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瑩男
[摘要] 目的 探究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并對優質護理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方法 將該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按照其意愿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兩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回顧性的分析兩組的臨床資料,并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前,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僅達到62.4%的認知;開展優質護理之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達到了97.87%的認知,優質護理實施前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骨科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能夠顯著提高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能夠有效的提高顧骨科的護理質量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 優質護理;認知情況;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167-02
高效的護理質量能夠顯著提高護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同時能夠顯著降低護患糾紛,促進醫院持續健康發展[1]。為了提高該院骨科護士的護理質量,2012年2月—2013年5月間對該院骨科護士的優質護理認知情況進行調查,并探究骨科在實施優質護理時的應用策略,總結骨科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項研究的起止時間是2012年2月—2013年5月。該院骨科護士共有32名,均為女性,年齡為20~36歲,平均年齡為(27.5±3.5)歲。該院骨科隨機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為18~72歲,平均年齡為(38.5±6.5)歲;將這100例患者按照其意愿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例。
1.2 方法
對照組的50例患者實施常規的骨科護理,觀察組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首先在實施優質護理之前對該院骨科的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根據衛生部規定的優質護理的6項基本護理屬性自制優質護理認知調查表,讓骨科的這32名護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填寫。每個優質護理的基本護理屬性都采用5分制規則計分,分數越高,表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程度越高。然后在骨科對觀察組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之后再次對這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2]。
1.3 護理認知的評判標準
由骨科的優質護理服務小組進行護理認知調查和考核,自制一份骨科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和“護士護理認知情況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和護士的護理認知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優質護理認知情況
實施優質護理前,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僅達到62.4%的認知;開展優質護理之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達到了97.87%的認知,優質護理實施前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優質護理前和優質護理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優質護理實施后,骨科護士對健康宣教、滿足患者的需求、和諧的護患關系、專業的護理技能、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及優質的服務態度均得到明顯的提高。
表1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分數對比(x±s)
2.2 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
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97.8%)明顯優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84.3%),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3 討論
3.1 優質護理的實施效果
該研究對骨科的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實施優質護理前對優質護理的認同度(62.4%)與實施優質護理之后對優質護理的認同度(97.87%)具有顯著的差異。表明了骨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的改善骨科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度。參與本次試驗的觀察組的50例患者在采用優質護理的情況下,加快了病情康復的速度,降低了護理風險和護患之間的糾紛,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也得到顯著的提高。該次優質護理認知情況研究結果與其他科室實施優質護理后的效果保持一致,達到了優質護理的基本目標。
在優質護理服務中護士能夠深刻的領悟到優質護理的內涵,顯著提升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度,有利于和諧護患之間的關系,增強護患配合度,從而改善骨科的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3]。
3.2 優質護理的應用策略
醫院可以對骨科護士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和優質護理內涵的培訓與宣教,組織骨科護士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的相關護理文件的學習[4]。將護理工作細化,實施精細化的護理管理,創辦培訓班,對骨科護士人員的基礎護理技能、專業護理技能以及基本的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和護理風險意識等進行培訓[5]。
骨科要根據優質護理的6個基本護理屬性構建新的優質護理工作制度,實施崗位職責,制定護理工作標準和骨科病房的標準管理制度。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病房的特點完善護理常規和基本的護理工作項目,啟動護理緊急事件應急流程和風險預案,完善優質護理的護理工作流程,營造優質的護理工作環境和舒適的病區[6]。
醫院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重新調配,實現護士的優化配置,并構建相關的護士準入機制[7]。在排班時可以實時彈性排班制度和輪班制度。并由管理人員調查患者的具體情況,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護士的護理技能進行床位的安排[8]。
[參考文獻]
[1] 孫素蘭,李素芹,王新,等.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1(12):12-13.
[2] 焦靜,吳欣娟,趙紅,等.不同特征住院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差異比較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0,8(11):22-25.
[3] 叢培麗.骨科特色護理小組對提高護理質量的影響[C]//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0,12(2):3-5.
[4] 陳慧,林少平,林小玉.護理安全管理在骨科高齡手術患者中的實施[C]//“全國護理管理改革創新”全國護理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1,14(5):8-9.
[5] 從光芬,凌艷.婦科住院病人對優質護理的認知調查[J].全科護理.2011,12(23):70-72.
[6] 宋慧芳.住院患者對優質護理內涵認知的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4(8):17-19.
[7] 鄭亞華,張天華,周亞紅,等.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應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2,12(3):2-3
[8] 許麗芬,郭林翠.骨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2011,12(8):4-5.
