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媛
摘 要: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歷經26年,已經成為我國外語考試的重要檢測手段,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導致社會上對四、六級的取消呼聲不斷。本文提出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必要性,并闡釋了其應該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避免“一刀切”。
關鍵詞: ESP EAP 網考 教學改革
1.引言
大學公共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一種全國性的權威檢測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測試,各個高校都將四六級成績作為衡量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一把標尺,各用人單位也將四六級證書視為應聘必備證書之一。在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試兩者的關系中,語言教學應該是第一位的,測試是服務于教學的,教學是目的,考試是手段,但不可否認,測試對教學有著很強的反撥作用,是教學和學習的指揮棒。這個指揮棒給教學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既有正面的,又有負面的。
四六級考試在之前大學生英語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確實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推動了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隨著現在中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與投入的不斷加大,四六級考試嚴重地阻礙了大學英語向學生提出的更高的英語能力要求,阻礙了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EAP)或專門用途英語(ESP)轉移的進程。雖然其推動了大學基礎英語教學的發展,并使之長盛不衰,但同時阻礙了大學朝專業英語教學轉移和發展的進程。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順應潮流,修訂目標定位,其意義是極其深遠的。這一舉措表明,一個硬性的、統一的教學要求時代的結束,以及一個強調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學英語教學時代的到來(蔡基剛,2007)。
2.大學英語四、六級及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個如此大規模的考試,在長達26年的時間內穩定發展,這一基本事實證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適應了社會的需要,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在當今大學生英語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和學科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況下,必須對其重新定位。根據2003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其中規定了今后高中畢業生必須達到的七級標準和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八級與九級標準,“八級”詞匯量要求在3300字左右,優秀高中畢業生要達到九級水平,詞匯量為4500;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核心就是突出聽說能力的培養和推動基于多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大學四級考試是檢測學生達到大學英語課程“一般要求”的考試,詞匯量要求在4500字左右,六級考試是大學英語“較高要求”的測試。高中課程和大學英語課程重復率高,很多詞匯、語法都是高中學過的東西,大學英語受到中學英語和英語專業的雙面夾擊,必須尋求新的出路。因此,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四六級考試也應隨之改革。
2.1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新方向
英語水平是構成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之一。大學英語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基礎教學課程體系中重要的核心課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高等學校學生的總體培養質量,傳統意義上的大學英語指的就是基礎英語教學。
目前許多名校,如清華北大已經取消了大學英語課程的開設。學生認為英語基礎已經在中學階段打好,開設基礎英語課程等于重學高中階段學習過的知識。因此,把目標轉為注重學生學術英語能力培養,為專業化國際交流提供支撐。這一改革適應了專業院系和學生的需求,得到了學校的支持。香港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非常明確,他們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學術英語能力,以適應專業學習和未來工作的需要。由于目前香港高校新生的英語水平離這樣的課程目標還有較大距離,他們就需要學習在中學里沒有學過的EAP課程。內地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含糊,學生和學校只能把四六級考試作為學習的終極目標。由于這個目標在新生英語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可以在越來越短的時間甚至零時間里實現,這樣學分的壓縮和課程的萎縮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大學英語應該借鑒香港及國外的先進經驗,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各大學的教師整體水平和生源狀況存在差別,國家和地方對不同類型高校的投入不一樣,學生的學習條件也不盡相同。對于一些入學英語基礎比較差、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都不具備的學生,大學英語教學還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各個高校在學生大一期間就要確定學生的水平,判斷學生是否需要修完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必修課程。對于那些基礎已經達到一般要求的學生,即通過四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給學生開設相關的專業英語或實用英語課程。
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應該是了解專業前沿的國際發展,增強在科學技術上的學術競爭力。真正符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了解國際前沿的前提應該是先打好基礎,這就要靠大學英語即通用英語打基礎。
