村信用社金融投資監管職能的部門和人員分離出來,成立省級金融投資監管機構,直接歸省級政府領導,履行對本省區農村信用社的監管職責。
3.完善內部控制
農村信用社要想在今后的發展中保證安全、穩健運行,完善和強化內部控制制度是關鍵。一是領導要重視。在實踐中,只要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就做的好。相反,如果領導對內控機制建設不重視的話,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步伐就滯后。業務開展和內控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想使內控建設走在金融投資行業前列,就一定要強化領導,真抓實干,只有這樣,內控建設才能扎實推進。二是要合理設置崗位,明確崗位職責。應當根據業務狀況,因事設崗,因崗定人,對于一些關鍵崗位和風險崗位,應當實行AB崗,以實現相互制衡和防范風險的目的。三是要完善內部制衡機制。要建立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的運行機制,堅決防止“一手清”,以實現有效控制。
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一是要做好宣傳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內部的宣傳工作。農村信用社應當充分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對企業文化進行推廣,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和內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做好外部宣傳工作。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多種媒介向社會公眾展現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從而改善和提升農村信用社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全員參與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堅實基礎,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企業發展與企業文化緊密結合到一起。
參考文獻:
[1]任軍利,黃春磊.中日農業金融投資體系的比較及其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10,(8):191-196
[2]冉杰.印度農村信用合作機構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南亞研究季刊,2008,(1):66-70
[3]王曉青,李濤.波蘭農村合作金融投資的經驗及啟示[J].特區經濟,201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