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振 司忠業+張黎
【摘 要】大學生就業難是我國社會發展面臨的難題之一,政府和社會各界已在想方設法減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近年來《職來職往》、《非你莫屬》職業選秀類節目高調亮相我國電視熒屏,為大學生就業開拓了新的視野和平臺。文章分析了求職類電視節目的現狀和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選秀;擇業就業意向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創新,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各界尤為關注的話題。高等教育的擴招、大眾教育化轉變帶動著人才市場的供求發生了空前的變化。近年來職業選秀節目的興起被畢業生、在職人員和用人單位等廣泛關注,這類節目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擇業產生了顯著影響。
一、職業選秀節目的介紹
(一)發展歷程
近幾年,職場選秀節目愈漸成為熒屏一大看點。天津衛視推出的《非你莫屬》打響了求職節目回歸熒屏的第一槍,隨后中國教育電視臺和江蘇衛視聯手打造的《職來職往》也獲得了極高的關注,一度被封為求職者的“職場寶典”。天津衛視《非你莫屬》開播于2010年10月份,是最早的職場類節目之一,該節目節目請來的嘉賓團大都是名企CEO或業界名人,一度創造出高收視率,但對現實中企業招聘效果的影響還需要具體評估。江蘇衛視《職來職往》2010年12月份正式開播,主打面試達人牌,這18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高管擔任面試達人,意在塑造面試官明星,包括個人品牌的互動營銷推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節目成為品牌云集最多、媒體廣告主和個人獲得巨大收益回報的平臺。廣東衛視《天生我才》起步較晚,2011年6月開播,它更注重電視媒體對大眾文化的影響力,節目過程中討論職場發展的實用話題,更受職場人士歡迎,觀眾普遍認為《天生我才》每周播出的40分鐘“不亞于上了一堂職場培訓課”。
(二)火爆原因
一是定位準確。一個成功的節目,首先要確定合適的節目定位。職業選秀節目將其受眾明確定位為在校大學生和社會求職者,旨在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就業者清晰地認識自己。清晰的定位作為《職來職往》成功的基礎,使得《職來職往》在角色挑選和宣傳推廣等環節水到渠成。二是娛樂性強。作為一檔電視節目,不可避免的要帶有娛樂性。求職的現場貫穿著笑聲、幽默、詼諧,充滿了對當前大眾關注的就業問題的深入探討,不同價值觀的沖突,帶給觀眾既有娛樂色彩的沖擊,又不乏理性思考的一面。三是形式創新。節目的形式比較創新,基本還原了面試現場,加以改進。要求大多數求職節目通過自己的VCR介紹自己,并且求職者與面試人員之間可以進行雙向選擇,這都是與傳統面試求職有所改進的地方。
(三)定性分析
首先,它服務的對象基本是大學畢業生,對學生的學歷、身份等沒有明確的限定。選手都是通過公開報名方式參與的普通人,貼近社會現實、服務現狀的做法,拉近了節目與普通受眾的距離。其次,節目的考核官趨于年輕化、專業化、人性化。對求職者更有包容關愛之心,也很尊重求職者,凸顯出我國新一代職業經理人的新面貌和巨大能量;對求職者專業而中肯的建議和評價,無論求職者是否求職成功,都會受益匪淺。最后,節目內容緊扣時代現實,引領積極的價值觀。高管們和求職者的對話總是圍繞著當下各個領域的熱點話題。對生活熱點的辯論,更能體現出求職者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二、職業選秀節目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電視求職節目給予求職者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年輕人的擇業觀、求職意向和價值觀產生了影響,但是并非所有傳播出的信息都是積極的影響在某些條件下,產生的影響是消極的。
(一)觀看職業選秀節目能使大學生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
大學生在應聘職位的時候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也需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大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才是現在公司應聘人才關注的重點之一。大學生只有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滿足單位的要求。電視求職節目能夠促進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電視求職節目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二)職業選秀節目對大學生以后的生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大多數大學生看后表示,對職業的認識得到了拓寬,對以后求職狀況產生了多方面考慮。在大學期間,很多大學生會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一定的目標與計劃,隨著職業選秀節目的火爆,大學生對于求職產生了新的認識,拓寬了視野,認識到了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對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自己了目標有了提前的準備。
(三)職業選秀節目能夠讓大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
現在的大學生剛剛進入社會,所持有的普遍預期較高,不愿意從底層做起,結果有可能造成許多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出現。職業選秀節目上有不同地位,不同階級,不同層次的人,讓大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并從中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四)職業選秀節目能夠幫助大學生直觀地學習求職技巧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求職類節目不僅教會大學生如何找工作,更重要的是幫大學生找到工作適合自身的好工作。在節目中,成功的求職者一般都會有明確的應聘目標,精彩的自我介紹和豐富的才華展示,同時加強了禮儀規范教育引導。
三、現象背后折射問題探析
職業選秀節目的快速發展及本身對當代大學生就業影響,給高校的社會就業政策引導、就業擇業教育渠道拓展和個人職業選擇等都有了較為深刻的觸動。
(一)制度政策引導方面
大學生就業問題產生的原因可從四個層面得知,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個人層面。因此解決措施應是國家要積楹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社會要積極創造就業條件,學校培養人才的模式要以市場為導向,個人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需要關注就業的現狀:一是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二是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占,一些低端崗位被占領;三是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四是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五是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以及東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臺。
(二)就業渠道發展方面
相較于歐美國家電視真人秀節目,中國的職業選秀節目誕生的較晚。在媒體的眼里,策劃職場選秀類節目,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博得觀眾眼球和廣告跟進,可謂名利雙收。而從社會的視角來看,職場選秀類節目則是以全新的思維搭建一個平臺,幫助和指導有意或即將走入職場的新人們很快進入角色。職場選秀對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影響值得深思,我們從中能得知許多當代就業以及招聘的信息。對于畢業生,職場選秀是展現自我和尋找良好就業機會的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信心,感受了競爭,這也是一種鍛煉。大學生應如何利用這一嶄新的舞臺為自己就業贏得機會,以及所折射出的求職觀念,更值得去關注和研究。
(三)大學生價值取向方面
從大學生就業的整體社會大環境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職業選秀節目是幫助大學生認識求職的第一線,成為招聘者與在校學生之間的一座橋梁。為大學生擇業就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意向。包括大學生在面向非公有制企業擇業時,會考慮福利待遇、個人發展、單位發展前景等多種因素,向往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而下基層,逃離一線城市,支援西部等并不熱衷,存在擇業原則理想化,功利化的趨向,國家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鐵飯碗職業也是大學生所關注的熱點,行業性與專業性的擇業觀層出不窮,認為某種行業吃香,或是理應找對口專業工作等,其中關于就業的法律意識也存在不清楚不了解的狀況,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與擇業就業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賴春.《職來職往》熱播的原因探析[J].考試周刊,2011 (66).
[2] 張學亮.大學生就業難背景下電視求職類節目火爆背后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8).
[3] 曾萬林,張儀,楊明雄等.淺談當前求職類電視節目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中國信息化,2013(10).
作者簡介:劉開振(1985.10- ),男,畢業于江南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任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團委書記、共青團吐魯番市委員會副書記(掛職),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