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智峰 柏青楊 艾中偉
摘 要:臨床病理學是臨床醫學(病理學方向)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現結合我校教學實際,就臨床病理學實踐教學方法進行總結,著重強調根據教學目標,科學制定教學大綱;強化臨床病理學基礎理論;臨床病理學向基礎醫學相關學科、臨床醫學學科拓展;開展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在臨床病理 學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病理學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150-01
臨床病理學是一門聯系臨床與基礎的重要學科,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案的選擇、疾病的進展和預后判斷具有重要作用。病理診斷屬于形態學診斷范疇,在一定程度上是經驗性診斷,所以實踐對于理解和掌握病理學理論知識十分重要。臨床病理實踐是培養病理醫生重要的途徑,是協助其完成由醫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變并實現由基礎理論向臨床實踐應用平穩過渡的關鍵環節。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真正發揮病理學的橋梁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良好品質,達到培養的目標。我校在2005年創設了5年制本科臨床醫學(病理方向)專業,經過數年努力探索,逐步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實踐教學優勢,現探討如下。
1 根據培養目標,科學制定教學大綱
臨床病理學是專門為培養病理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目標是為綜合醫院培養能夠獨立從事常見常規病理診斷,掌握病理技術,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病理醫生,因而教學的重點是疾病的病理診斷及鑒別診斷,以指導今后的臨床病理工作。我校的臨床病理診斷中心由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的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聯合組成,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和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中心年接收病理標本3萬余例,涉及臨床各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我們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臨床醫學本科實習大綱,精選內、外、婦、兒科的常見病種制定了實踐教學大綱。使學生通過系統學習,能夠解決病理科日常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如病理活檢標本的巨檢流程及基本原則、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理診斷及鑒別診斷、切片染色原理和病理切片質量控制等。尤其是重要系統掌握臨床病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對多發病跟常見病進行研究,對疑難病例和少見病例提出參考病理診斷和鑒別診斷,熟悉免疫組織化學和特殊染色等技術,以輔助病理診斷和鑒別診斷。因此,我們在實施相關目標時候,要圍繞教學大綱,依據教學大綱來進行。
2 強化臨床病理學基礎理論
臨床病理學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到多量教學的描述,因此,學生感覺繁瑣,抽象,不易記憶。具有堅實的病理學基是成為一名合格臨床病理醫生的基本保證。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意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掌握和運用病理學和臨床病理學的基論。首先在教師指導下參加病理活檢標本的巨檢、病理診斷和集體閱片是理解、掌握和運用病理學基礎理論的最佳途徑。其次采用多媒體課件或顯微數碼互統,把逼真的視聽信息融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圖文并茂,直觀、生動地展示大體和鏡下病變的形態學特點,為實踐教學展示了一個創造性空間, 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臨床病理實習中,不僅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學會融會貫通,不斷提高學生的病理學基礎理論[1]。
3 病理學向相關基礎醫學學科拓展
臨床醫學(病理方向)專業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所學的基礎醫學知識在大五實習時難免會有不同程度的遺忘,特別是教師提到與病理相關的基礎醫學問題時,很多學生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們有意加強了病理學向相關基礎醫學學科拓展。首先應注意將病理形態學的教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等相關基礎醫學學科知識相結合,夯實學生的醫學理論基礎,使學生將知識學活、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正常組織形態與異常形態的關系,重視正常組織的教學。初學者通常對病變組織感興趣,通常忽視對正常組織結構的學習,教師應注意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介紹正確的學習方法。例如,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同一張切片上病變組織與其周圍正常組織的形態來學習掌握正常組織學結構,加深對病變組織和正常組織的理解和認識。二是形態與功能的關系,病理組織學改變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知識密切聯系,引導學生從功能變化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形態學改變,不斷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三是病理改變與機能的關系。病理形態改變必然伴隨著機能的變化,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全面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更好地理解病理形態學改變的原因。
4 加強病理和臨床的聯系
病理診斷為臨床提供最終診斷,是定性診斷,不單是鏡下診斷的結果,病理診斷離始終離不開臨床理論基礎和臨床科室提供的諸多信息。為建立病理與臨床的密切聯系意識,我們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訓練。
一是鞏固學生的臨床理論基礎。在實踐教學中,我們結合病理診斷對相關疾病的癥狀、體征、治療、預后等進行簡明扼要的講授,重點總結疾病的臨床特征、與病理診斷有關的治療方式、疾病主要的預后指標等。二是重視與臨床醫生的溝通。
5 開展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
我校病理學專業學生人數較少,十分適于導師制培養。導師由具有一定臨床實踐經驗的教師或具有研究生導師資格的教師擔任,由學生根據本人志愿和導師之間進行雙向選擇[2]。指導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科研作風及道德修養等方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風范。學生和導師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對臨床病理診斷工作充滿了好奇和疑問,好奇是激發學習興趣的良機,疑問是學生獨立思考的前提。導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疑問和好奇,把單純傳授醫學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教學觀。我們利用這種優勢,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學習和工作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地思考能力。在此過程中也形成了教學相長, 師生“雙贏”的良性互動。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臨床病理學實踐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科學制定教學大綱,為實踐教學明確了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較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構建了以病理學為基礎的完善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提高了學生的臨床病理診斷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了與臨床醫生、患者的溝通能力,增強了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病理醫生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姚小紅,卞修武,郭喬楠.臨床病理學實習生帶教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2,11(14):865-866.
[2] 張曉杰,柏青楊,溫秋婷.以“病理診斷中心”為依托培養臨床應用型病理學人才的探索[J].中國醫療前沿,2013,8(7):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