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3S”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實證分析

2014-11-12 09:02:17谷秀蘭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20期
關鍵詞: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內容

谷秀蘭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創新型、技能型專業人才的需要。該文結合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情況進行探討,從“3S”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效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從這4個方面對“3S”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3S”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實證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0-96-05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經濟改革也進入攻堅階段,可以預見,今后一段時間內,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將成為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要求,土地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也將不斷加強。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地供需形勢嚴峻,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土地已經成為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加強土地資源的科學化管理,已經成為擺在各級政府案頭的重要任務。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科學、有序的土地管理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提高土地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是滿足這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選擇。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培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搖籃,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實現土地資源的信息化管理目標,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專門開設了“3S”類課程,通過系列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成為提高土地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1 研究背景

1.1 專業發展背景 土地資源管理的內涵即“以管理決策為核心,以土地利用與協調土地利用中的人-地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體現了公共管理的屬性”[1],而要實現利用土地及利用過程中協調好人-地關系這一目標,就需要管理者對于所管理的對象即“土地”的現狀、變更等信息在時空上的表達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取、存儲、處理并加以分析,從而為決策提供支持。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管理者具有管理土地所需要的良好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操作技能。

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是該專業在海南省的唯一設點專業,是結合海南經濟發展需要而重點建設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于1993年開始專業建設,經過1996年和2000年的2次升格,從兩年制專科到三年制專科,再到四年制本科,經過了21a的發展,該專業在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方面都取得長足的發展。2004順利通過了海南省本科專業評估,2010年被批準作為海南省本科院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幾年上一個臺階,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目前歸屬于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畢業學生被授予管理學學位。

1.2 “3S”類課程設置 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即實現土地資料獲取的及時性、地理位置定位的準確定和空間信息分析的完整性,這樣才能保證在土地利用信息變更、土地動態監測、專題成圖等方面的需求。“3S”技術以其在空間信息獲取與管理方面的優勢和特點,使土地資源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可視化、智能化的實現成為可能[2]。“3S”技術即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統),是目前對地觀測系統中空間信息獲取、存儲管理、更新、分析和應用的3大支撐技術,是現代社會持續發展、資源合理規劃利用、城鄉規劃與管理、自然災害動態監測與防治等的重要技術手段[3]。

目前國內高校在“3S”課程體系設置中也基本上以GPS、RS和GIS為基本課程,在此基礎上圍繞信息獲取、數據管理、制圖等進行相關課程設置,形成較為完善的“3S課程體系。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作為公共管理學院下設專業,所開設的“3S”類相關課程如表1所示。

2 實踐教學改革實證分析

實踐教學環節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點內容,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4a本科教學,在學習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具有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具備從事土地管理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土地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專業性質決定了土地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設置與其他專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土地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編制時也突出了實踐教學環節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為了更好的履行社會職責,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緊跟社會經濟發展步伐,在充分理解土地承載力問題與人的需求問題是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發展要求,通過教學改革、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解決培養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問題。教學改革涉及的方面較多,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要求、教學計劃等內容,其中作為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始終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這里結合教學改革實際,圍繞“3S”類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教學效果分別進行分析(圖1)。

2.1 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尤其是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即通過對各門課程的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統籌整合,制定系統合理的實踐教學大綱,構建培養綜合能力的目標體系[4],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在實踐教學體系設置方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要按照“打基礎、促提高、強轉化”的改革思路,采用“課內實驗+課程實習+綜合實習+科研實訓”的模式,做到讓學生從“課堂學習——實驗室操作——科研實踐”的過程掌握理論應用到實踐的能力。

2.1.1 打基礎 為了達到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目的,對所有的“3S”類課程都設置了課內實驗環節,理論與實踐學時安排比例維持在2∶1或1∶1的水平,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把理論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更扎實。在課程實習環節,主要設置了地圖制圖學綜合實習、測量與地籍測量綜合實習、土地信息系統綜合實習和土地利用規劃綜合實習等,要求學生能夠結合課程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解決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如“制作完成鄉鎮土地利用現狀圖”或“完成海南大學用地界線測量并成圖”等。endprint