(收稿日期:2014-02-2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究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并對優質護理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方法 將該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按照其意愿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兩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回顧性的分析兩組的臨床資料,并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前,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僅達到62.4%的認知;開展優質護理之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達到了97.87%的認知,優質護理實施前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骨科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能夠顯著提高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能夠有效的提高顧骨科的護理質量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 優質護理;認知情況;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167-02
高效的護理質量能夠顯著提高護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同時能夠顯著降低護患糾紛,促進醫院持續健康發展[1]。為了提高該院骨科護士的護理質量,2012年2月—2013年5月間對該院骨科護士的優質護理認知情況進行調查,并探究骨科在實施優質護理時的應用策略,總結骨科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項研究的起止時間是2012年2月—2013年5月。該院骨科護士共有32名,均為女性,年齡為20~36歲,平均年齡為(27.5±3.5)歲。該院骨科隨機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為18~72歲,平均年齡為(38.5±6.5)歲;將這100例患者按照其意愿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例。
1.2 方法
對照組的50例患者實施常規的骨科護理,觀察組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首先在實施優質護理之前對該院骨科的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根據衛生部規定的優質護理的6項基本護理屬性自制優質護理認知調查表,讓骨科的這32名護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填寫。每個優質護理的基本護理屬性都采用5分制規則計分,分數越高,表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程度越高。然后在骨科對觀察組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之后再次對這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2]。
1.3 護理認知的評判標準
由骨科的優質護理服務小組進行護理認知調查和考核,自制一份骨科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和“護士護理認知情況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和護士的護理認知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優質護理認知情況
實施優質護理前,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僅達到62.4%的認知;開展優質護理之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達到了97.87%的認知,優質護理實施前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優質護理前和優質護理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優質護理實施后,骨科護士對健康宣教、滿足患者的需求、和諧的護患關系、專業的護理技能、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及優質的服務態度均得到明顯的提高。
表1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分數對比(x±s)
2.2 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
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97.8%)明顯優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84.3%),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3 討論
3.1 優質護理的實施效果
該研究對骨科的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實施優質護理前對優質護理的認同度(62.4%)與實施優質護理之后對優質護理的認同度(97.87%)具有顯著的差異。表明了骨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的改善骨科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度。參與本次試驗的觀察組的50例患者在采用優質護理的情況下,加快了病情康復的速度,降低了護理風險和護患之間的糾紛,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也得到顯著的提高。該次優質護理認知情況研究結果與其他科室實施優質護理后的效果保持一致,達到了優質護理的基本目標。
在優質護理服務中護士能夠深刻的領悟到優質護理的內涵,顯著提升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度,有利于和諧護患之間的關系,增強護患配合度,從而改善骨科的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3]。
3.2 優質護理的應用策略
醫院可以對骨科護士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和優質護理內涵的培訓與宣教,組織骨科護士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的相關護理文件的學習[4]。將護理工作細化,實施精細化的護理管理,創辦培訓班,對骨科護士人員的基礎護理技能、專業護理技能以及基本的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和護理風險意識等進行培訓[5]。
骨科要根據優質護理的6個基本護理屬性構建新的優質護理工作制度,實施崗位職責,制定護理工作標準和骨科病房的標準管理制度。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病房的特點完善護理常規和基本的護理工作項目,啟動護理緊急事件應急流程和風險預案,完善優質護理的護理工作流程,營造優質的護理工作環境和舒適的病區[6]。
醫院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重新調配,實現護士的優化配置,并構建相關的護士準入機制[7]。在排班時可以實時彈性排班制度和輪班制度。并由管理人員調查患者的具體情況,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護士的護理技能進行床位的安排[8]。
[參考文獻]
[1] 孫素蘭,李素芹,王新,等.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1(12):12-13.
[2] 焦靜,吳欣娟,趙紅,等.不同特征住院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差異比較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0,8(11):22-25.
[3] 叢培麗.骨科特色護理小組對提高護理質量的影響[C]//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0,12(2):3-5.
[4] 陳慧,林少平,林小玉.護理安全管理在骨科高齡手術患者中的實施[C]//“全國護理管理改革創新”全國護理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1,14(5):8-9.
[5] 從光芬,凌艷.婦科住院病人對優質護理的認知調查[J].全科護理.2011,12(23):70-72.
[6] 宋慧芳.住院患者對優質護理內涵認知的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4(8):17-19.
[7] 鄭亞華,張天華,周亞紅,等.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應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2,12(3):2-3
[8] 許麗芬,郭林翠.骨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2011,12(8):4-5.
