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摘 要: 地理課程的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理念的集中體現,對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就目前來看,特別是農村中學在開展課程中的實踐活動時困難重重,難以得到全面實施。文章通過對教學實踐中的做法進行探討,以探索和規范實踐活動實施手段,從而取得活動實效。
關鍵詞: 地理課程 實踐活動 實施手段
現今,初中地理課程改革旨在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給予學生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培養學生成為國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學習中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和方法,使他們正確面對人生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完善自我,努力成為國家的合格公民。
一、地理課程中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1.地理課程中的實踐活動是由地理學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本身就有很強的實踐性。
2.地理課程中實踐活動是《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读x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在知識方面,特別強調在區域發展中,尤其是在學生居住地中,結合身邊的生活事例具體認識和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要求學生既關注自己周圍局部的環境問題,又能夠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全球性,從而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培養開放的世界意識。
二、地理課程中實踐活動的實施手段
1.關注身邊的地理問題,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如七年級第一堂課“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活動1:你對哪些地理問題疑惑不解?請寫出兩個。學生舉例,如漢惠渠的污染,堰河的污染等。我講解這是由于亂倒垃圾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化工廠污水的排放是導致河流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地球環境問題其實就是你我身邊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與地理有關的事例,讓學生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掌握地理知識對于他們將來生活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動力。
2.實物教學,動手操作,讓地理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技能。講授“經緯網”知識時,在講臺上擺一臺汽車上的導航定位儀,將教材內容轉化為實物進行教學。
提出問題:一輛汽車若在野外(如沙漠地區)遇到困難,如何向110或有關部門報告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一個球體表面標出假想遇到困難汽車的位置。
理解問題:讓學生邊觀察邊議論,然后引導學生認識,這實際上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確定一個點的位置”的問題。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確定“座位”的方法,概括為利用“行”“列”定點的方法。
把已找到的方法運用到“問題”解決的實際情境中,使學生聯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過“困難汽車”這一點畫兩條十字交叉線,然后,引出經緯線、經緯度和經緯網的知識。
“問題”的解決:提供汽車上的導航定位儀,講解用法,并由學生上講臺操作,教師指導,定出學校的位置(經緯度)。
本節課學生活動反應良好,學習效果很好。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這一基本理念,內容安排上充分考慮學生現實生活的體驗,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對問題的興趣。
3.關注時事,充分利用電腦,讓地理活動的資料具有先進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如講授“板塊構造學說”時,提供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引發巨大海嘯的材料和播放新聞錄像。
布置活動:上網收集有關地震發生原因的資料,介紹地震前常有哪些異?,F象,當地震發生時應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利用課余時間,學生在網絡上分別查找和整理資料。將查找到的資料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成PPT展示作品。學生輪流演示、講解自己的作品,教師分別進行點評。這一活動重視地理教學與計算機的整合,以及信息資源和教學媒體的充分利用。
4.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利用地理野外考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參與對象為八年級學生,時間為一個月。結合鄉土教材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產生成就感。從而鞏固并提高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走出課堂,步入自然和社會,進行鄉情國情教育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1)課題:家鄉水資源狀況和分布;認識家鄉植物種類及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規律。(2)學生自由選擇課題準備資料。在實地考察前,(教師提供幫助)學生搜集并整理地圖、統計資料、調查報告、歷史記錄等資料,并制成分布圖和圖表,形成對考察課題的初步印象。(3)野外觀察與訪問。(4)指導學生撰寫考察報告,內容包括:題目及確定題目的理由,考察的目的及設想;考察方法和程序,考察的內容及已有資料同野外考察的關系,主要結論及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特別是野外考察,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更是參與者。
5.引入組間競爭機制,提高實踐活動的全面參與性。青少年有較強的自我實現欲望,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人的最高層次需要是自我實現?!币簿褪钦f,人人都有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使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別人認可的需要。針對這種心理特點,我在學生的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有效提高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參與積極性。
在每章的復習課中,全班分四組進行本章知識的競賽,每個活動由學生自行分組配合完成,并在地理園地中展出成果,由我和學生共同評價。各小組輪流舉辦學校的地理園地板報,學生積極收集地理資料,并在每月評出最佳小組,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增強。
總之,農村中學的地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實踐活動的價值,轉化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課內外活動統籌安排,從內容、活動方式、開發技術上與各科有效地加以整合,克服各種困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這樣課程改革才能進一步發揮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