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梅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的條件,實踐證明,充分發揮計算機的輔助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而為深化教學改革,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提供了的思路。
多媒體技術語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它可以讓學生在文學的殿堂里自由翱翔,我們引領他們去欣賞玩味語言的藝術,但是一些作品,或距離現在年代久遠,或抽象難解,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大問題。
多媒體集聲、圖、文為一體,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表現多樣化的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生動形象的畫面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驚奇感、滿足感等多種感官刺激,激起強烈興趣。
例如,教學《安塞腰鼓》一文,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用言語向學生講解“安塞腰鼓”之簡介,學生對枯燥無味的腰鼓毫無學習興趣,現在借助多媒體課件,使之直觀化,具體化。首先,多媒體顯示“安塞腰鼓”圖片,隨文進行簡介;接著,多媒體出示2008奧運開幕和2009國慶盛典安塞腰鼓擊鼓壯觀的場面。這樣,大量的感興材料將安塞腰鼓的激越、昂揚、雄渾表現得淋漓盡致。
學生對安塞腰鼓有了新的感興認識,產生了濃濃興致,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獲得了產生課文內容的動機,這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二、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變抽象為具體,加上教師適當的點撥講解,學生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從而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
1.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時間、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及現象。學生無法親身感受,只憑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傳授知識給學生,而如今的網絡教學,教師可以便捷的搜索到大量的信息資料,幫助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斑羚飛渡》一文的重點是“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來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起來的橋”。這句話,課堂上,先通過利用課件演示“山澗、彩虹、羚羊、飛渡”這一組畫面,又配上悲壯的音樂,接著讓學生去體會,老斑羚犧牲自己挽救小斑羚的偉大壯舉。這樣,立體畫面與文章內容相結合,再去理解句子,就輕松自如了。
2.多媒體不但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還能體會到網絡的風光。彌補了傳統教學法中的教學工具的單一性的不足,在講授語文課內容時,試著借助多媒體技術,先配樂、朗誦,然后展示一組有關圖片,創造一些相關的情景。
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一些詞,以及描繪出的情景,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就會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著再解釋,就能理解夜行之人的感情,這樣一個愛自然,企盼豐年的主題就在文章與圖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從而突出了重點。
3.體現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應在促進學生的靈感體驗和思維、語言、情感上下工夫,有助于重難點的突破
在教學《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時,播放錄像片段,讓學生邊欣賞邊用文字對錄像中的景物進行描繪,在大家精心描摹完畢之后,讓同學們相互交流,選出與課文內容最相近的習作來,讓大家一塊學習欣賞,然后,在屏幕上打出《岳陽樓記》中的兩段描繪景物的文字,問同學們會不會將它譯成現代文,一看到屏幕上的文字,大家都會感到很驚訝,因為文字內容跟他們剛剛創作和欣賞的內容完全相同,他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覺。這樣,學生理解起文章自然就容易多了。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開闊視野,豐富知識
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并茂,能積極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
如在講《云南的歌會》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云南少數民族風情,同時配樂——《彩云之南》,在音樂的帶領下,在多姿多彩的圖片展示下,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徜徉在云南的青山綠水中歌唱,這樣使學生進入一個輕松愉悅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教《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一課時,采用了視頻導入的方法。運用多媒體播放“聞一多演講視頻”,同學們被這段演講深深吸引和打動了,他們全身心地去聽,去感受,每個人都非常震撼聞一多的大無畏精神,本來,學生對聞一多這人物是很陌生的,但看了這段視頻后,學生們從內心敬重這一人物。放完視頻后,我趕緊追問學生:“大家看了這段視頻,覺得怎么樣,是否想更多地去了解他”,學生的積極性就這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樣的情景和設問,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動機,明確了學習目的,并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相應的課堂效率就提高了。
四、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容量
語文課堂中需要拓展總結的東西比較多,此時多媒體技術就可以發揮其固有的特長。將教學內容制作成PPT課件,極大地節省課堂板書的時間,增大課堂的容量,在每講新課之前,我制作了PPT課件,將有關課文的重點問題都做成一張張幻燈片,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幻燈片提示學習課文,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了較多知識。
在學習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無題》時,為讓學生品味離別之苦,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出示了10余首寫“離悉”的詩詞,如:唐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元·馬致遠《秋思》,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高適《別董大》等,課堂顯得非常充實,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五、利用多媒體,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語言練習,將知識實行延伸擴展以達到理解基礎上的運用,可以較平時運用普通教法更省時、省力、更直觀,易掌握,如教學生運用“生命就像——,雖然——,但是——”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可以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出示一組圖片:紫藤蘿、小草、梅花、菊花、喇叭花、蒲公英等。教師在此基礎上加以相應的提示,生動形象的句子自會脫口而出。
在拓展延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展示課本以外的學生感興趣的課文補充材料。如教學《社戲》一文,在領略完“人美,景美,情更美”的情境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抗震救災搶險”等畫面,配帶鋼琴曲,這樣,將學生帶入新的藝術境界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去發現美、感受美、領略美,然后再去實現美。從而,大大提高了評議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的使用,給我們語文課打開了一個新的途徑,只要愿意探索和嘗試,我想我們的語文課會成為一種享受的課,把學生帶進文學的殿堂。
參考文獻:
[1]萬維計算機圖書編寫組.多媒體制作高手速成.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