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潛在動力,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讓小學數學教學實現興趣化,已經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師重點探索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挖掘數學知識的魅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創設愉快的教學情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和開展課外活動,使學生喜歡數學,想學數學。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而作出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218-01
興趣是人們認識事物探索新知的前提,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小學生而言,激發他們學數學的興趣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不斷轉變觀念,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添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愛學習數學。
一、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的天堂,是孩子積極投身與學習的先決條件,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處于形象思維為主導的階段,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喜歡置身于卡通動畫、童話等美妙、有趣、生動的情境中;也非常天真、可愛、稚氣,只要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人、事、物以及場景,都能被深深地吸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伊始,精心創設孩子們喜愛的情境,讓孩子們一上課就被深深吸引,自然融入其中,快樂投入學習。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比一比》一課時,我創編了《三只小豬》的故事情境:三只小豬要蓋新房子了,它們的好朋友知道了,來幫助小豬蓋房,小猴、小羊、小馬幫小豬搬木頭,有四根木頭,一只小動物搬一根;小豬準備了好吃的東西款待它們的朋友,它們準備了五個蘋果,三個桃子,二個西瓜。它們把那些好吃的放在桌子上,還準備了四個凳子讓好朋友休息。邊講故事邊出示課件,讓孩子們如臨其境,這時便提出問題:小豬拿來款待朋友的東西那種最多?為什么?等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學生在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問題的同時,學習積極性極高。教學情境可以是故事、童話情境,可以是問題情境,還可以是現實情境,不過要牢記,不管什么樣的情境,都應從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出發,以讓他們感興趣為設計意圖,從而激起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導學生動手,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只要給他們提供適宜的素材,他們一定會很樂意地參與思考。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培養學習興趣,獲取知識。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時,為了讓學生加深體驗,安排了兩次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促使他們手腦并用,從探索中獲得新知。第一次活動: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在擺小捧的過程中體會到不夠減要拆開一捆的道理。第二次活動:看算式,想一想。讓學生利用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的已有經驗,聯系剛才擺小棒時形成的直觀認識,想想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融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練習題,如:口×口=12有幾種填法,運用乘法口決,學生很快得到“2×6、4×3、12×l”等算式,并得到6種填法。在培養學生練習興趣的同時還能提高練習效果,樹立自信心,發展創造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觀察中發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強化學生學習興趣
師如父母,教師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之一,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并且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對他所教的科目絲毫不感興趣。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關心、愛護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應該具有服務精神,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多方面的服務。其次,要求教師自身的素質一定要高,有良好的任何和獨特的魅力,并且要善于展現自己廣博的知識,讓學生對自己產生一種崇拜感,繼而對數學產生崇拜感。教學中只要教師把自己無私的愛全部奉獻給學生,那么一定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強化,學習積極性就會高漲。
四、展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廣泛的,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學生在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并激發了學習興趣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生的視野。例如,在低年級組織全班性的數學表演會,通過講數學故事、猜數學謎語、做數學游戲等活動,發展學習興趣;在中、高年級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介紹國內外數學家的故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小常識,出數學墻報等活動。為其創造一個非常自由的、寬松的、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趣味化,實踐化,并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慢慢積累、總結,不斷提高。
總結:以上是筆者對小學數學興趣教學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小學的教學應是興趣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可以找到不同的適合的方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總結和積累,不斷創新,探索出一條真正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