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惠敏
摘 要:《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一門融合學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綜合性課程。鑒于課程體系及特點,汲取整合理念的精髓,筆者分別在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拓展技能三方面的內容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實現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統一、“教、學、做”的統一和“寫、說、授、評”的統一。
關鍵詞:整合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093-01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東西通過某種方式彼此銜接,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將零散的要素組合在一起,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2]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在承接“三學”(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又在傳統的“六法”課程的基礎上建立的一門介于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之間的中介課程,兼有鮮明的理論綜合和實踐操作雙重性,是一門融合學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綜合性課程。
按照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對課程體系進行探索,可把全部課程分成三大模塊:一是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基礎理論模塊: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理論、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要素等;二是教育活動設計基本技能模塊: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與設計(即五大領域活動的設計);三是教育活動設計拓展技能模塊: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技能(包括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技能、教育技能的綜合運用、新教師適應幼兒園工作的策略、如何聽課、評課、說課等)。
鑒于課程體系及特點,汲取整合理念的精髓,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幼兒園教育工作實際,筆者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1 在基本理論方面:整合課程內容,實現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統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大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重理論講解,忽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更好地理解所講理論知識,我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整合課程內容,把基本理論內容與幼兒園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如講“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時,我就把幼兒園用的省編五大領域的教材提供給學生,讓學生邊看,邊討論,一起分析歸納其內容和特點。如講“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計劃的制定”時,我就把一些幼兒園的工作計劃(包括年計劃、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礎上教給他們確立目標、制定計劃的方法與步驟。在講“日計劃”時,我還將幼兒園的“幼兒一日生活常規及保教工作程序”提供給學生,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幼兒園的作息特點,了解教師和保育員的職責。再如講“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方法”時,我就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案例,讓他們分析其中用到的教學方法,最后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整個課堂教學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講解與分析、討論相結合,既讓學生充分掌握課本理論知識,又增強了他們的專業意識,提高了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基本技能方面:整合課內與課外資源,實現“教、學、做”的統一
主要指在“五大領域教育活動設計”的教學中,打破課本內容框架,進一步將各領域內容細化,同時根據內容選取幼兒園優質教學活動錄像,將學生引人教育實踐的情境中,通過“基本理論講解+活動方案呈現+案例評析+模擬試教+入園見習”的形式,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做”的統一。
“基本理論講解”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各領域活動的內容、目標,分析并概括其目標的特點與表達方式,讓學生了解活動組織形式及常用方法等。
“活動方案呈現+案例評析”指的是在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后,為學生提供幼兒園優質教學活動錄像,引導學生在觀看的同時,以文字的形式把活動設計流程記錄下來,并運用所學活動設計理論分析錄像中活動設計目標制定是否恰當、活動準備是否充分、活動過程設計有哪些的優點與不足、教師的語言組織是否到位,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等等。通過這樣互動的運用學習,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并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求,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
“模擬試教”是在學生直觀感知、分析、理解教學活動錄像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模仿錄像中的教學活動設計進行試教。在模擬試教中,一位同學扮演幼兒教師,其他同學扮演幼兒園的小朋友,按各自的角色要求進行活動,加強了學生對幼兒園實際教學活動的感性認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雖然學生通過“模擬試教”活動對幼兒園實際教學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體驗,但由于沒有真正接觸幼兒園的孩子,所能體驗的也僅僅是一種較為“理想化”的教學場景,因此,“見習實習”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入園見習”是指在學院安排的集中見習活動中,讓學生直接觀察幼兒園各年齡班的教學活動組織,觀察并思考一線教師如何制定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從“學”到“做”的過程,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
3 在拓展技能方面:整合所有內容,實現“寫、說、授、評”的統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理論學習、模仿試教、入園見習等活動,學生們積累了一定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經驗。在“拓展技能”的學習中,我主要采用“自學課本內容+登臺試教”的形式,讓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的且與幼兒園實際聯系緊密的課題,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設計教學活動方案,并與他們討論,進行適當的修改,然后鼓勵他們積極登上講臺試教。試教前,說說活動設計意圖、名稱、目標、活動準備;試教后,先請臺下同學給予點評,從目標的制定、活動的準備,到活動過程各環節的設計、教師的教態、語言等方面進行點評,然后,我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在這種輕松、愉快的師生互動氛圍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領悟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理念,從而真正實現“寫、說、授、評”的統一,提高學生的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
總之,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教學中,運用整合理念,始終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學生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是加強課程教學指向性、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幼兒教師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整合[DB/O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7967/8058650.htm.2013.
[2] 張琳.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