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元丹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文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有些小學生每次作文,不是生搬硬套,就是無話可說,根本沒有方法去認真作文,從而不能真正達到小學作文的教學目的。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從事的小學作文的教學經歷,從五個方面論述如何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以期給今后的作文教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379-01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都知道:作文教學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那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處方面做起。
一、做好語言的積累
1、注重優美詞句的積累。每天第一節語文課課前三分鐘由一名學生展示自己摘抄的三組精彩詞句,帶領全班積累。一方面要教學生如何讀,讓學生能靈巧地運用選讀、速讀、精讀、批注、筆記等方法。比如針對學生閱讀課外書、閱讀網上信息,引導學生把書中的人物或情節概括地寫出來,對好詞佳句、優美段落或自己認為可當成座佑銘的句子,特別是古詩詞、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之類的語言精華,要求學生及時摘抄反復記誦。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每人配備優美詞句的積累手冊,隨時發現隨時摘抄,還可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讀書筆記的評比,增強學生背誦訓練的意識,加強背誦力度,豐富詞句的儲備,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2、通過閱讀,做好規范化語言積累 。繁重的課業負擔剝奪了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和條件,加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機械講解與灌輸,學生就會疏遠排斥閱讀,必然造成“讀寫分離”。只有讓閱讀融入學生的心靈與精神世界,他們才會產生表達的需要與激情。要做到此點,首先教師要把閱讀課上得生動有味。其次,教師自己也要喜歡并堅持閱讀,并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欲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必先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吸收詞匯,增強語感,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開闊視野,積累規范化語言,才能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自身的語言情境,使語言個性化。
二、作文訓練時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有的老師當學生開始習作時,就立即拿出一篇精彩得無可挑剔的范文,利用投影,字體大大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或使習作結構更完整,提示學生如何開頭、如何設置懸念、如何收尾等,讓學生創造教師心中理想的作文,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因此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缺乏真情實感,假話空話連篇,沒有具體內容,甚至“記流水賬”般干巴巴的。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的:“小學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無隔閡;樸實說理,不生謬誤。至于修飾之工,謀篇之巧,實非必要之需。能之固佳,不能亦不為病。”這話告訴教師:教師要降低學生習作的門檻,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減輕學生對習作的心理壓力。
三、加強指導,教給寫作方法
1、把作文教學貫穿整個語文閱讀教學的始終。每篇課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提示學生注意人家是怎樣開頭、怎樣搜集和組織材料、怎樣譴詞造句,怎樣結尾的。
2、認真審題,搞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在作文教學中,通常接觸到的是記敘文體,所要學的內容又以人物、事件、環境為主。但人物、事件、環境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側重吧。所以必須讓學生搞清每篇習作的側重點,離題萬里或千篇一律。
3、要使學生作文時吧有話可說,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明確寫作目的、要求,注意獵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乃至周圍環境,切記作文題目往黑板上一寫,簡單幾句要求一說了事。
4、幫助學生編制寫作提綱。提綱是學生的作文的構思過程,因為學生作文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語無倫次,空話連篇,從早上眼睛一睜寫到晚上上床熄燈,一筆流水帳。
四、讓作文與生活融合
因生活而美麗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無物,內容空洞,沒有時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師讓作文的主體——學生遠離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師不要把學生限制在單一的讀書學習上,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向生活靠攏,融入生活,多參加各種活動,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情感,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作文就是應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為真情而寫,為興趣而寫,為交際而寫,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而寫。
五、教會學生使用自己的習作
傳統的作文教學,除了個別學生的作文能被當眾閱讀或刊登外,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是寫了讓教師改后就完事了,雖然當前的作文教學已比較重視對“作”、“改”、“評”的研究和實施,但是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這樣又怎能讓大多數學生感興趣呢?因此,教師應該創設多種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把作文“用”起來,這就必須在“相互交流”與“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讓每個學生每個月出一張手抄報,把自己積累的作文、日記、讀書筆記等編出來。讓每一組每一星期出一張“組報”,每半個月出一期黑板報,文章都從小組成員中選出來,并定期將所有的手抄報在班級里展出交換閱讀。另外,每天早自習或課前抽幾分鐘按座位{每次兩三位}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滿意的部分念給大家聽,讓大家互相評賞。還可以進行全班作文互相傳閱、修改及寫評語活動;同學之間互相寫信,給親朋好友或老師寫信、寄作文;逢年過節,還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錄在賀卡上贈給別人等等。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寫”以致用的目的,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和興趣去感受作文帶來的成功與自豪。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以上幾點,作文教學定會使學生由“厭”學變“好”學:由“苦”學變“樂”學,能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學習寫作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