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適用于外籍青少年夏(冬)令營的漢語言文化體驗課程應分為漢語學習和中華文化體驗兩大模塊。漢語學習模塊應注重聽說訓練與基本漢語交際能力培養,并在漢語教學中適當滲透文化因素,較好地處理漢語拼音、漢字等教學難點,應利用情景教學、課堂游戲、實物、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實現教材的立體化。中華文化體驗模塊應盡可能讓營員體驗中華美食、中華才藝、地域文化和風俗禮儀,提高營員的動手能力和參與度,從而優化漢語言文化體驗的總體效果。
關鍵詞: 夏(冬)令營 漢語言文化體驗 課程建設
引言
世界“漢語熱”的持續升溫和國際交流的日益多樣性,以及南京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舉辦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使中國語言文化再次為全世界青少年所矚目。為了吸引更多外籍青少年來華了解中國、體驗中國,針對外籍青少年的夏(冬)令營式漢語言文化體驗課程無疑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模式。
一般來說,夏(冬)令營時間在一兩周至一個月左右,不以單純學習漢語為目的,更注重全方位的漢語言文化體驗。這種形式滿足了外籍來華青少年(為了稱說方便,以下簡稱“營員”)了解中國、體驗中國的需要。但是,在較短時間內組織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體驗課,既要考慮到漢語學習的規律性,又要照顧到學生的母語背景和漢語水平,以及中華文化體驗課的豐富性。這就給夏(冬)令營組織者提出很大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在于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的選擇與使用。
課程的設置直接關系夏(冬)令營的受歡迎程度。而教材作為教學結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1]。
從1980年至今,教材種類不斷豐富,已經初步形成多種層次、多種類型、可以基本滿足多種需求的教材體系[2]。然而,可選的適用于營員的對外漢語教材少之又少。找不到合適的漢語教材,夏(冬)令營的漢語教學組織者因此而苦惱,營員的學習效果勢必受到影響。因而設置適用于外籍青少年夏(冬)令營的漢語言文化課程已是當務之急。
一、課程設置
夏(冬)令營時間短,任務多樣,不以單純學習漢語為目的,更注重全方位漢語言文化的體驗。這種形式既滿足了營員了解中國、體驗中國的需要,又對夏(冬)令營的課程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鑒于上述因素,漢語言文化體驗課程不同于傳統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不僅在課堂環境中學習,還包括課堂學習在內的多元化學習,應分為漢語言學習和中華文化體驗兩大模塊。在漢語學習模塊中,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應注重對營員的聽說訓練與基本漢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并適當滲透文化因素,適當教授漢語拼音和漢字。在中華文化體驗模塊中,主要以課外體驗為主,走出課堂,引導營員體驗中華美食、中華才藝、地域文化和風俗禮儀。
二、漢語言學習模塊課程設置分析
在較短的時間內讓營員具備基本的漢語交際能力,是夏(冬)令營的預期目標,而漢語教材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直接途徑。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有限教學時間內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處理好教語言和教漢字的關系,處理好語言與文化因素的關系,在符合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增強趣味性,實現教材的立體化,等等,都是我們面臨的難題。根據已有的文獻資料和教材編寫實踐,我們提出以下對策。
(一)處理好漢語和漢字的關系
針對不同國別的漢語學習者,在以語言能力訓練為主的同時,應強調重視漢字認讀和書寫方面的教學,幫助營員打好漢字基礎。尤其對于非漢字圈的營員,漢字更是學習的難點,可以在教材中設置“漢字表”加強對漢字書寫能力的訓練,便于營員學習漢字的結構和筆順,并自主練習,這一點可以借鑒《速成漢語基礎教程綜合課本》[3]的做法。當然,要注意選用的漢字不要太難,以免打擊營員學習漢字的熱情和自信心。
(二)處理好漢語和文化因素的關系
漢語學習者用漢語和中國人交際時,除了必須掌握語音、語法和詞匯外,還必須掌握中國文化因素。中國文化因素能夠解決“中國人為什么這么說”和“這么說的含義是什么”的問題。因此,教材中除了語音、語法和詞匯之外,還應結合某些語言現象,對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進行解釋,這些文化因素包括中國人的民族觀念、民族心理、民族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等[4]。
(三)確保趣味性的實現
針對青少年的教材一定要有趣,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材一定要選取接近營員日常生活和實際需要的話題,讓他們覺得通過教材的學習可以迅速掌握自己需要的內容,可以對實際生活有很大幫助。這樣,營員才會對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定要避免教材語言和實際交際語言相脫離的情況,避免一味追求趣味性而使教材內容可笑或幼稚化[5]。
