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爽+李璐+王星云
摘要 預防醫學課程是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藥專業本科生的基礎必修課,該課程教學對于提高中醫藥人才的培養質量、傳承發展中醫藥預防醫學思想等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的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改革教學內容與方式是解決現存問題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 中醫藥專業 預防醫學 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使人們日益重視預防醫學的作用。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一名合格的醫生除了可以治愈疾病以外,還能夠從社會醫學及心理學的角度告訴患者如何預防疾病及保護健康。預防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中醫藥院校本科教學中,預防醫學課程目前已成非預防專業的基礎必須課程。盡管如此,但在重視程度上還遠遠不夠,學時數也極為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就要盡量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根據中醫藥院校的自身特點,積極探索適應中醫藥院校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近年的教學實踐情況,擬從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三個方面淺談對該課程教學的認識。
一、明確中醫藥院校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1.預防醫學教育是現代醫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醫學按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預防醫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三個核心部分。其中的預防醫學是以個體和確定的群體為研究對象,以保護、促進和維護健康,預防疾病、失能和早逝為目的一門應用學科。因此,預防醫學教育在整個醫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加強預防醫學教育有利于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在現代醫學模式下,一名合格的醫生應具備的能力包括:衛生保健提倡者、決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區衛生領導者和衛生服務管理者。而上述能力的形成,要求學生或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除了具備必要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外,預防醫學相關知識也是每一位從業者所必須掌握的。而未來的中醫醫生,除了要對臨床個體開展中醫診斷活動外,更需要其應用預防醫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從群體角度去觀察、分析并解決中醫問題,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適應社會發展的中醫人才。3.加強預防醫學教育有利于傳承發展中醫的預防醫學思想通過預防醫學的教學,可使中醫中的預防醫學思想得到傳承和發展。“治未病”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病后防復”理念和預防醫學中的三級預防思想有很多共同之處。因此,對于中醫類專業學生來說,掌握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中醫的“治未病”理論;同時,掌握預防醫學中的三級預防策略和措施也可以對中醫的“治未病”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
二、在中醫藥類院校中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1.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習興趣不高中醫藥類專業學生普遍對預防醫學課程不夠重視,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產生這種現象最重要的原因是預防醫學課程為非主干課程,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的作用和認識不足,很多學生認為醫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而疾病的預防與醫生無關。2.教學內容與中醫、中藥專業脫節中醫藥類院校預防醫學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衛生學、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三部分,此類內容與中醫或中藥專業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關聯,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與中醫、中藥專業之間往往是脫節的。其原因:一是預防醫學教材內容與中醫、中藥的聯系很少;二是中醫藥院校的預防醫學教師絕大多數是畢業于西醫院校的預防醫學專業,對中醫、中藥不甚了解,沒有系統的學過中醫、中藥,如果進入中醫藥院校后不彌補自己的知識缺陷,不關心中醫、中藥的發展,教學活動自然與中醫、中藥內容脫節。3.理論與實際不能緊密聯系預防醫學本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如果沒有實踐教學,很多內容就會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而我校預防醫學教研室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實驗室,而是借用其它教研室的實驗室,因而不能有效、系統的開展相關實驗課,只能開展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活動,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而不能主動參與,不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解決的對策與方法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強調預防醫學學科在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如2003年曾經威脅全球的“非典”,如果沒有預防醫學的防控措施,就有可能成演變為人類歷史上的災難性事件,從使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學科重視起來。此外,要強調社會醫學的實用性,使學生充分認識預防醫學是一門涉及面相當廣泛的綜合性學科,在就業方面,除了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外,農村基層醫療單位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急需大量預防醫學專業人才。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2.尋找預防醫學課程和中醫藥專業結合的切入點在講到人與環境的關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時,可以引入中醫“人與日月相應,與天地相參”“天人合一”等理論。另外,針對當前很多年輕人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習慣,可以引用《黃帝內經》中“亥時養生,三焦通則百病不生”的觀點,說明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不順應自然規律的表現,應該遵守“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自然規律。預防醫學理論和中醫學思想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充分體現預防醫學思想的精髓。3.提高案例問題式教學和實踐式教學的比重當前社會,由于法制觀念落后,消費保護者自我意識較差等因素,使各種公共衛生問題層出不窮,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溝油事件、大頭娃娃事件、毒醬油事件以及頻發的各類食物中毒事件等,我們可以從網絡、報刊和雜志上選取一些生動的圖片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同時,提出相關的專業問題,從而引入預防醫學課程中相關的知識點。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讓教師制定教學內容,學生首先以小組形式進行資料收集,課件制作,然后隨機抽取學生代表,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這種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投入更高的熱情和積極性。4.增加專業知識講座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他們對現實生活中職業危害的認識,可以嘗試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吉林省職業病防治院的教授給學生開展職業病的講座,從而使專業知識講座成為書本知識的有益補充。綜上所述,中醫藥類院校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學,意義重大。但目前中醫藥類院校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所以,必須根據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具體特點及要求,對中醫藥類預防醫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最終達到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董菊,陳全良.中醫院校預防醫學教學現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2):78-79.
[2]楊晉翔,來要良,王國華.中醫全科醫學教學內容及模式探討[J].中醫教育,2011,30(2):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