2.1.2 促提高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作為海南大學“3+1”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專業,嘗試在前3a完成所有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用大四1a的時間進行專業綜合實習,學生可以選擇被推薦到校外實習基地或自行選擇到與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到社會服務一線,了解土地資源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進行實際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從而為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后來為了更好地夯實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在大四第一學期安排名師巧匠講堂、專業技能提高專題等形式讓學生掌握學科發展前沿、專業常用軟件等。專業綜合實習采用的是校內專業導師和校外實踐導師結合的“雙師”制度,結合校內指導老師的理論支持和校外指導老師的實踐經驗,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職業規劃出發,結合畢業論文設計,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專業綜合技能,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力。綜合實習完畢后,實習單位給出實習鑒定,作為實習成績評定的依據。

2.1.3 強轉化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科研實訓環節來實現,也是讓學生掌握理論應用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科研實訓是培養研究型創新人才的環節,以往更多的是在研究生學習階段設置,現在創新人才培養下沉到本科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也把研究型創新人才培養作為目標之一。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以下2個途徑來為學生提供機會:一是直接參與專業老師的課題研究,二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科研創新大賽。課題研究大多是結合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的,與社會實際結合密切,通過鼓勵高年級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舉辦專業技能大賽,讓學生學會如何立題、如何論證、如何解題,把枯燥的理論和精彩的實踐結合起來,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目前已成功舉辦了3屆測繪技術大賽、2屆課題研究大賽,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2.2 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靈魂”,是實踐教學實施的主要依據。2007年以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地處儋州兩院,尚未搬遷到海口,由于地理位置、師資配備、實驗條件等因素,實踐教學內容多是驗證性實驗,實踐內容陳舊且多年未更新,與社會實際脫節,導致學生到就業崗位后無法學以致用,需要重新花費時間和精力學習,造成雙重浪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在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兩校合并后,按照學校發展規劃,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搬遷到海口,一方面爭取到學校專項經費更新和完善實驗室設備條件,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師資力量,鼓勵專業老師申請各級各類橫縱向課題。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在提煉傳統驗證性實驗內容的同時,與時俱進,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增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內容,如土地變更調查、土地規劃、土地集約利用、土地整治等土地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土地測量、土地信息更新、專題圖編制等,這些內容都是與近年來國家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新政策、新舉措、新技術應用等結合起來的。

在進行課程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同時,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從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的角度出發,通過將專業教師橫縱向科研課題研究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所長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提前將課程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如學生通過參加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基本農田調查、開發區評價、土地整治等項目,了解土地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以及具體的工作流程,為其后續的就業奠定基礎。

2.3 實踐教學資源 實踐教學資源是保證實踐教學環節得以順利實施的物質基礎和重要前提,主要包括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2個方面。由于經費短缺原因,很多高校在實踐教學資源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甚至因不能滿足正常教學需要而導致專業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結果。為了完善教學資源,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主要從更新自有資源、豐富交流資源和引進校外資源等3個方面入手進行實踐教學資源的建設。

2.3.1 完善自有資源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充分利用學校所提供的各項經費申報機會,得到了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的支持,購買了遙感影像、“3S”系列軟件、全站儀等基本實驗設備;利用學校配套資金完成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土地信息、土地規劃、房地產管理和手工繪圖等4個實驗分室的建設,為學生開展課程實驗、實習提供基本條件。

2.3.2 豐富交流資源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軟硬件的更新換代很快,作為高校不可能有足夠的經費來確保儀器設備的與時俱進,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另辟蹊徑。近年來隨著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和專業老師科研實力的提高,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影響力也逐漸增強,專業的對外交流也較以往增加很多,這也為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資源。通過與業內公司聯合舉辦系列專業競賽,采用讓公司提供最新儀器設備并提供培訓的方式,讓學生既可以有機會接觸自有資源以外的新儀器新設備,同時也能夠接受到專業的培訓,而公司也能夠得到擴大影響的機會,一舉多得。除了舉辦競賽外,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也通過名師巧匠講座和專業老師外出進修的機會,把更多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引進來,轉化成為新的實踐教學資源。