另外,要善于利用各種圖片和實物道具[6]。比如,使用經過簡化處理的飯館菜單、火車時刻表、飯店登記表、電視節目表等道具,讓營員造出有趣的例句,既可以訓練營員的語言能力,又可以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強化營員的語言交際能力。
(四)實現教材的立體化
立體化的教材系統指調動一切現代化手段,使用文字、圖片、錄音、錄像、電腦軟盤等多種媒介形式[7]。尤其以漢語交際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材,更要注意多種現代化手段的綜合運用,并實現紙電互動。除了上述形式,還可以適當加入課堂游戲環節,并以真實的交際任務為驅動,達到真實的情景模擬效果,強化營員的漢語交際能力。
三、中華文化體驗模塊分析
中華文化體驗是營員了解中國、體驗中國的一個直接途徑,這個模塊包括中華美食、中華才藝、地域文化和風俗禮儀。
(一)中華美食體驗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說明中國人把吃看得與天一樣重要。中華美食講究“色、香、味、形、器”,這與西方人注重食物的營養有非常大的差異。在飲食工具上,中外最大的差異就是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而西方人用刀叉。中國地域廣大,根據地域特點,可分為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徽。每個菜系都有各自獨特的風味。最為外國人津津樂道的中華美食有烤鴨、餃子、麻婆豆腐、魚香肉絲、酸菜魚等。讓營員學會用筷子吃飯,并為他們推薦當地美食和當地能夠品嘗到的其他地域美食,都是營員對中華美食的最直接體驗。
(二)中華才藝體驗
中華才藝包括書法、國畫(水墨畫)、剪紙、茶藝、武術、臉譜、陶藝等。青少年活潑好動,可以推薦他們學習簡單的書法,如學習怎樣握毛筆在宣紙上書寫簡單的筆畫;學習簡單的剪紙,學習怎樣剪出雙喜字、簡單的窗花;學習陶藝,學習認識陶土、怎樣制作簡單的瓶瓶罐罐;學習太極拳的招式;欣賞茶藝表演,品嘗不同種類的茶;還可以欣賞京劇表演和武術表演等。
(三)地域文化體驗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具有不同的地貌和風土人情。可以組織營員游覽中國著名景區和景點。高等教育出版社有一套用于中小學夏令營的地域類教材,包括游北京、游重慶、游海南、游河南、游山東、游陜西、游新疆等[8]。接待營員的單位根據所在地區可以組織營員游覽當地名勝古跡,讓營員獲得地域文化體驗。以南京為例,可組織營員游覽玄武湖、紫金山等景區。
(四)風俗禮儀體驗
中華風俗禮儀包括節日風俗、婚禮風俗、服飾風俗、節氣風俗、祭奠風俗等。接待營員的單位根據所在地區和開營時間,可組織營員有所選擇地體驗某些風俗禮儀,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參加中國人的婚禮,試穿中國傳統服飾——漢服等。
四、結語
外籍來華青少年夏(冬)令營活動的目的就是激發營員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盡快了解中國,盡可能多地體驗中國,從而讓營員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上述對外籍來華青少年夏(冬)令營漢語言文化體驗課程的設置分析基于讓營員了解中國、體驗中國的目標。由于時間所限,在課程設置上應照顧到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漢語言學習課程和中華文化體驗課程應交叉進行,避免長時間的語言學習使營員感覺枯燥,也要避免長時間的游覽體驗使營員感覺疲憊。
總之,漢語言文化體驗課程的科學設置是營員充分了解中國、體驗中國的保障。漢語言學習模塊和中華文化體驗模塊中各個環節的合理配置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全面增強體驗效果,提高營員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53.
[2]李泉.近20年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和研究的基本情況述評[J].語言文字應用,2002(3):100-106.
[3]郭志良,楊惠元.速成漢語基礎教程綜合課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林國立.構建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因素體系——研制文化大綱之我見[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1):17-28.
[5]李一.小議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趣味性原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10):217.
[6]衣玉敏.論對外漢語教材中趣味性的實現途徑[J].大家,2011(11):197.
[7]劉珣.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1994(1):58-67.
[8]高等教育出版社網站圖書產品查詢:http://www.hep.com.cn/book,2014-8-27.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元文化架構下的青奧漢語編纂研究》(2013SJD7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