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霞
[摘 要]周恩來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文化精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夢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處于非常迅速且尚未定型的階段,對于社會的變化發展適應性比較強,對于生活上的各種思想也易于接受,但同時由于自身的社會閱歷較淺、知識面較窄,對于各種消極的,非主流的思想辨別、篩選能力就顯得比較弱。在當今的社會中,消極的、支流的道德觀念、思想行為等對大學生日常生活、行為方式、思想觀念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影響。周恩來精神中的嚴于自律精神、勤奮刻苦精神、積極進取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以及其高尚的人格特質等在培育大學合生中具有榜樣示范、引領道德風尚、塑造道德品質、提升和諧理念的作用。
[關鍵詞]周恩來精神;大學生;作用;培育
周恩來少小時就受到良好的舊式家庭教育,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自身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現代思想于一身。他的儒雅氣質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尊崇和贊譽。就連美國的前國務卿基辛格都曾高度贊譽周恩來,說其“是他在60年來的公職生涯中遇到過的最有魅力的人。”瑞典著名的經濟學家、政治家哈馬舍爾德也曾贊嘆說:“在周總理面前,竟使我無法不感覺到自己是個野蠻人。”此外,周恩來的謙虛、坦誠、厚樸以及光明磊落、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等讓人感受到一種完美的品格和優雅的風度。周恩來自己也曾說:對自己應該自勉自勵,應該嚴一點,對人家應該寬一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周恩來作為國內外備受尊崇的、德高望重的偉人,其精神在教育大學生時具有榜樣示范、引領道德風尚、塑造道德品質、提升和諧理念的作用。
一、榜樣示范作用
榜樣示范作用即榜樣教育的作用,是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特點,依據教育目的,為之選擇榜樣并以榜樣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和行為等影響受教育者,使其模仿榜樣的行為,并形成與榜樣相一致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周恩來出生于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就經歷了比別人多得多的磨難,9到10歲時生母、養母相繼辭世,而父親又常年在外地謀生。“天災人禍,入不敷出別無推脫和躲讓,少小的周恩來只能‘擔當起來。”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照顧起兩個年幼的弟弟,在家操持起材柴米油鹽,切身感受到人間的冷暖。后來他父親接他去東北讀書,到了東北由于經濟困難未能讀書卻先當了牧馬童,而后幾經周折得到當地養馬主人家的贊助才到奉天的東關模范學校讀書。但是不管是放馬還是讀書,周恩來都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不卑不亢、頑強拼搏、積極向上,并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中華崛起最強音。現代的大學生由于生長環境相對優越了,即使在面對小小的考試失誤、勝過過程中的失戀以及每學期的評優評先落選等事情時就經常情緒低落、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學生還有輕生的念頭,對自己、對家人和社會都缺乏責任感與“擔當”意識。周恩來精神中面對磨難時的“擔當”意識、積極進取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對于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意識和抗挫折能力無疑是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列寧曾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學生的內心需要有代表著正能量的榜樣,周恩來在學生時期具有勤學好問、尊敬師長、勤儉節約、孝敬長輩、熱愛勞動、以誠待人、助人為樂、團結同學、遵守紀律等優秀品質,對大學生的教育和示范作用都是其他人所無法替代的。
二、引領道德風尚
道德風尚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只代表一種社會風氣,既指在社會上具有普遍道德意義的風俗和習慣;有時也指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風俗和習慣。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社會的道德風尚由于受到來自國內外各種思想的影響,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偏差。例如個人本位主義思想的蔓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發展。大學校園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也不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在與同學相處時,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顧及同學及他人的感受,在做事時會損人利己;有時甚至是損人不利己。給學校的道德風尚帶來不良影響。周恩來精神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道德風尚是與時俱進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代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德風尚。用周恩來精神中的積極進取、嚴于律己、寬厚待人的道德風尚來培育、引領大學生的道德風尚,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大學生在學習中、在社會道德實踐中通過用周恩來精神進行道德修養、道德培育逐漸形成并發展起良好的道德風尚,以適應時代的不斷發展。