(收稿日期:2014-02-2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究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并對優質護理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方法 將該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按照其意愿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兩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回顧性的分析兩組的臨床資料,并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前,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僅達到62.4%的認知;開展優質護理之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達到了97.87%的認知,優質護理實施前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骨科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能夠顯著提高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能夠有效的提高顧骨科的護理質量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 優質護理;認知情況;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167-02
高效的護理質量能夠顯著提高護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同時能夠顯著降低護患糾紛,促進醫院持續健康發展[1]。為了提高該院骨科護士的護理質量,2012年2月—2013年5月間對該院骨科護士的優質護理認知情況進行調查,并探究骨科在實施優質護理時的應用策略,總結骨科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項研究的起止時間是2012年2月—2013年5月。該院骨科護士共有32名,均為女性,年齡為20~36歲,平均年齡為(27.5±3.5)歲。該院骨科隨機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為18~72歲,平均年齡為(38.5±6.5)歲;將這100例患者按照其意愿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0例。
1.2 方法
對照組的50例患者實施常規的骨科護理,觀察組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首先在實施優質護理之前對該院骨科的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根據衛生部規定的優質護理的6項基本護理屬性自制優質護理認知調查表,讓骨科的這32名護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填寫。每個優質護理的基本護理屬性都采用5分制規則計分,分數越高,表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程度越高。然后在骨科對觀察組的5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之后再次對這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2]。
1.3 護理認知的評判標準
由骨科的優質護理服務小組進行護理認知調查和考核,自制一份骨科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和“護士護理認知情況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和護士的護理認知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優質護理認知情況
實施優質護理前,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僅達到62.4%的認知;開展優質護理之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6項護理屬性均達到了97.87%的認知,優質護理實施前后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優質護理前和優質護理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優質護理實施后,骨科護士對健康宣教、滿足患者的需求、和諧的護患關系、專業的護理技能、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及優質的服務態度均得到明顯的提高。
表1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分數對比(x±s)
2.2 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
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97.8%)明顯優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84.3%),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3 討論
3.1 優質護理的實施效果
該研究對骨科的32名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實施優質護理前對優質護理的認同度(62.4%)與實施優質護理之后對優質護理的認同度(97.87%)具有顯著的差異。表明了骨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顯著的改善骨科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度。參與本次試驗的觀察組的50例患者在采用優質護理的情況下,加快了病情康復的速度,降低了護理風險和護患之間的糾紛,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也得到顯著的提高。該次優質護理認知情況研究結果與其他科室實施優質護理后的效果保持一致,達到了優質護理的基本目標。
在優質護理服務中護士能夠深刻的領悟到優質護理的內涵,顯著提升骨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的認知度,有利于和諧護患之間的關系,增強護患配合度,從而改善骨科的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3]。
3.2 優質護理的應用策略
醫院可以對骨科護士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和優質護理內涵的培訓與宣教,組織骨科護士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的相關護理文件的學習[4]。將護理工作細化,實施精細化的護理管理,創辦培訓班,對骨科護士人員的基礎護理技能、專業護理技能以及基本的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和護理風險意識等進行培訓[5]。
骨科要根據優質護理的6個基本護理屬性構建新的優質護理工作制度,實施崗位職責,制定護理工作標準和骨科病房的標準管理制度。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病房的特點完善護理常規和基本的護理工作項目,啟動護理緊急事件應急流程和風險預案,完善優質護理的護理工作流程,營造優質的護理工作環境和舒適的病區[6]。
醫院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重新調配,實現護士的優化配置,并構建相關的護士準入機制[7]。在排班時可以實時彈性排班制度和輪班制度。并由管理人員調查患者的具體情況,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護士的護理技能進行床位的安排[8]。
[參考文獻]
[1] 孫素蘭,李素芹,王新,等.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1(12):12-13.
[2] 焦靜,吳欣娟,趙紅,等.不同特征住院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差異比較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0,8(11):22-25.
[3] 叢培麗.骨科特色護理小組對提高護理質量的影響[C]//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0,12(2):3-5.
[4] 陳慧,林少平,林小玉.護理安全管理在骨科高齡手術患者中的實施[C]//“全國護理管理改革創新”全國護理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11,14(5):8-9.
[5] 從光芬,凌艷.婦科住院病人對優質護理的認知調查[J].全科護理.2011,12(23):70-72.
[6] 宋慧芳.住院患者對優質護理內涵認知的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4(8):17-19.
[7] 鄭亞華,張天華,周亞紅,等.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應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2,12(3):2-3
[8] 許麗芬,郭林翠.骨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2011,12(8):4-5.
(收稿日期:2014-0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