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刑訴法和刑訴規則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適用條件作出了規定,設立該制度的初衷是為了保證刑事訟訴活動的正常進行,但在其運行途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就需要檢察機關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監督,從而實現制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來保障人權的目的。
【關鍵詞】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問題;對策
一、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制度的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七十三條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固定住處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監察機關或公安機關批準,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觀此法條,可以了解到設立該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并賦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變更和停止強制措施的權利。與普通監視居住相比,在人身自由限制上力度加大,類似于“半羈押”的強制措施,限制程度介于普通監視居住和逮捕之間。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是非新型的強制措施。“非新型”指適用監視居住的義務規定、期限規定和后果規定等同樣也適用于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法律性質及司法適用問題上與監視居住并無二致。如果適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地使用條件就必然是符合監視居住的適用條件。因此,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不是新型的強制措施,更不是“第六種強制措施”。而是一種依附于監視居住并且又是相對獨立的強制措施。
第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是非羈押性的強制措施。“非羈押性”是指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和管制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具有同樣的價值判斷,管制是開放性的刑罰,并不剝奪人的人身自由。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定位于既是對符合逮捕條件但又具備特殊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替代措施,也是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補充措施。這種定位,決定其根本功能是限制逮捕措施的適用,盡可能擴展非羈押措施的適用空間。從實質上來看,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具有特殊性和例外性,但是這種特殊性和例外性并不能改變其非羈押性的本質特征。
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執行中出現的問題
第一,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環節容易出現濫用該措施的問題。修改后的刑訴法規定的兩種情形可以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即無固定住處和三類重大犯罪且有礙偵查可以指定居所。但是“無固定住處”和“有礙偵查”該如何界定,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這就導致了實踐中容易濫用該措施的問題。在實踐中,可能會為了便利辦案而作出擴大化解釋,造成對暫住的流動人員、外來人員、三類重大犯罪人員均認為是無固定住處或者有礙偵查而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這就違背了當初指定居所監視居住設定為非羈押性的措施的本意。
第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訊問活動的監督措施很難實施。審判實踐中,監視居住狀態下取得的口供容易出現被告翻供現象,這是由于訊問活動缺乏外部監督,客觀上容易導致訊問活動違反法定程序。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訊問活動的隱蔽性強,很難實施有效的監督。另外,其訊問活動通常在監視居住的執行場所進行,而這種執行場所往往形成臨時性的辦案場所,這就說明了不可能有正規的進行訊問活動的設施,如缺少專門的錄音錄像設備。
第三,對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人權權益的侵犯。新刑訴法立法本意旨在通過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來代替實質性羈押,但由于制度設計上的某些欠缺,容易導致實施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權益和人格權益的侵犯。如對辯護律師會見被監視居住人進行監聽,對被監視居住人進行刑訊逼供、變相體罰和虐待等。再者如果執行機關及人員人權觀念淡薄的話,則容易只強調追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而忽略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身的人身權利,缺乏實質性的制約則容易演變成變相羈押。
三、強化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檢查監督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有其特有的刑事訴訟功能,執行場所的封閉性和人身自由的限制性,如果執行不得當,容易出現變相羈押等與人權尊重理念相違背的行為;如果執行有效果,將會加快訴訟進程,有利于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并能減少羈押率,有效緩解監管場所的壓力。
第一,人民檢察院是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監督主體。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新刑訴法已明確賦予檢察機關對指定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的合法性進行監督的權力。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新刑訴法第8條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監督”。第73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第二,檢察院實施檢察監督的措施。檢查機關要明確監督內容和方法,監督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期限、監管措施等是否符合規定。要不定期巡查監督信息,即監所檢察部門在收到監視居住的信息后,三天內要到制定居所地點對指定居所的情況進行視察,并不定期的檢查執行機關是否依法管理,是否存在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檢察院監所部門要認真聽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人及其家屬對執行機關的違法行為進行控申,并能迅速制定出審查方案,及時回復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人及其家屬;對于執行機關存在的違法行為,監所檢查部門可以對其建議,嚴重的應當及時提出出糾正意見,切實保障被監視居住人的合法權利,實現了保障人權的司法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燕.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適用與完善措施[J].法治與社會,2013,8(中).
[2] 陸慧杰,嚴晨飛.淺析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制度的實用和完善[J].法治與社會, 2013,7(下).
作者簡介:鄭華艷(1989.03- ),女,山西省臨汾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