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長輝 朱國政
摘 要: 目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顯性教育為主,通過課堂教學完成,忽略隱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各因素之間關系的分析,從兩個方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進行分類,并詳細闡述幾類隱性教育的性質、作用等。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隱性環境 大學生 類型劃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的內容是較為廣泛和十分復雜的,各種各樣的隱性環境因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它們通過相互間的牽制和協調共同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各個因子。根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各因素之間關系的分析,從兩個方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進行分類,即從內容上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分為物質隱性環境和精神隱性環境;從形式上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分為宏觀隱性環境和微觀隱性環境。
1.從內容上劃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
1.1物質隱性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隱性環境指在高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無意識的、隱蔽的,并具有滲透性影響的一切物質環境因素的總和。這些物質隱性環境的各個因子是能夠被大學生感知感覺的客觀存在的實物,它們存在于大學的各個角落,如圖書館、教學樓、宿舍樓、辦公室、各類學生社團等。大學生任何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都受到隱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大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受到來自校園內各種各樣實體物質隱性環境的影響和感染,對大學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影響。這種隱性環境的影響是無意識的、隱蔽的、無處不在的,例如,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滲透到校園公告牌上、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教學樓走廊的墻壁上、海報宣傳欄里等物質性實體上,使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大學生的思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2精神隱性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隱性環境指在高校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無意識的、隱蔽的,并具有滲透性影響的一切精神隱性因素的總和。所謂精神隱性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高校的有關規章制度、約束性文件、各種上級部門的會議精神等;二是人們的各種思想觀念,如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學習觀等,這些思想觀念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三是人們的心理因素,如學生的心理、教師的心理、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心理、輔導員的心理等。因此可以說,任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離不開精神隱性環境因素,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及目標實現的原動力。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離開了精神隱性環境因素,那么學生所能感受到的就只剩下光禿禿、毫無活力的物質實體了,學生的思想就無法活躍起來。
2.從形式上劃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
2.1宏觀隱性環境
宏觀環境指整個社會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宏觀環境對人們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發展起著決定性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觀隱性環境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客體所處的較為廣泛的政治、文化范圍空間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隱性影響的環境因素的總和。我們從概念上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觀隱性環境分為政治隱性環境與文化隱性環境。
2.1.1政治隱性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隱性環境指高校內各種政治環境隱性因素,包括當時的國內外政治形勢、社會政治形勢、高校政治意識、學校的規章制度,它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政治實踐活動,高校的校內廣播、校園網絡等構成了校園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的氛圍以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縱觀國內外各種政治事件很多都是在學生中產生的,如中國的革命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青年人特別對高校大學生推行“和平演變”以來,烏克蘭局勢、日本解禁自衛權、我國南海問題等,整個國際形勢和格局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這些政治環境的變化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具有很大沖擊。因此,政治隱性環境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為產生著重大影響。
2.1.2文化隱性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隱性環境主要指高校大學生心理和思想意識形式等方面因素的總稱。從學生心理視角上看,它包括大學生一定的日常生活習慣、心理素養、價值觀及思維方式等。從思想意識視角上看,它包括政治文化、道德修養、藝術造詣等文化因素。生活在高校環境中的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總是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環境的慣例的、習俗的、輿論的驅使及當時流行的、時尚的隱性影響,它必然受到高校文化隱性環境量變性的影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發展必然離不開高校文化隱性環境,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文化隱性環境中受到熏陶而產生思想量變性積累,進而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轉化奠定隱性基礎。
2.2微觀隱性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觀隱性環境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客體在其所處的較小空間范圍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隱性影響的環境因素的總和。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觀隱性環境概念的理解上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觀隱性環境主要包括網絡信息隱性環境、人際交往隱性環境和宿舍隱性環境等。
2.2.1網絡信息隱性環境
當今社會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及普及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想文化交流空間和平臺,并且以其獨有的魅力影響和沖擊著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隨著手機網絡信息發展的進一步完善和普及,可以說大學生至少人手一部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獲取各種信息和發表自己對某一事件或問題的看法和觀點,通過互聯網或手機網絡獲取各種信息的時代已經來臨,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信息隱性環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如BBS論壇、各類貼吧、網絡講座等嚴重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它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媒體環境相比具有互動性、共享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點,且新聞信息的來源更為廣泛,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利用網絡信息特征,改進與完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互聯網或手機網絡方式進行宣傳,提高工作效益,節約人力資源,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得到拓展。
2.2.2人際交往隱性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際交往隱性環境主要是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物質生活與精神交往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各種各樣的關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與發展產生量變性影響的一切因素的總稱。包括同學之間的交往關系、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交往關系、院系之間的交往關系、男女學生之間的交往關系、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關系、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關系等,這些交往關系是通過平等原則進行的,其交往氛圍是和諧的、民主的,所有交往體現的都是一種“平等效應”,雖然有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服從關系,但并不影響大學生之間的交往熱情和興趣。
2.2.3宿舍隱性環境
高校的學生宿舍是大學生在校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毫無忌諱地辯論各種各樣問題的主要陣地,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高校宿舍隱性環境因素對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影響是巨大的。居住在同一宿舍的幾名同學來自不同地區和家庭,有著不同生活背景和習慣,而且每名同學有各自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經過大學四年的共同生活,彼此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思想觀念等會進行著交流、碰撞、批評、接納和融合。在隱性環境中使自己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等觀念發生量變性的重新選擇,為自己的思想質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延青,李志強.淺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及其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9).
[2]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專題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羅聰.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J].科技創新,2010(5).
[4]李海燕.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9):21-2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
項目來源: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項目資助,高校思想政治隱性環境建設研究,2013-MFD-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