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摘要:在我國,英語教育研究課題一直具有很大的爭議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語,其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而社會對英語人才素質和能力上的要求不斷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越來越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已構建起社會性的教育體系,設置了由小學延伸至大學的系統校內教學課程,且在校外同時開辦有眾多專業性英語培訓機構,然而其教學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這就要求對當前國內英語教學,尤其是高校英語教學策略做出反思,并進一步加以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高校;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0-0166-02
一、研究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也在飛速進步,不論是在體制規模還是在類型和層次結構上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呈現出國際化、大眾化的發展態勢。然而,縱觀當下形勢不難發現,高校人才培養在結構上的問題日益凸顯,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用人機構,而另一方面用人機構也面臨著專業人才短缺,招聘困難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大量中、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渴求日益迫切,而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課題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部分高校也開始了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改革[1]。在上述情況下,作為高校重要教育內容之一的英語教育教學,也需要對教育教學策略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社會及教育發展的需求,培養專業性應用型英語人才,同時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需求,為社會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二、應用型英語人才的特征
通常意義上來說,應用型人才所從事的工作直接面向生產建設、組織管理等,是能夠直接有效解決實際問題以保持生產工作正常高效的高級人才。要求個體在專業理論方面基礎扎實、相關知識廣博深厚,同時應用實踐能力突出,能夠應對和解決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難題,應用型人才較之其他更具有綜合和實踐性特征[2]。從英語學科專業角度來看,綜合性英語能力是應用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建筑專業學生如能掌握綜合英語應用能力,則能夠對進口工具設備、先進技術和研究成果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把握,且能夠更好地適應海外工作要求。高校教育對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的培養是新世紀應用型人才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建立能夠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緊密聯系的教育內容和教學體系是高校英語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的的高校英語教學的缺失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部分內容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教育這一目標:依舊沿用圍繞教師、書本、課堂和考試而進行的傳統教育模式,過于重視學生關于理論的記憶和掌握而忽視了其實踐和操作能力的發展,單純以學生在等級考試中的通過率作為教學成果的評估標準;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高校英語教育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標準同一,未能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調整,甚至有部分高校因英語教學資源短缺、師資力量不足而實行多班級、多專業的共同授課的形式進行英語教學;英語教育教學內容過于單一,課程內容只有通用英語,沒有對不同專業、不同特性以及不同職業取向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和施教[3]。而在此種情況之下,高校畢業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僅僅限于公共英語領域,過于膚淺片面,缺乏適用于本專業、本學科以及日后從業領域的專業性英語知識。同時,高校忽視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譯等實踐能力,也導致學生在正式步入社會之后,難以在工作崗位上做到英語的學以致用,常常有例如化學專業學生不清楚英語的藥劑名稱、旅游專業學生不能用英語與游客進行良好交流等情況出現,背離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初教育目的。
此外,高校英語教育教師知識儲備相對不足,對除英語以外的其他學科有關知識和技能的了解不多,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教育不夠重視,直接導致了高校英語教育質量普遍偏低、教育的專業性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而其他學科的專業教師在英語方面的教學能力也不足以擔起用英語進行專業課教學的重任,種種問題的出現導致了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的的高校英語教育的缺失。
四、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的的高校英語教學策略1.課程框架設置策略
培養非英語專業高校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需要高校英語教學的調整和創新。首先需要構建更具全面的教學評價標準,制定相關政策劃定高校非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英語學習以及有關的英語實踐活動中所必須實現的基本目標,促進教育課程實踐內容的適當融入。此外,需要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為依據,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校內學生的基本英語能力,以及師資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英語教育教學目標,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進行課程安排和設置,在堅持上述目標的基礎上,為社會培養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課程內容安排策略
在高校英語教育教學中,除去傳統的通用英語教育內容之外,更應從應用型人才特點出發豐富教育教學內容,應注意科學適當的教學內容的設置,能夠使人才的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當下我國各院校在英語教育過程中需要融合與本校、本地區和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對本地區經濟、文化、社會生產狀況等方面都能夠有所了解和把握,同時引導其根據自身特點確定職業發展方向,提升用英語解決實際崗位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科性、專業性的英語內容學習,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在教授通用英語之外,應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需要適當增加專業性的英語課程內容,例如專業性的英語詞匯、工作用語等,為學生在今后的崗位工作中解決可能遇到的實際困難做好鋪墊。
此外,還需要適當增加英語實踐和英語運用的課程內容。英語的修習對受教者在實踐性上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以積極參與和主動實踐的方式,受教者才能實現對英語技能的熟練掌握,通過英語的實踐和應用,受教者在靈活使用英語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工作難題的能力才能有所提升,這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創新發展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的重要方式。由此可以看出,設置科學、高效、豐富的高校英語教育內容,是學生綜合英語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也是應用型人才綜合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證。endprint
3.課程教授方法策略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創造能力,能夠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能動性,客觀上要求教育模式的更新轉變,使舊有封閉式教學轉化為現代開放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靈活使用啟發、討論的授課方式,發揮出教學的雙向互動和多項交際化效能;以受教者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教育核心和重點,適當增加教育的實踐性色彩,在課堂內創新使用專題訓練、案列講解、小組討論、場景模擬、創新實驗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成為受教者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以外找尋外語交流環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英語交際情景并使其有將所學英語知識技能應用到現實中去的機會,例如聯合涉外企業和用人單位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或在教師引導之下實現現場教學,在教育資源允許的條件下創建以談判廳、娛樂室、咖啡館等為代表的英語校內實踐室,為學生的英語實踐提供良好環境。此外,有關教育機構應轉變傳統的考試衡量標準,更新考試內容和考核方式,將英語聽、說等實踐項目納入到考試重點中去,并豐富考試形式,例如提供時事、熱點話題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相互辯論或進行事件引申講解等,以建立新的評價標準和考核體系為引導,激發學生在英語學習和應用上的積極主動性和創新實踐性。行之有效的科學英語課程授教方式,是應用型人才綜合英語能力培養的關鍵內容與重要途徑。
4.課程模式構建策略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下,高校英語教育采用的傳統型統編統教模式就必須進行相應的發展改變,可使用新的以分層及模塊二者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在高校內以年級劃分單位,對一、二年級學生仍舊采用英語公共基礎課程的教育模式,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通用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夯實受教者在聽、說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對三、四年級的學生施以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教育模式,以學生專業為基準,根據其就業意向進行分流,將統一的英語教育分編為例如商業英語、旅游英語、建筑英語等具有不同專業傾向的課程模塊,實現課程模式的專精和深入,加強受教者在專業英語詞匯上的知識儲備,使其更多地掌握英語專業術語,加強專業領域內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引導受教者自身綜合能力的養成,為其在今后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解決面臨的困難奠定基礎[4]。
人才培養必須緊跟變化著的時代要求,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社會各崗位對個體的應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更注重人才的實用特性,總體而言,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面對新世紀市場環境對人才需求的新形勢,我國各高校必須對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更新和發展,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最終目標,英語課程作為高校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重要學科,應直面社會新需求,研究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體系,為社會的持續進步和國家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韓清林.關于“自主學習”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的若干基本問題[J].河北教育,2000,(5).
[2]梁勇,馬東.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監控探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9,(3).
[3]高寶華,范傳佩.試論文化背景知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J].河北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報,2002,(3).
[4]劉潤.外語教學與第二語言教學的差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