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平 楊秀霞
摘 要:社會主義醫德教育是醫療衛生戰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醫學科學水平,培養德才兼備的衛生技術人員,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醫德教育;特殊;社會;規律
一、加強醫德教育不能忽視醫德的特殊性
(一)客觀性:首先,醫德的產生和形成離不開社會歷史條件和醫療衛生實踐,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產生,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醫德只有通過醫療衛生實踐才能表現出來,醫務人員醫德水平的高低是依據他們全部醫療衛生實踐的所作所為來衡量;其次,評價醫德有比較明確具體的客觀標準,即有利于病人和人民大眾的健康和幸福,有利于醫學科學的發展,有利于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
(二)人民性:醫德離開了人民性,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會價值。醫德的人民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醫療衛生工作要始終堅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不能只為少數人服務;二是一切醫療衛生實踐、行為應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出發,以病人的需要和利益為轉移,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痛病人所痛,不以醫務人員個人意志和私利為轉移,也不以醫療單位本身的方便為轉移。
(三)繼承性:醫德是千千萬萬醫務人員在他們世世代代的醫療衛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社會主義醫德絕不是割斷和拋棄歷史上最寶貴的成就,恰恰相反,它必須吸取和改造千百年來醫德思想體系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四)自覺性:醫德不像法律那樣具有強制性,而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各種教育,特別是人們的內心信念來指導人們自覺地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二、醫德教育應圍繞醫德的社會性來進行
(一)遵循社會主義醫德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醫德的基本原則是: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原因貫穿于醫德關系的始終和各個方面,是醫療衛生領域中協調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社會之間關系的根本指導原則,也是衡量醫務人員行為品格的根本道德標準。
(二)提高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現代醫院是一個完整的醫學服務體系,它以醫療工作為中心,還包括圍繞醫療工作的各項服務工作;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出發點和歸宿。醫德教育能促進醫務人員自覺地踐行醫德規范,樹立崇高的醫療衛生理想和職業榮譽感、責任感,以飽滿的革命熱情,以主人翁精神來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能促進醫務人員體貼關心病人,不計個人得失,知難而退;可激勵醫務人員對技術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攀登醫學高峰,可鞭策醫務人員之間搞好團結協作,密切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的關系,是醫療衛生工作更好地得到病人的配合支持,增強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對醫院的安全感,減少思想顧慮;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增強抗病能力,有利于早日恢復健康。
(三)加速醫學人才的培訓和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社會主義醫德教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地加速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條件,使廣大醫務人員既能在掌握現代醫學技術的理論,能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又能具有良好的醫療道德,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風格和情操,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廣大病人服務。因此,在醫務人員中廣泛進行醫德教育,對于培育德才兼備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三、醫德教育應抓住其特點和規律性進行
(一)醫德教育的專業性和綜合性。醫德教育是與醫療衛生戰線結合緊密,只適合在醫療衛生戰線進行的一種特殊的專業性道德教育,是其它教育形式不能代替的;但是,實踐證明,如果把醫德教育與其它思想教育對立起來,或者把醫德教育與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割裂開來,單純就醫德講醫德,不把醫德教育和人生觀、世界觀問題掛起鉤來,都是錯誤的做法。
(二)醫德教育的層次性和多端性。醫德教育應該做到對不同人員層次提出不同要求,切忌搞“一鍋煮”和“一刀切”,否則不能取得預期效果。多端性是在醫德教育中采取因時因地而異的多種開端的作法,先從某一方面抓起,使醫德教育不斷深入。醫德教育的進程就是由“知”轉化為“行”的過程,雖然開端多種,只要運用得好,就可以收到多種開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醫德教育的實踐性和規范性。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整個教育中十分注意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原則,注意加強調查研究。醫德教育之所以要強調實踐性,一是醫德教育要適合當時社會的客觀要求;二是要引導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踐行醫德義務。在實踐中產生,又經過實踐檢驗而逐步完善起來的醫德規范,是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醫德修養的準則,是廣大群眾進行醫德評價的標尺。離開了實踐的醫德規范是空洞的規范,但離開了醫德規范的實踐也是盲目的實踐,因此,醫德教育的實踐性和規范性是緊密聯系的。
(四)醫德教育的長期性和漸進性。醫德教育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因為醫務人員的醫德認識是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無論哪一個醫務人員的醫德品質都有一個逐漸發展,臻至完善的過程。因此,醫德教育必須持久地、分階段地、循序漸進地進行,主要從認識的高度、工作的深度和教育的廣度上下功夫,力求把醫德教育深入到醫學科學技術、醫院管理技術各學科領域中去;力求把醫德教育普及到廣大醫務人員中去,逐步把開始為數較少的高尚醫德個體行為,發展成為群眾行為,使之形成良好的醫德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