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貴林
摘 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有助于塑造大學生創業型人格,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討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整合思政課教學內容,有機進行創業教育;開展豐富課外活動,為創業素質培養提供有利條件;打造校園文化環境,創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整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6-0119-02
21世紀是一個開放的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中國要想真正與世界接軌,必須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因此,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培養企業家的教育,更應該是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實踐精神、綜合能力的教育;所以,高校在重視創業教育的同時,應該以此為契機,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一、大學生創業素質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創業素質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基礎上,在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全面地較穩定地表現出來并發生作用的身心組織結構及其技術水平。因此,大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科學文化與能力素質、身體素質。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有: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1]。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中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趨嚴重;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大學生就業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尤其在中國進入WTO以后,大學生就業途徑、就業形式多元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國內外的人才競爭更趨激烈。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通過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指導大學生由被動就業走向主動創業。培養和強化創業意識成為社會和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課題。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思想政治教育能為創業者提供科學的世界觀,為培養創業者提供科學地應對世界和社會的方法。唯物辯證法就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能指導人們科學地認識世界,提供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能讓人們透過現象看透本質,從更深層面看待社會。市場經濟活動千變萬化,看似復雜,但也有其本身特有的規律。通過辯證法的學習,創業者能透過直觀的現象,直達市場經濟隱晦的本質,看到當前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前景。總之,唯物辯證法能為創業者發展創業能力、開展創業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學生創業型人格
創業教育的目標實際上就是人的發展的目標,創業教育在本質上要求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目標是一致的。
創業教育所要健全的人格就是創業型的人格。一般認為創業型人格應當包含不斷創新的進取心;對國家、事業、他人的強烈責任心;培養獨立生存的自信心;超越生存、追求發展的事業心;自主行使和支配自己權利的意識和能力即獨立性;對生活持續保持積極樂觀情緒的激情性;尊重游戲規則的法律意識,勇敢勤奮、親合力強、誠實守信等最重要的特質。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培養人的人格為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它在塑造創業型人格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
(一)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
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積極采取措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入其耳、入其腦、入其心。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上,不能把課程教學當成單純的知識教育、知識傳授,乃至作為“政治理論”知識來生硬灌輸,而是要通過教學,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培養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活動,做到知行合一。要以創業型人才為教育目標,注重大學生的創業素質的培養。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新時期的學科使命。
(二)整合思政課教學內容,有機進行創業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教育內容和知識層面來說,廣泛涉及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及其他人文科學。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完全可以整合、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培養創業型人才奠定基礎。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貫穿創業教育,就是要以“創業教育”為主題詞,進一步整合與創業相關的教學內容,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有機地穿插創業教育的內容。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修與法律基礎》課中,在思想道德部分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誠實守信、勇于面對挫折的創業基本素質;在法律部分培養大學生依法創業的法律意識,以及創業中所需的必要的法律知識。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中,在政治經濟學部分,可通過對商品、商品運行規律的介紹,培養學生接受市場經濟競爭的思想;在哲學部分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思維能力,以及學會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去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問題,應對挫折。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課中,通過對世情、國情的分析,使大學生意識到創業時代已經到來,要順應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配合國家創新型國家、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增強自己的創業意識。endprint
(三)開展豐富課外活動,為創業素質培養提供有利條件
可以借助于黨團組織的活動、學生會組織的活動、學生社團組織的活動培養大學生實踐精神和創業素質。通過黨團組織的活動可以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及時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并指導創業素質的其他方面,為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形成及創業實踐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通過學生會組織的各種活動:如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學習,到農村參觀科技試驗田,邀請創業成功人士與學生座談,定期搞市場調查,甚至可以在客觀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組織學生親自參加市場實踐。這些都可以為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平臺,使學生把專業理論知識和創業實踐有機結合,還可以及時總結,及時反饋,群策群力,提高大學生創業素質。通過學生社團組織的活動,可以使大學生通過宣傳、咨詢、文藝活動等多種渠道,豐富校園創業環境和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良好的創業心理,使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相融合。
(四)打造校園文化環境,創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
環境即人,環境造就人,良好的文化環境能造就高素質的人才,校園環境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里度過,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通過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業素質,學校能不能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美國在校園環境的營造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美國名校經常請企業家、成功人士、投資客到學校演講,學生有機會和這些優秀的企業家面對面的交流,這些企業家鼓勵學生參與創業。整個校園充滿勃勃生機和創業活力,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創業的自信以及長遠的眼光。美國的學校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理工科學生會接受文學、音樂等方面的熏陶,文科學生也探究自然科學和現代科技,這樣所有的學生既彬彬有禮,又能與世界接軌,走在世界前沿。他們一旦走上社會,就是一股活躍的創業力量。而我國高校目前對創業教育和創業環境還不是很重視,導致創業者不多,成功者更是寥寥。因此,我國高校應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創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將創業素質的培養納入課堂教學,讓創業思維進課堂、進論壇、進學生頭腦,組織學生到企業去參觀,與企業家座談,讓學生了解市場,體驗創業者的艱辛,認識到創業者必備的素質和能力,有意引導學生完善自己和全面發展自己,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
(五)整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首先,在校內,一方面,高校應開設更多的創業實踐課程,增設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如成立創業協會,開展創業講座,聘請成功的創業的校友、企業家講學,舉行創業計劃大賽,組織創業集中訓練營,去企業參觀學習等,增加大學生創業實踐機會;另一方面,高校要努力探索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的有機結合,特別是在實踐活動方面的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素養,也配養了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同時,在二課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藝術節、大學生科技發明創造等活動中,融入創業教育,在場所、資金等方面給與幫助。
其次,高校和企業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實現雙贏。第一,企業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實踐平臺,接納、吸收、支持大學生去企業實習、勤工儉學,讓大學親身體驗企業,在實踐中學習、充實、提高個人的創業素質。第二,高校可以對企業實現“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服務,由高校和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縮短企業人才培養周期,減少企業人才培養成本。第三,把科技發明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為師生的科技研究提供資金、場所,師生可以把科技發明創造轉讓給企業,促進企業的科技水平。
最后,和相關機構合作,進行專業化的訓練。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上的培訓機構都在不斷探索創業培訓,已經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模式如 “GYB”、“SYB”和“IYB”等。高校可以和這些機構加強合作,既可以從這些單位聘請兼職創業指導師,也可以為大學生舉辦專場培訓。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