2.2四、六級考試面臨的問題
鑒于四、六級考試在社會上的認可度,英語成績較差的大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英語的學習上,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必須奮斗整個四年;成績好的學生為準備其他各類英語考試,也奮斗了整個四年。這種學習熱情的錯位,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專業學習,違背了大學教學的真正目的。
此外,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評估手段,其對教學等方面產生的巨大影響已為大家所公認。很多同學通過四、六級考試后就沾沾自喜,從此放棄了英語學習。根據對武漢當地大學一些學生的調查,學生反映:“通過了四級、六級考試,自己覺得是英語高手。但碰到英文文章,心中頓時務實起來,通篇都是生詞,一小時只能看幾行。寫的英語論文,外國人看不懂。學了一些日??谡Z,但跟老外交流膽怯。學校中實際生活如上機房、做實驗、選課、搞課題研究都不會說?!惫P者親歷的湖北省眾多高校的一線老師們的意見也不比學生少:學生四、六級考試過關之后,英文文獻讀不了,英文論文寫得一塌糊涂,未能實現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大學人才培養目標。
四、六級考試的重要性,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成為應試教育,社會上的不法分子為了獲利,制造作弊器,銷售四、六級答案,很多高校把四、六級通過率當做衡量教學的唯一標準。四、六級在不斷改革,2005年從以前的100分滿分值改為710分滿分,大大增加了聽力的分值比例,把聽說交際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2012年12月新推出的多題多卷,有效防止了作弊現象,其還有待進一步改革,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保障其效度跟信度。
四、六級考試應該反自身的優缺點,不斷進行改革,適應時代的需求,為更好地服務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支持。討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通用英語定位還是學術英語定位,不論是對于挽救考試本身,還是對于促進我國大學英語健康發展,都有很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3.改革措施與建議
3.1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應當與國際先進做法接軌,不斷改進技術手段,引入計算機網絡化的考試技術,使考試更具科學性和準確性。網考有很多優點:(1)可以借助多媒體模擬更真實的交際場景,使測試由靜態變為動態,使英語的使用更加接近生活。(2)可以節省資源,降低印卷、運輸、分發、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強度。(3)網考具有測驗周期短的特點,能夠增加每年考試的次數,同時實現一人一卷模式,有效防止考前泄題或考試過程中的作弊行為,提高考試的安全性。
美國教育服務中心(ETS)推行的托福考試是針對留學生的學術英語水平考試,是一場職場英語的水平考試。雅思考試由英國文化協會、劍橋大學考試局及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發展署共同主辦。雅思分學術類和普通類兩種題型,學術類主要適合留學,普通類主要適合移民。鑒于此,國內的CET要想長遠地立足于國際社會,也要開發自己的獨特測試種類。比如當下流行的檢測學生基礎英語水平的大學公共英語考試,也要服務于專門英語(EPS)教學,為EPS開辟新的測試。
3.2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改變傳統的所有本科生都進行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必修課的局面,壓縮大學英語的學分,將其用來開設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專業需求選擇,取消綜合英語(或叫大學英語)這個由精讀演變而來的傳統課程,代之以1~2個學分的、比較專項的閱讀、聽力、口語、寫作、語法等小課程。
3.3教師層面
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接受培訓,為開設各個專業的學科英語做準備。同時控制從英語專業的碩士生或博士生中招聘單純為上大學基礎英語課的教師。教學管理者和課程規劃者只有充分了解本校學習者的外語學習需求,才能對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制訂出適合本校學生的英語教學改革方案和教學模式,因需施教,收效才更直接可觀,才更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將英語教學的重心逐漸從大學下移至中小學,為大學生學英語減負,使之有更多時間學好專業,努力創新。分管大學和中小學外語教學的教育部門有必要相互協調配合,制訂規劃,加速這一進程。中小學是學好英語最重要的階段,是英語教學杠桿的支點,最需要優秀的英語教師,最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最需要國家投入,投入的效益也最高。
3.4政府層面
加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國家增加投入,派遣英語教師出國學習,或聘請外語教學專家培訓英語教師,提高外語教學理論水平和英語運用能力,讓教師明白外語是怎樣學會的,知道怎樣教,自覺抵制應試教育。多邀請英語國家的大中小學生來華與我國學生交流互動,創造英語學習環境,讓我國學生體驗英語的真實使用。
4.結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英語水平??陀^地說,在中國大陸,比較幾種全國性的英語標準化考試,四、六級考試是最成熟、最學術、最規范的英語考試。作為全國性的標準化考試,不能因為其有著某些缺點,便將其全盤否定。取消一個考試是很容易的,但是改革一個考試,盡管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意義更深刻。
四、六級考試從1987年實行來,已經成為我國外語考試的民族品牌。我們應該把四、六級考試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達到國際教育測量學專業標準的,能與國際接軌的語言測試體,并打造成一個能與境外英語測試體系相抗衡的中國的民族品牌。將四級考試還是保持原來的通用英語考試,六級考試改為學術英語或專用英語考試,從而更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Douglas, D. Assessing Languages for Specific Purposes: Theory and Practic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
[3]張堯學.抓住機遇,再接再厲,全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J].外語界,2008a,(4).
[4]張堯學.關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總體思路[J].外語界,2008b,(5).
[5]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