2.3.3 拓展校外資源 相對于高校來說,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公司等在軟硬件的更新速度上有更大的優勢,為了彌補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還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進校外的資源。通過與政府部門合作建立學生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有機會以實習生的身份到政府實習,了解現在土地管理職能部門在實踐技能中的需求和變化,提前為就業做好準備。同時結合學生綜合實習環節,與實習單位合作,建立“雙導師”制,讓學生在實習單位導師的指導下,利用實習單位的各項資源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技能。目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與省市縣國土管理職能部門和土地規劃、土地評估、土地整理等專業公司合作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大大拓展了實踐教學資源的范圍,彌補了高校實踐教學資源陳舊、短缺的問題。endprint

2.4 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效果是檢驗實踐教學體系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資源等的重要手段,也是實踐教學實施的落腳點,因此如何檢驗實踐教學效果是整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建立“課程考查、成果展示、專業競賽”相結合的檢驗體系,全方位保證實踐教學的良好效果。課程考查是每門課程的必備環節,課程最終成績是由“理論成績+實驗成績”構成,按照7∶3的比例確定;實習獨立課程以外單獨實施、考查和評定。成果展示主要是通過學生實驗、實習、科研實訓環節的成果擇優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專業競賽采用自愿的原則由學生自行組隊、報名、參賽,專業實驗室提供參賽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并根據學生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賽,以賽促學、憑學參賽,比賽過程和比賽結果也是檢驗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

實踐教學效果的檢驗不僅僅可以檢驗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同時也是檢驗實踐教學指導老師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手段的重要指標。指導老師根據課程考查成績、成果展示情況和競賽結果來找差距、做總結,為完善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補充教學資源提供參考。

3 “3S”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教學改革,使實踐教學在構建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和明確教學效果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為專業發展、師資建設和學生質量提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今后的專業發展中,“3S”類課程實踐教學將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為社會輸送合格土地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3.1 重視理論基礎,完善教學體系 任何專業學習,理論知識都應該是重要的基礎性內容,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前提。所以在每門課程的教學安排中都是理論在前,實踐在后。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會有學生熱衷學軟件、摸儀器,而對于相對枯燥的理論學習往往缺少熱情,這是專業學習中的大忌。沒有理論作基礎,實踐教學將成為無水之魚無法順利開展,因此專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重視理論學習,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理論學習的熱情。同時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行業發展現實和相關職能部門管理要求,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學時分配、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加以完善,讓學生從“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拓展性實驗”等構成的課內實驗環節、“課程綜合實習—專業綜合實習”構成的實習環節和“參與課題—參加競賽”構成的實訓環節中充分完成從理論到實踐轉化的過程,形成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3.2 貼近社會發展,更新教學內容 中國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期,城鎮化加速,土地供給能力和社會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會是今后一段時間影響社會發展的重點。作為土地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來說,專業的發展應該與社會發展同步,教學內容的設置也應該反映社會真實的需求,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所學即所用,用人單位來人即能用的目標,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的更新需要從事實踐教學的老師對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有一定的把握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之余多參加課題研究,尤其是與政府職能部門合作的橫向課題,這些課題往往就是社會急需解決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產學研”的統一是高校辦學的目標之一,通過三者的統一,實現老師從課題中提高,學生從老師處學習,用人單位從學生處得人才的效果。土地資源管理內涵豐富,所涉及的領域眾多,從基本土地信息的管理到土地的布局調整,再到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中應該要包含土地管理工作各個領域。

3.3 集結社會力量,豐富教學資源 隨著土地管理事業的迅速發展,新開發并投入使用的軟硬件也在不斷更新換代,這些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的購置費依靠現有的高校經費額度是無法滿足的。一方面是高校經費投入力量有限,一方面要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就需要充分拓展社會資源。一是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就業指導基地等建設機會,借助校外基地所擁有的軟硬件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最新專業軟件、儀器設備的機會。二是借助社會上專業公司的力量,通過提供試用版軟件或儀器試用的機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新版軟件、新款儀器的操作進行培訓。三是邀請校外專家講座或申辦專業協會會議,讓學生了解其他高校或企事業單位資源使用狀況,為其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提供選擇。

