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榮
【摘要】近年來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發展迅速,但信貸操作風險也日益突顯。信貸風險成為我國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重難點,也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制約作用。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操作風險表現與原因,探討防范對策,以促進農村信用社的穩步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 ?信貸風險 ?風險防范
2014年以來,農信社在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風險逐步暴露,同時農副產品收購行業的風險也開始顯現,主要原因有經濟下行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部分行社高管在制度落實、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意識極其薄弱,經濟下行期才能真正考驗風險管理能力,管理風險對農信社健康發展的影響會進一步加大。這是造成農村信用社產生大量不良貸款的原因,不僅威脅到農村信用社資產存量的安全,也嚴重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對信貸業務中的操作風險進行分析,探討防控措施。
一、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主要表現
(一)貸款管理制度有漏洞
盡管農村信用社的信貸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為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制度規范性還比較欠缺,表現為信貸管理制度缺乏系統性,無有效的制約機制。具體表現為:一是集團客戶授信不嚴謹,大額貸款風險得不到有效管控;二是同一客戶跨區域多頭貸款、交叉貸款風險凸顯;三是擔保有效性沒有核實,形式擔保問題普遍;四是資產質量不實,“借新還舊”問題較為嚴重;五是信貸經營中以傳統思維定式代替制度,“一支筆”、“師傅帶徒弟”信貸文化根深蒂固,不認真學習制度,不落實制度,將制度束之高閣;隨意變通規章制度,片面強調區域的特殊性,用“自行文件”代替監管制度,一個地方一個“版本”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貸款操作缺乏規范性
貸前調查制度未得到嚴格執行,有的信貸檔案由信貸員一手制造,導致信貸操作程序不合規,信貸檔案嚴重失真[1];貸款審批不嚴密,決策走過場,流于形式,沒有充分發揮審批委員會作用。
(三)個人利益驅動下的常見信貸違規現象
隨著資金供求矛盾的日益增加,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的人情貸款、關系貸款較普遍。主要表現為:一是有權人授意,內外勾結編造虛假借款資料,致使調查失真;二是審批決策一人說了算,導致信貸職務違規行為較為嚴重;三是通過一筆多貸、化整為零、假借名義重復抵押、虛假抵押等形式為客戶提供信貸資產;四是貸后管理不嚴,隨意改變貸款用途,致使信貸資金挪用;五是預警處置風險決策失誤,形成大額信貸資產損失。
二、農村信用社信貸操作風險的原因分析
造成信貸操作風險的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對誠信理念的缺失,行政領導與私營業主為追求自身利益,將資金風險轉移給信用社,通過各種手段套取貸款。這讓信貸工作人員防不勝防。二是經營考核的失重。貸款利息是農信社的主要收入渠道,很多農信社為完成經營目標,考核側重于利息收入,必然導致信貸規模的擴大。當前實行的貸款責任人制度片面強調經濟處罰的約束作用,而忽視了對信貸人員操作程序的審查與監督。加上很多信貸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與法律意識,在種種利益驅動下出現了大量信貸違規行為。三是內控管理機制不健全。對貸款職責劃分不明,造成互相推諉、責任追究形同虛設。四是內部審計工作成果得不到有效落實,操作違規問題整改不及時,處罰不到位,無法起到監督作用[2]。五是信貸違規處罰力度不夠,內部處理主要是通報批評、經濟處罰,未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信貸違規者的僥幸心理。
三、農村信用社防范信貸風險的對策
(一)樹立人本管理理念,提高信貸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
首先,明確信貸管理部門的具體職責,將信貸業務中的職責細化到每人,增強信貸人員的責任感。同時,重視日常教育培訓,運用警示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著重培養信貸人員的法律意識與風險防范意識,提高他們的信貸水平。特別要加強對社主任的教育培訓與管理監督,加強職業道德與法紀教育,提高其思想素質。根據信用社自身現狀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指標。通過績效考核來充分激發信貸人員的工作熱情,促使他們自覺學習,主動完成風險管理目標。此外,優化信貸崗位設置,將合適的人員安排在相應崗位。
(二)健全信用社信貸管理制度,實現信貸業務的規范化管理
首先,信用社要根據自身發展需求以及信貸業務發展地域差、管理水平的業務差等,細化信用社信貸業務流程,明確各部門的信貸職責,擁有的權限與義務[3]。其次,采用崗位輪換制,對信用社主任、信貸員、委派會計等崗位人員實行定期輪換,避免徇私舞弊行為的出現[3]。最后,定期檢查貸款外部情況,將重點客戶、大額信貸業務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嚴格審核貸款客戶資料。
(三)加大內控管理與日常監管力度
一要健全內控制度,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貸管理操作規程,由縣聯社對信貸權限、操作差異加以完善,便于系統管理。二要重視內部監督與檢查,要將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將專項檢查與序時檢查相結合,同時加大對惡意違規者處罰力度,一旦發現違規操作行為必須嚴厲查處,并對相關責任人加大懲處力度,讓操作者不敢違規,以起到威懾作用。三要嚴格落實“審貸分離”制度,細化各環節崗位職責,規范信貸業務操作流程,做到各崗位職責清晰,環環相扣,切實遏制信貸違規行為的產生。四要將監督關口前移,重視貸前調查。五要實行信貸員管理等級制,按發放貸款質量評定信貸員等級,實行等級工資制和貸款授權授信制,以激勵獎懲的方式,充分調動信貸人員工作積極性,讓信貸人員不愿違規[4]。六要善于利用內外部監督手段進行監督管控。可借鑒學習西方銀行的審計經驗與其他信用社的做法,正確對待監管部門的檢查。同時,借助外部審計,確保各項內控制度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張慧.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中存在的操作風險及防控措施[J].財稅金融,2013,35(17):41-42.
[2]昝夢瑩.農村信用社風險的形成及防范措施[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3,13(6):39-44.
[3]王旭東,張文龍.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中存在的操作風險及防控探析[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1,23(9):256-257.
[4]林力.論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及其防范措施[J].財務與金融,2009,39(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