三、塑造道德品質
周恩來精神從個人方面講是周恩來在長期的生活中、革命及執政的過程中形成的以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為核心價值的馬克思主義道德品質;更體現著周恩來尊師敬老、團結同學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周恩來精神中的馬克思主義道德品質對于當今的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對于大學生樹立扎根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具有基礎性的關鍵作用。由于當今的大學生受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受到國外的個人中心主義、功利主義、非主流等的影響,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先想著對自己是否有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高遠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質。周恩來精神中的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高尚道德品質,對于塑造大學生的高尚道德品質具有不可代替的言傳身教的作用。現在的大學生在家都當慣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在學校里有部分同學在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方面很多時候都做得不夠好。例如,有的同學在宿舍里唯我獨尊,不管其他同學的感受,跟同學間關系鬧得很僵。在對待師長方面,給老師起別名、辱罵老師等。這表明尊師敬老、團結同學的個人美德在當今的校園里也非常值得提倡。而周恩來在尊師敬老、團結同學方面可以說是整中華民族的榜樣。周恩來對其老師高亦吾、張伯苓等的尊敬;對其生母、養母、乳母、嬸母及父親的愛戴;對其同學以誠相待,不記一拳之仇的團結。對塑造當今的大學生道德品質都有著非常好的導向作用。
四、提升和諧理念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當前中國的社會發展正面臨就業,貧富差距和社會保障這三大社會矛盾;城鄉之間的差距拉大,地區之間的差距拉大,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等導致了當前新的社會矛盾,如工作難、上學難、看病難等現象。同時在大學內部也出現了不和諧的現象,例如2013年4月發生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宿舍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兩名同學因瑣事發生口角,一人被刺傷,搶救無效死亡;南昌航空大學前湖校區的一學生宿舍內發現一具男性腐爛尸體。這些事件說明當前的大學校園內并不和諧,學校在加強教育、管理的同時,大學生急需道德自律意識、和諧理念的培養。周恩來精神中的和合協作精神就包含著中國傳統的和諧思想與現代和諧理念的結合。和合協作精神的核心就是和諧與協作。和諧是中國文化的首要價值,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是中國文化最真誠的體現形式。周恩來作為中華民族道德品質最完美的價值典范,其和諧理念主要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同學之間的和諧相處;國家之間的和諧友好;民族之間的和諧統一。如周恩來剛到天津南開讀書時,由于南方同學與北方同學發生口角,周恩來勸架,就被同學南士豪打了一拳但周恩來不僅沒還手,反而努力團結所有同學和諧相處、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在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的過程中,周恩來創造性的運用和平外交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發展和諧友好的國家間的關系。周恩來在“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講話中指出,“我們反對兩種民族主義,就是既反對大民族主義,也反對地方民族主義,特別要反對大民族主義。”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5個民族的人口只占8%左右,因此我國必須要反對大民族主義,堅持各民族平等、友好相處才能反對民族分裂,保證我國各民族和諧統一。“以和為貴,民主平等”是周恩來待人接物的思想的核心,和諧理念伴隨著周恩來的一生。當今的大學生由于生活節奏加快,人心變得浮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微妙,容易發生矛盾,這樣就更需要以周恩來的和諧精神為榜樣,把和諧理念植入我們的心中,使我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呂志孔.外交巨擎[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37.
[2]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87.
[3]王鳳勝,劉德軍.偉人的人格魅力—周恩來人格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382.
[4]汪浩.周恩來:青少年教育的視角.[J].毛澤東研究.2001,(2).
[5]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47.
[6]馮政清,袁文偉.周恩來精神的時代價值及當代啟示[J].西北大學學報,2013(03).
[7]耿春亮,李會勤.近二十年來周恩來精神研究述評[J].高校社科動態,2008(05).
[8]韓錦標.用周恩來精神引領大學生人格培養[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