3.4 打破課程壁壘,提高綜合技能 課程之間的區別是客觀存在的,教學規律也要求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分科目、分時間開展,這也是目前高校專業教學中通常采用的課程教學模式。長期以來的分課程教學模式也讓教師講授、學生學習過程中習慣了將課程分割開來進行理解掌握,實踐教學內容往往也僅僅是圍繞本門課程相關要求開展,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掌握片面、無法融會貫通。“3S”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是需要穿插應用的,例如RS獲取基礎信息、GPS進行信息定位、GIS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等過程往往在一個項目中需要循環交叉使用,三者之間的系統、數據對接等問題是影響“3S”技術能否得到應用的關鍵,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對“3S”技術的掌握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熟練,更重要的是能夠熟練的將三者綜合起來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相關課程教師應主動突破課程局限,從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角度去開發新的實踐教學項目,讓學生有更多鍛煉的機會。

4 結語

“3S”類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合格、創新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科學化、現代化的關鍵。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結合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從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建設,強化實踐教學過程中的質量管控,形成有效的實踐教學效果考核機制,為社會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綜合、創新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肖軼,尹珂.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淺析[J].科教文匯,2012(01):46-48.

[2]呂姍.“3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福建農業學報,2013.28(11):1175-1179.

[3]李德仁.論RS,GPS與GIS集成的定義、理論與關鍵技術[J].遙感學報,1997,2:64-68.

[4]張曉娜.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10(4):35-37.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2.4 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效果是檢驗實踐教學體系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資源等的重要手段,也是實踐教學實施的落腳點,因此如何檢驗實踐教學效果是整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建立“課程考查、成果展示、專業競賽”相結合的檢驗體系,全方位保證實踐教學的良好效果。課程考查是每門課程的必備環節,課程最終成績是由“理論成績+實驗成績”構成,按照7∶3的比例確定;實習獨立課程以外單獨實施、考查和評定。成果展示主要是通過學生實驗、實習、科研實訓環節的成果擇優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專業競賽采用自愿的原則由學生自行組隊、報名、參賽,專業實驗室提供參賽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并根據學生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賽,以賽促學、憑學參賽,比賽過程和比賽結果也是檢驗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

實踐教學效果的檢驗不僅僅可以檢驗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同時也是檢驗實踐教學指導老師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手段的重要指標。指導老師根據課程考查成績、成果展示情況和競賽結果來找差距、做總結,為完善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補充教學資源提供參考。

3 “3S”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教學改革,使實踐教學在構建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和明確教學效果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為專業發展、師資建設和學生質量提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今后的專業發展中,“3S”類課程實踐教學將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為社會輸送合格土地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3.1 重視理論基礎,完善教學體系 任何專業學習,理論知識都應該是重要的基礎性內容,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前提。所以在每門課程的教學安排中都是理論在前,實踐在后。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會有學生熱衷學軟件、摸儀器,而對于相對枯燥的理論學習往往缺少熱情,這是專業學習中的大忌。沒有理論作基礎,實踐教學將成為無水之魚無法順利開展,因此專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重視理論學習,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理論學習的熱情。同時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行業發展現實和相關職能部門管理要求,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學時分配、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加以完善,讓學生從“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拓展性實驗”等構成的課內實驗環節、“課程綜合實習—專業綜合實習”構成的實習環節和“參與課題—參加競賽”構成的實訓環節中充分完成從理論到實踐轉化的過程,形成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3.2 貼近社會發展,更新教學內容 中國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期,城鎮化加速,土地供給能力和社會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會是今后一段時間影響社會發展的重點。作為土地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來說,專業的發展應該與社會發展同步,教學內容的設置也應該反映社會真實的需求,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所學即所用,用人單位來人即能用的目標,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的更新需要從事實踐教學的老師對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有一定的把握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之余多參加課題研究,尤其是與政府職能部門合作的橫向課題,這些課題往往就是社會急需解決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產學研”的統一是高校辦學的目標之一,通過三者的統一,實現老師從課題中提高,學生從老師處學習,用人單位從學生處得人才的效果。土地資源管理內涵豐富,所涉及的領域眾多,從基本土地信息的管理到土地的布局調整,再到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中應該要包含土地管理工作各個領域。

