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制定了新的課程標準,歷史教師應適應新課改,完成新課改要求的教學任務。從新課改對歷史教師提出挑戰、歷史教師應采取的應對措施兩個方面來講述新課改下歷史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歷史教師;挑戰;對策
歷史教育是以歷史知識為基礎來實現對人的教育。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而歷史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的主要課程之一。
一、新課改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新挑戰
1.要求歷史教師成為學習者、思想者
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自己的學識,不僅要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提高自身理論素質,增強課程改革意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學科科研能力,應大量學習和掌握各種在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需的專門技能。
2.要求歷史教師成為創造者、實踐者
新課程給教師預留了充分的空間和余地,不再強調學科本身的邏輯關系,而以學習專題為基礎構建了綜合性特色的歷史課程體系,要求教師創設探究學習的氛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實踐精神。
3.要求歷史教師成為引路者、架橋者
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
育學生與他人友好相處,指導學生主動探索,樂于合作。
二、歷史教師的應對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教師是學校歷史教育的主要參加者和實施者,歷史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觀念的先進與否,直接關系到歷史教育的成敗。歷史教師除了要具有從事歷史教學最基本的、最廣闊的科學文化知識、
精深的歷史專業知識和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外,還應積極倡導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努力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推動歷史教育向縱深處發展。
2.實現角色轉變
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熱愛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民主平等的姿態接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在平時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學生的不同需要,創設不同的教育教學情境,提供不同的背景材料,設計不同的問題,進行多樣的評價,給學生提供不同的發揮個性特征的教育氛圍,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有意識地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新理念落實到歷史教學實踐中。
3.轉變教學方式
首先,努力做到由重視教師的“教”向重視學生的“學”轉變。其次,努力做到由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在新課改中,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體驗、學習、理解和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歷史學習情境中經歷、體驗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多層次地利用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歷史。
4.提高自身素質與理論水平
歷史教師在歷史學科的知識、有關人文學科的知識及綜合學科的知識及其相關理論、歷史教學過程中,必須用專門技能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完善和更新,還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歷史教學及研究的動態和發展方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吸取最新的教學、科研成果,廣泛涉獵相關學科知識,不斷拓寬知識范圍,改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即歷史教師既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廣博的社會生活知識,而且還要有駕馭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只有這樣,歷史教師才能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歷史教師應從更新教育理念、實現角色轉變、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素質與理論水平幾方面進行自我完善。課改之路,任重道遠,歷史教師應帶著自信,冷靜的應對,熱情的投入。
參考文獻:
郝克明.21世紀:我的教育觀[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張玉月,女,1986年12月出生,東北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就職于大連市西崗區第34中學,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