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良 姜海雨 溫景輝
摘 要:文章針對張家口煤機廠生產的SGZ800/800型刮板輸送機在曉明礦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機尾部進行重新改制,以適應礦方生產需要,改制后成功應用多個綜采工作面,行走空間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關鍵詞:刮板輸送機;改制;行走空間
綜采工作面回順三角點設備布置空間是否足夠是工作面能否正常回采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因“一通三防”工作需要,在該處需設瓦斯抽放管路及風筒,同時作業人員頻繁在該處行走也需要一定的行走空間,因此需要最后一組液壓支架末端與刮板運輸機末端應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1 問題的提出
集團公司2010年引進的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制制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5套SGZ800/800型運輸機在租賃公司的協調下先后有2套用于我礦井下綜采工作面的回采工作。以我礦N2711綜采工作面為例,該面使用的就是這套新設備。在最初設備配套時,通過地面模擬實驗證實,該刮板運輸機機尾末端與最后一組液壓支架一齊,沒有留有安全空間,不利用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及設備布置(改制前的運輸機尾部設備配套示意圖見圖1)。
圖1 SGZ800/800型刮板運輸機機尾推移部(改造前)
2 解決方案
在工作面設備配套時選用廠家原配的運輸機尾臥底型式的過渡槽,該過渡槽長度為2920m,同能夠正常配套的過渡槽相比縮短了1050mm,滿足空間要求。但無合適的機尾底座、推移梁、過渡槽鏟板、機尾鏟板、底擋板等與機尾配套,因此需對機尾各部件進行一系列改制來實現順利配套(改制后機尾部設備配套示意圖見圖2)。配套后可保證800mm的行人空間。
圖2 SGZ800/800型刮板運輸機機尾推移部(改制后)
3 改制過程
3.1 原SGZ800/800型運輸機機尾底座配套的過渡槽為高型過渡槽(3970mm長),而現在使用的臥底過渡槽同高型相比高度降低了200mm以上。為保證過渡槽與底座配套尺寸,需重新制作一件機尾底座。設計的原則是在保證推移橫梁正常連接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降低底座高度。重新加工的機尾底座見圖3。
3.2 廠家原配套的推移橫梁三個推移點,一個與機尾底座相連,另兩個和機尾聯接梁配合后與過渡槽連接。改制后的推移梁設有兩個推移點,均與重新加工的機尾底座相連。這樣可保證機尾留有800mm的行人空間(改制后的機尾推移橫梁見圖4)。改制后的推移橫梁在左側設有滑翹,目的是在液壓支架推溜時減小阻力。
3.3 廠家原設計的過渡槽底擋板安設在臥底過渡槽上推移耳與底板不平行,使用時液壓支架連接頭易損壞。將原來的推移耳前部割斷,旋轉一定角度使之與底板平行,可有效地避免液壓支架連接頭損壞。改制后的過渡槽底擋板見圖5。
3.4 使用臥底過渡槽與自制加工的機尾底座配合后過渡槽與工作面底板成一定角度,因此需對過渡槽鏟板進行改制。將原配套的臥底過渡槽鏟板底部增加一個三角座,使鏟板下沿與底板直接接觸。改制后的鏟板見圖6。將改制后的鏟板安裝在過渡槽上,剩余的位置重新制作一個小鏟板,小鏟板使用7條M30螺栓與過渡槽固定,進而增加鏟煤效果。改制后的小鏟板見圖7。
3.5 因該型運輸機機尾傳動部為平行布置,為減少液壓支架在推移運輸機機尾時阻力,故制作了一個推移滑板安裝在機尾底座上,從而使機尾推移更加順暢。推移滑板見圖8。
4 應用情況
2011年5月對SGZ800/800型運輸機機尾部進行改制,改制后于2011年7月開始用于N2711綜采工作面,該面于2013年1月回撤,共生產原煤125萬噸。
5 效益分析
以N2711工作面為例,該工作面運順長度為1375米,順槽高度為2.8米,開幫800mm需3080m3。
(1)節約人工費
以每人每班開幫1m3計算,3080m3貨需要人工3080個,每個工時費用按348元計算,則節約人工費3080×348元=107.184萬元。
(2)節約電費
煤的密度為:1.65噸/m3,巖石的密度為:2.7噸/m3,煤巖混合物密度取2噸/m3,則3080m3×2噸/m3=6160噸。
我礦礦車為1噸礦車,所以3080m3煤巖混合物要裝6160斗車。
一斗車提升到地面需電費40元,則節省電費:6160車×40元=24.64萬元。
(3)節省材料費
每擴幫1米需打4根錨桿,打每根錨桿需成本45+7+5=57元,則該工作面開幫需1375×57×4=31.35萬元。
(4)改造費用
制作一套機尾部需鐵板約3500Kg,鐵板售價為5元/Kg,消耗1.75萬元;需用工40個,每個工時100元,消耗0.4萬元;消耗焊條、電等其他需0.5萬元,合計2.65萬元。
該工作面節約費用:107.184+24.64+31.35-2.65=160.52萬元
6 結束語
改制后的SGZ800/800型運輸機機尾部的成功應用從根本上解決了設備配套時存在的無行人空間的安全隱患,保證井下作業人員在工作面回順三角點處行走時的人身安全,有效避免了頂板事故的發生,安全效益顯著,值得推廣與應用。
作者簡介:王革良(1968-),男,1991年畢業于黑龍江礦院采煤專業,高級工程師,現任鐵煤集團曉明礦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