3.3 集結社會力量,豐富教學資源 隨著土地管理事業的迅速發展,新開發并投入使用的軟硬件也在不斷更新換代,這些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的購置費依靠現有的高校經費額度是無法滿足的。一方面是高校經費投入力量有限,一方面要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就需要充分拓展社會資源。一是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就業指導基地等建設機會,借助校外基地所擁有的軟硬件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最新專業軟件、儀器設備的機會。二是借助社會上專業公司的力量,通過提供試用版軟件或儀器試用的機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新版軟件、新款儀器的操作進行培訓。三是邀請校外專家講座或申辦專業協會會議,讓學生了解其他高校或企事業單位資源使用狀況,為其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提供選擇。

3.4 打破課程壁壘,提高綜合技能 課程之間的區別是客觀存在的,教學規律也要求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分科目、分時間開展,這也是目前高校專業教學中通常采用的課程教學模式。長期以來的分課程教學模式也讓教師講授、學生學習過程中習慣了將課程分割開來進行理解掌握,實踐教學內容往往也僅僅是圍繞本門課程相關要求開展,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掌握片面、無法融會貫通。“3S”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是需要穿插應用的,例如RS獲取基礎信息、GPS進行信息定位、GIS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等過程往往在一個項目中需要循環交叉使用,三者之間的系統、數據對接等問題是影響“3S”技術能否得到應用的關鍵,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對“3S”技術的掌握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熟練,更重要的是能夠熟練的將三者綜合起來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相關課程教師應主動突破課程局限,從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角度去開發新的實踐教學項目,讓學生有更多鍛煉的機會。

4 結語

“3S”類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合格、創新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科學化、現代化的關鍵。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結合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從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建設,強化實踐教學過程中的質量管控,形成有效的實踐教學效果考核機制,為社會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綜合、創新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肖軼,尹珂.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淺析[J].科教文匯,2012(01):46-48.

[2]呂姍.“3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福建農業學報,2013.28(11):1175-1179.

[3]李德仁.論RS,GPS與GIS集成的定義、理論與關鍵技術[J].遙感學報,1997,2:64-68.

[4]張曉娜.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10(4):35-37.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2.4 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效果是檢驗實踐教學體系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資源等的重要手段,也是實踐教學實施的落腳點,因此如何檢驗實踐教學效果是整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建立“課程考查、成果展示、專業競賽”相結合的檢驗體系,全方位保證實踐教學的良好效果。課程考查是每門課程的必備環節,課程最終成績是由“理論成績+實驗成績”構成,按照7∶3的比例確定;實習獨立課程以外單獨實施、考查和評定。成果展示主要是通過學生實驗、實習、科研實訓環節的成果擇優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專業競賽采用自愿的原則由學生自行組隊、報名、參賽,專業實驗室提供參賽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并根據學生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賽,以賽促學、憑學參賽,比賽過程和比賽結果也是檢驗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

實踐教學效果的檢驗不僅僅可以檢驗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同時也是檢驗實踐教學指導老師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手段的重要指標。指導老師根據課程考查成績、成果展示情況和競賽結果來找差距、做總結,為完善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補充教學資源提供參考。

