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注
教育部啟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根據中學、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特點,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將分類推進卓越中學、小學、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卓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重點建立健全高校與行業企業、中等職業學校的協同培養機制,探索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職教視野
四川將構建從中高職到專業學位研究生體系銜接 四川省人民政府出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計劃到2020年,構建起從中高職到專業學位研究生體系銜接,職教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四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同時,引導普通高校轉型改革,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
《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重啟 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就《職業教育法》修訂召開座談會,這也是《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沉寂3年后重新啟動。目前,《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列入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國務院法制辦也將《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提上議事日程。
兩套“國家職業技能培訓教材與考試用書”發布 兩套書均依據職業技能鑒定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國家題庫編寫,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中《國家題庫技能實訓指導手冊》覆蓋逾100個職業,圖書230種以上;《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核指導》覆蓋150個職業,圖書300種以上。
河南規劃現代職教體系建設 建百所品牌示范職校 到2020年,河南省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調整到500所左右,重點建設100所品牌示范職業院校和200所特色職業院校。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到2020年,重點建設10所示范性應用技術類本科院校,在經費投入、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設置等方面予以傾斜。
培訓管理
教育部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建立高校師德建設六大機制 《意見》強調,高校要健全教師主體權益保障機制,明確并落實教師在高校辦學中的主體地位:一要完善教師參與治校治學機制;二要充分尊重教師的專業自主權;三要保護教師正當的申辯、申訴權利;四要創設公平正義、風清氣正的環境條件。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 《意見》提出,我國將建立健全與就業準入、工作考核、崗位聘用、職業注冊等制度相銜接的終身學習、繼續教育激勵機制,計劃到2020年,東中西部地區市(地)級以上城市開展創建學習型城市工作覆蓋率分別達到90%、80%和70%;各區域都要有一大批縣級城市開展創建工作。
職業農民
農業部啟動“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 農業部辦公廳近日印發《“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遴選辦法》的通知,從2014年起啟動“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該項目每年一次、每屆資助10人,給予每名“全國十佳農民”5萬元的資助經費。資助對象為從事種養業的新型職業農民。
包頭市農廣校啟用農牧民教育培訓證書 證書由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統一印制,證書內統一記錄各類農牧民教育培訓情況、從事產業等信息,并對培訓班次、時間地點、培訓機構、課程設計、學習成績、考核評語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便于實行統一的學分管理,保證培訓過程的連續性和規范性。
四川廣漢新型職業農民憑證可獲30萬元以內融資 廣漢市首批58名農民獲得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資格證書。獲得該證書的職業農民除享受各項涉農政策外,憑證書還可以免擔保獲得不高于30萬元的土地流轉預期收益抵押貸款。同時,廣漢將出臺多項扶持政策:新型職業農民領辦、新辦的農業生產基地,在土地整理和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可優先給予立項和扶持;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從事農業生產。此外,新型職業農民領班的專業合作社可優先申報省、市、縣級示范社。
新疆11個縣市將開展農民“田間學校”試點工作 新疆計劃建設30所“田間學校”,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方法,推動科技進村入戶,培養新型農民。為做好讓農民在家門口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工作,新疆還將舉辦師資培訓班,選拔業務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輔導員培訓;定期組織輔導員知識更新與技能提升培訓,建立一支由初級、中級和高級輔導員組成的師資隊伍。
甘肅省到2018年培育發展家庭農場20000家 甘肅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出臺《關于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指導意見》。2014年開始啟動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作,到2018年,全省力爭培育發展家庭農場20000家左右,經營面積占全省規模經營面積的比重達到20%以上。鼓勵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大戶成立家庭農場,鼓勵支持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和返鄉務工人員興辦家庭農場,擇優培育扶持一批示范性家庭農場,發揮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