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構建的逐漸完善,人們對網絡教育的認識逐漸深入,開始將計算機網絡教學作為提升學生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計算機網絡已經實現了由計算機了解到計算機應用的轉變,各高校已經開始建立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本文就計算機網絡實踐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對計算機網絡實踐的教學特點及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網絡實踐
計算機網絡實踐主要是在教學中通過對實踐控制內容進行規劃,完成對教學的主體構建和學生素質的提升。在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教育的過程中,網絡實踐教學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局域網規劃、組建、運行、升級、維護的效果,改善教育發展的主體質量,對我國計算機技術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計算機網絡實踐還能夠從本質上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運用效果,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已經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關注的焦點。
1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計算機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教學,這種教學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發展,制約了課程體系的完整性。教師對計算機網絡教學理論過于重視,只是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強調,直接造成工作后學生無法達到單位要求,無法完成工作任務。教師過于強調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在意識層面形成以理論為核心的計算機網絡學習體系,造成學生對計算機實踐的認識及意識受到影響,導致學生犧牲自身的實踐時間進行理論學習,導致最終得不償失。除此之外,部分學校在進行網絡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將驗證性課程作為教學的主體,對計算機網網絡實踐教學進行展開,但是這種教學內容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對實踐能力的需求,無法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改善。加強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重建和優化已經勢在必行。
加強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對網絡技術的掌握效果,將學生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融合到實踐過程中,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實踐應用的效果,豐富學生計算機網絡知識。加強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實現理論服務于實踐,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加深對網絡技術及知識體系的運用熟練度。只有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進行凸顯,才能夠從本質上改善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及網絡創新能力。
2 計算機網絡實踐的特點
計算機網絡實踐是一門新興的計算機教學內容,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可操作性、開放性、互動性,對計算機網絡發展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2.1 內容的實用性
計算機網絡實踐內容的實用性主要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際網絡講解及操作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確保學生了解網絡構架、安裝、運行、管理等內容,提升學生實際網絡操作運用能力的性質。在人們的生活中計算機網絡復雜多變,網絡類型多種多樣,網絡范圍大小不一,這種復雜的網絡結構加大了學生對網絡學習的難度。計算機網絡實踐可以通過實際小型或大型網絡,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從根本上實現了對學生網絡技能的改善。
2.2 系統的可操作性
計算機網絡實踐系統的可操作性主要指在教學的過程中,實踐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訓練環境,實現了仿真模擬下的操作訓練集技術提升。實驗作為計算機網絡實踐的主要環節,不僅可以實現計算機網絡環境真實性的再現,還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操作環境及空間,提升學生的操作應用質量及效果。在計算機網絡實踐模擬中,學生可以通過Boson軟件對網絡環境進行虛擬,對交換機及路由器之間的配置進行模擬設置。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Vmware軟件對網絡操作系統進行模擬,提升網絡系統的安裝及控制效果,在模擬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2.3 環境的開放性
計算機網絡實踐環境的開放性主要指在進行計算機網絡軟件及硬件應用的過程中對各項資源及時進行更換和優化,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計算機網絡構建系統更新換代的速度逐漸加快,在這種形式下,計算機網絡實踐對自身的軟件及時進行提升,確保計算機網絡實踐與當前最新形式符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訓練的效果和質量。除此之外,計算機網絡實踐實時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從互聯網獲取最新信息,將資源進行開放、共享,形成環境開放的性質主體,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平臺。
2.4 師生的互動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任務,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素,只有將兩者之間融合在一起,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計算機網絡實踐對師生的互動性進行提升,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動手及設計進行支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交流、解決,有效改善了師生關系。計算機網絡實踐要求要將師生互動作為教學關系發展的基礎,在上述內容上實施計算機網絡教學操作,從根本上拓展了學生對網絡實踐的認識和思考方向,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網絡技術。
3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構建
3.1 計算機網絡實踐課程教學目標的構建
計算機網絡實踐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的技術發展作為建設的基礎,對各項網絡知識進行綜合運用,要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對學生計算機網絡應用意識及能力培養效果進行提升。教師要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目標的構建,解決網絡中的管理問題、組建問題、維護問題。