3 “3S”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教學改革,使實踐教學在構建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和明確教學效果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為專業發展、師資建設和學生質量提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今后的專業發展中,“3S”類課程實踐教學將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為社會輸送合格土地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3.1 重視理論基礎,完善教學體系 任何專業學習,理論知識都應該是重要的基礎性內容,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前提。所以在每門課程的教學安排中都是理論在前,實踐在后。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會有學生熱衷學軟件、摸儀器,而對于相對枯燥的理論學習往往缺少熱情,這是專業學習中的大忌。沒有理論作基礎,實踐教學將成為無水之魚無法順利開展,因此專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重視理論學習,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理論學習的熱情。同時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行業發展現實和相關職能部門管理要求,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學時分配、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加以完善,讓學生從“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拓展性實驗”等構成的課內實驗環節、“課程綜合實習—專業綜合實習”構成的實習環節和“參與課題—參加競賽”構成的實訓環節中充分完成從理論到實踐轉化的過程,形成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3.2 貼近社會發展,更新教學內容 中國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期,城鎮化加速,土地供給能力和社會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會是今后一段時間影響社會發展的重點。作為土地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來說,專業的發展應該與社會發展同步,教學內容的設置也應該反映社會真實的需求,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所學即所用,用人單位來人即能用的目標,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的更新需要從事實踐教學的老師對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有一定的把握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之余多參加課題研究,尤其是與政府職能部門合作的橫向課題,這些課題往往就是社會急需解決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產學研”的統一是高校辦學的目標之一,通過三者的統一,實現老師從課題中提高,學生從老師處學習,用人單位從學生處得人才的效果。土地資源管理內涵豐富,所涉及的領域眾多,從基本土地信息的管理到土地的布局調整,再到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中應該要包含土地管理工作各個領域。

3.3 集結社會力量,豐富教學資源 隨著土地管理事業的迅速發展,新開發并投入使用的軟硬件也在不斷更新換代,這些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的購置費依靠現有的高校經費額度是無法滿足的。一方面是高校經費投入力量有限,一方面要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就需要充分拓展社會資源。一是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就業指導基地等建設機會,借助校外基地所擁有的軟硬件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最新專業軟件、儀器設備的機會。二是借助社會上專業公司的力量,通過提供試用版軟件或儀器試用的機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新版軟件、新款儀器的操作進行培訓。三是邀請校外專家講座或申辦專業協會會議,讓學生了解其他高校或企事業單位資源使用狀況,為其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提供選擇。

3.4 打破課程壁壘,提高綜合技能 課程之間的區別是客觀存在的,教學規律也要求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分科目、分時間開展,這也是目前高校專業教學中通常采用的課程教學模式。長期以來的分課程教學模式也讓教師講授、學生學習過程中習慣了將課程分割開來進行理解掌握,實踐教學內容往往也僅僅是圍繞本門課程相關要求開展,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掌握片面、無法融會貫通。“3S”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是需要穿插應用的,例如RS獲取基礎信息、GPS進行信息定位、GIS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等過程往往在一個項目中需要循環交叉使用,三者之間的系統、數據對接等問題是影響“3S”技術能否得到應用的關鍵,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對“3S”技術的掌握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熟練,更重要的是能夠熟練的將三者綜合起來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相關課程教師應主動突破課程局限,從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角度去開發新的實踐教學項目,讓學生有更多鍛煉的機會。

4 結語

“3S”類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合格、創新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科學化、現代化的關鍵。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結合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從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建設,強化實踐教學過程中的質量管控,形成有效的實踐教學效果考核機制,為社會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綜合、創新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肖軼,尹珂.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淺析[J].科教文匯,2012(01):46-48.

[2]呂姍.“3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福建農業學報,2013.28(11):1175-1179.

[3]李德仁.論RS,GPS與GIS集成的定義、理論與關鍵技術[J].遙感學報,1997,2:64-68.

[4]張曉娜.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10(4):35-37.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內容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臨床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應用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土木工程科研資源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的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久久五月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欧美精品色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第一色网站|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在线色国产|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第八页|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伊人天堂网| 国产亚洲精|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亚洲—日韩aV在线| 波多野结衣二区| 国产精品微拍| 亚洲一区第一页|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国产jizz|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内精品91|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91啪在线| 99伊人精品|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无码内射在线| 亚洲性网站|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午夜| 91视频区|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看片|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一级毛片高清|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狠狠亚洲五月天| 午夜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午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