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李玉民
摘 要:當今社會對畢業生要求較高,應聘時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實踐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道路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也是發展方向,校企合作才是培養創新型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科學合理途徑,而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是開展好高職課程的基礎,所以許多高職院校也在努力的探尋新的模式和方法。我國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必須要拋棄許多過去的束縛,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開發保障機制,形成一種教師與企業專家聯合開發課程的模式。
關鍵詞:校企合作 整合 互動 高職課程 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241-01
1 “整合—互動”型校企合作高職課程開發建立好保障機制的重要性
近些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穩步提升,呈現良性趨勢。不過,由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底子薄,開始的也比較晚,因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制定完善的課程保障機制,做好課程建設與改革是重中之重。我國提倡和大力發展高職教育,教育部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高職院校要和企業緊密合作,共同培養和教育學生,依照專業范疇和工作崗位的任職要求,使學生具有實踐操作能力,就要求學校要制定完善的課程學習,轉變教育模式和思路。在改革和創新中肯定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和矛盾,比如課程設計者由誰主導;學校和企業具有不同的責任和分工,這在課程開設中要如何界定;怎么樣讓高職院校和企業開展高效的合作等等都是要去仔細思考和探索的。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模式是應試教育,主要是由教師通過書本來傳授給學生,這樣不僅效率低,學生動手能力差,而且與社會眼中脫軌。盡管教育人士盡力在課程的制定上推陳出新,但是因為崗位的不同,所指定出來的課程自然無法做到簡單合理高效;大多高職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所教授給學生的知識自然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企業如果在課程制定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就容易讓高職院校產生依賴和喪失自主判斷力。因為企業和高職院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模式,企業不了解學校的課程規劃,不清楚學生的學習方法,所制定的課程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缺少科學的邏輯和思路;也容易出現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過于單一,無法做到綜合全面的發展。所以,要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優勢和自身經驗,發揮好教師和企業專家自身的擅長領域和知識,建立一種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課程,互取所長,高效培養學生做和能力的新型課程研發模式。
2 保障高職院校教師參與模式
教師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也是課程開探索的關鍵。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自身能力得到發展,就需要教師去參與到課程開發的研究、探索之中,因為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所以,要讓教師成為課程開發的主要力量和中心環節,保證課程具有職業教育的特點,內容科學合理,學生在學習當中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只有通過教師自身觀念和思想的轉變,讓教師了解課程開發的整體工程和思路,才能更好的用新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
如果教師能夠參與到課程的開發當中來,肯定會提高其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也更加容易讓教師不拘泥于課堂這個狹小的環境,開闊思考的范圍,調動其積極性和榮譽感;教師參與課程的開發,其自身的能力不僅能夠得到發展,也更容易理解新的課程模式,尋找到更加生動高效的教學傳授方法;此外教師在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可以起到促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提升的影響,因為教師在課程的開發當中會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與合作,會營造一種積極良性的交流與競爭氛圍,這對學校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教師必然要承擔課程開發的大部分環節。學校教師經歷過高等教育的培養,又從事教育事業多年,使其能夠制定出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課程,所以要做好調動教師參與積極性的環節,制定一系列獎勵機制,讓教師在課程開發中發揮自身的特長。
3 保障企業合理的參與到課程開發中來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技術人才,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對企業長遠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也應該是企業必須重視的一大部分。企業要拿出一筆資金來投入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當中來,和學校、政府進行溝通和探討,保證好校企合作模式的科學合理高效開展,信息能夠及時的傳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怎么把知識轉化為操作能力是學生培養的關鍵。企業的專業都是長期在一線崗位上工作的人士,自身專業能力過硬,也了解最前沿的專業情況讓企業專家參與到課程的開發與制定當中,可以有效的保證課程的制定不脫離實際。要根據企業專業所處的環境和工作性質來選擇合適的人員進入課程的開發和制定中來,不能盲目的去選擇,只有那些懂得反思,善于總結的企業專家才會給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雖然近年來通過許多實踐培養,高職院校教師自身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是與那些在企業中長期從事實踐工作的企業專家相比還是有許多不足,所以這就使得要確保企業專家合理的參與到課程開發與制定當中。
4 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
我國鼓勵和大力支持校企合作方式,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來促進其合理的發展,這也使得校企合作模式成為現今高職教育的一種主流模式。校企合作開展的這些年來,也總結了很多經驗的方法,為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應該要保障好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政府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好學校和企業的教學發展,做好監管工作,讓學校和企業明確各自的職能和分工。在這個基礎上,通過監管和指導,企業的需要應該是學校培養學生,制定課程規劃的主要原則,培養出能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學生。構建一種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做到政府、企業、學校在自己的領域各盡其責,為校企合作模式做好制度保障。
5 結語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和企業是可以互補發展的,在課程開發的合作中必然存在合作主體之間的利益、目標、資源不相同等許多差異,這就要求要做好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不能在課程的開發中紙上談兵,要符合我們的具體國情和教育現狀,把奮斗在相關崗位進行工作,而且思想靈活的企業專家及職業院校教師吸收到團隊中來,讓其參與到課程開發的團隊里,積極運用其自身的特長和經驗,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做好具體的崗位分工,明確好學校、企業和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不同的角色地位,處理好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利益問題,平衡好各方情緒,探索出一種科學高效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模式。
參考文獻
[1] 王大芳.論教師即課程開發的主體[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2] 徐國慶.項目課程開發主題及角色[J].職教論壇,2007(8).
[3] 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