教學主體培養目標: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主體培養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區域網建設、管理、維護、網絡產品銷售、網絡信息安全、局域網規劃、網絡系統實施等內容進行規劃,培養知識全面型和技能實用型人才,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網絡知識、綜合素質、專業能力等。
專業培養目標: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培養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在面向政府機關、企業單位、專業結構時,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改善學生網絡知識體系,加強學生專業業務素質。在專業培養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網絡管理、網絡產品、網絡產后服務、信息安全服務、網絡建設等進行提升,實現學生操作技術及網絡建設意識的加強。
職業能力目標:計算機網絡實踐要求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硬件安裝及配置,了解系統配置及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操作系統安裝及配置等內容;要提升學生對網絡知識體系的意識,確保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網絡系統規劃、網頁設計及制作、計算機網絡技術原理、電子電工基礎、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市場營銷等知識。
3.2 計算機網絡實踐的具體方案
3.2.1 在實踐中深化理論認識
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理論認識進行提升,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和完善,確保形成良好的文化知識系統。教師要對各項網絡知識進行豐富和提升,將網絡實踐與網絡理論教學結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統一的教學考核,確保轉變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實踐課程的認識,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實踐能力培養的意識。教師在該部分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生活化,選取貼近生活的計算機網絡實踐體系,對網絡實踐內容進行構建和劃分。
例如,在進行計算機網絡物理層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網卡的結構和特點的講解,提升學生對網卡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對網卡系統的具體操作。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鼓勵學生對物理層知識進行應用,確保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知識的不足,提升自身理論知識的發展效果。
3.2.2 創建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在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環境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要對網絡實踐空間進行全面探討,將網絡理論及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確保形成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在該環境建設中,教師要:(1)提升計算機網絡實踐設備。教師要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中的設備設施進行完善,依照教學要求及最新計算機網絡發展成果,對各項設備技術進行更新,確保網絡教學環境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2)完善網絡實踐教學構建制度。教師要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實踐設備的認識和了解,確保學生能夠依照設備運行制度、課程設計制度對網絡實驗進行設計、操作、運行,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
例如在對網絡實驗室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 Windows ver 2003 和 Linux 兩種操作系統安裝在虛擬機上,利用WEB 服務器、DNS 服務器、FTP 服務器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和了解。教師可以通過上述虛擬機技術和設備,為學生構建模擬的計算機網絡環境空間,讓學生在虛擬空間中進行網絡設計、運行。
3.2.3 突出主體作用和專業作用
在進行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全面提出。傳統計算機網絡教學只是將學生作為教學的接受方,并沒有對學生的主體意識及主體效果進行提升,這種教學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導致學生教學走向失敗。在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主體意識進行提升,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動手實驗、操作、設計解決網絡問題,提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分析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專業作用進行強調和突出。計算機網絡課程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在不同的專業發展中占據不同的成分比例。因此,教師在對計算機網絡實踐課程進行設計實施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專業需求,對教學進行合理構建。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加大實踐教學的難度和實用性,提升學生對網絡各層協議、內容的了解。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基礎網絡知識教學與實踐,確保學生能夠了解基本網絡即可。
4 總結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是將培養學生網絡實踐能力為基礎,提升網絡發展質量及發展水平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方式。在對上述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和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內容的實用性、系統的可操作性、環境的開放性、師生的互動性進行全面提升,嚴格依照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目標,對各項教學內容進行深化。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論認識的深化,提高教學環境的創建效果,突出學生在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和專業要求,依照學生發展需求對學生因“才”施教,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參考文獻
[1] 畢俊蕾,裴祥.基于工作過程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07(11):10-11.
[2] 周天瑛.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咸寧學院學報,2010,30(12):89-90.
[3] 蔡久評,況和平,周強.開放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5):118-119.
作者簡介
解秀葉(1979—),女,漢族,本科學歷,碩士學位,臨沂大學沂水分校助講,研究方向:師范生教育教學研究、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